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明朝的洪武帝朱元璋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開國皇帝,他效仿漢高祖劉邦招賢納士,籠絡人才,用了16年的時間平定了天下。然而當明朝邊疆再無戰事時,朱元璋也以漢高祖為榜樣,舉起了屠刀對準了身邊的開國元勳。在殘酷的大清洗中,李善長,胡惟庸等文官集團首當其衝,基本被剪除殆盡,隨後是武官集團和各級貪官汙吏,據歷史記載,在朱元璋當政的31年中,被他先後殺掉的開國功臣和貪官汙吏共計20多萬人,其中有很多都是無辜被牽連處死,非常冤枉,這也正如朱元璋所說:“寧可枉殺,也不能放過一個。”

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在搞冤案的同時,從洪武十七年開始,朱元璋還搞起了文字獄。至於朱元璋為什麼要在文字上摳字眼,較真,據說是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特別重視文臣對治國的作用,就忽略的了武將。於是有武將就對朱元璋說:“文人善譏訕。”朱元璋問何以見得?武將就說:“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因為他特別愛惜人才,手下就聚集了很多才子賢士,然而這些人很多都看不起他。有一天張九四就想讓人給他取個文雅的名字,於是文人便給張九四取名為張士誠。然而在《孟子》中卻有這樣一句話:士,誠小人也(士誠,小人也)!所以文人們其實是在譏諷嘲笑張士誠,然而張士誠卻被矇在鼓裡,渾然不知。”

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朱元璋起初不信,然而當他翻閱了《孟子》後,果然看到了這句話,就深以為然,並對身邊的文人集團產生了懷疑。加上他自小讀書不多,出身比較低微,所以他一直防範走張士誠的老路,一不留神就被人譏笑而不自知。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對每一封奏疏,每一篇公文,都要逐字逐句的去反覆誦讀和體會,還別說,在朱元璋的火眼金睛下,還真找出了咒罵自己的內容。

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因為出身微寒,還曾當過和尚,參加過紅巾軍,當時的紅巾軍被百姓罵為賊和盜,所以朱元璋當皇帝后,最忌諱別人說“賊”,“盜”,“僧”,“光”,“禿”及“去發”等文字,甚至連這些字的諧音字也不能說。比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謝增俸表》中有一句“作則垂憲”就引來殺身之禍。因為在朱元璋眼裡,“則”和“賊”是一個讀音,這句話用朱元璋的口氣讀就是“做賊垂憲”,明顯是在罵皇帝,用心叵測,所以必死無疑。北平府學訓趙伯寧也因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更是讓朱元璋大發雷霆,因為在朱元璋看來,這句話不但咒罵了自己,還詛咒自己的後代子孫永世為賊,所以趙伯寧立刻被抄家滅門。杭州學府教授徐一的《賀表》中因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幾個成語,朱元璋讀也完勃然大怒道:“生者僧也,作則者做賊也,這個小兒膽子不小,敢罵我當過和尚,做過賊,快快給我抓來殺了!”

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如此事例枚不勝舉,在朱元璋瘋狂搞文字獄的13年中,很多文人都突然遭受斷頭橫禍,甚至有的臨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那句話說錯了。然而洪武時期的表又特別的多,比如俸祿增加了要寫表謝恩,皇帝給賞賜了要寫表謝恩,皇帝請吃飯,還要寫表謝恩等等,繁多的表文讓文人們提起筆就戰戰兢兢,苦不堪言。然而這其中也有一些個高手文人,比如翰林院一位姓張的編修,此人因在翰林院說錯了話被貶到山西做學正。按照洪武時期的定製,他也需要給朱元璋做賀表,當朱元璋在讀他的表時,其中讀到“天下有道,萬壽無疆”這8個字時,十分惱怒的說:“這老頭敢罵我是強盜,快給我捉來治罪。”

朱元璋要殺一老頭,老頭怒懟幾句話,朱元璋想了半天說:放了吧!

當錦衣衛把人帶來時,朱元璋為了顯示讓他死的不冤,就當面把這八個字又讀了一遍,並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了解釋,然後對他說:“現在法辦你,你還有什麼話可說?”張某答到:“臣只有一句話,說了去死也不晚,陛下你曾經說過,上奏的表文不許杜撰,都要以四書五經為準,要有典有據。我表中的天下有道是至聖先師孔子說的,萬壽無疆則出自《詩經》,說臣誹謗,不過如此!”朱元璋本想讓老頭俯首認罪,死的心甘情願,結果反被老頭怒懟了一通,而自己也確實說過這樣的話,朱元璋想了半天,實在找不到駁斥老頭的話茬,就對身邊的錦衣衛說:“這老頭還這般嘴強,放了吧。” 張學正最終死裡逃生,成為洪武年間文字案中為數不多的倖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