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都说年轻人怕失恋,中年人怕失业,都有一种从鬼门关走一遭的感觉,连皮带肉撕裂般的痛彻心扉。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说他现在自己在一个外企上班,年薪50万。

我“哇”字还没说出口,他就接下去说:但是再也升不上去了,所以在这里开个小工作室兼职。

言辞里我感受到了他对于职场中天花板的无奈。其实大部分人都想立个flag,在35岁后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可放眼近观,中年职场人大多认为自己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报有太大的希望,不指望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大多数人仍心有不甘,但也只是感慨一番而已。

人生混好了就是故事,混得不好就成了事故,不管最终成了故事还是事故,都取决于身处其中的人是如何走过来的。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来着: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你怎么过今天,就会拥有怎样的明天。

虽然听着鸡汤,然其中的道理也是实实在在,一个人最终会混成什么样,混得好不好,其实就看两方面。

1选对行业跟对老板

很多的成功人士会习惯性强调坚持和吃苦,会告诉你成功路上有多艰难,但他们很少会讲到运气。

客观一点来讲,选择和运气是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关键的,你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选择了一个向上的行业,你跟对了一个人,这些因素都对你的人生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选对行业

古语有云,隔行如隔山,有些人就适合干某个行业,而到了另一个行业就显得格格不入。

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在饮料行业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乔布斯邀请他加盟苹果时对他说,你是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

也许是这句话触动到了约翰,他选择加盟苹果,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就是适合卖汽水,在苹果公司表现平平。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其实其实工作和婚姻是一样的,光鲜亮丽那都是给别人看的,合不合适才是最重要的。人只有把自己放在对的地方,才会有机会大放异彩,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和意义。

再者从现如今的宏观市场来说,不同的行业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落差,从事制造业的普遍没有从事金融、互联网这些行业来得薪资高,也更有上升的空间。

我并不是在这里贬低制造业,相反,我们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工业,但目前来看,制造业与金融、互联网行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再比如说,电商行业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实体行业受到了多大的冲击,这是你我有目共睹的。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所有的行业都有着生命周期,有高峰有低谷,有朝阳也有夕阳,所以选择了一个上升中的行业就比较容易走在前面,当然竞争的压力也是成正比的。

跟对老板

众所周知,咪蒙的助理已经月薪5万了,在很多大公司都已经是总监级别水平。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实际上,她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跟对了老板。要不,其他在传统媒体挣扎着的哪怕是总监,也只能是拿着比她少的薪水,干着差不多的活。

说白了,公司赚钱,你跟着赚钱。老板是带你打胜仗的明君,你也会是名满天下的名将。

在这里,选对行业,跟对老板,找对赛道,绝对算得上一种过人的能力。

2关于自身

客观的因素不要忽视,但自身的原因仍是最主要的。

有些人即使跟着最牛的人,进了再好的行业,依然混得不好,问题就出在他自己的身上。

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主要就是看有没有好的习惯和思维,下面这几点影响并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和宽度。

①重视“二三级效应”

普通人过于看重“一级效应”,而忽略了二三级效应,所以很难实现目标。

所谓“一级效应”一般是我们实现目标要克服的诱惑。总盯着一级效应是人的本性,不过最好还是把精力放在二三级效应。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这就好比锻炼身体,身体不疼吗?不痛苦吗?锻炼身体当然痛苦,但比起身材走形的痛苦,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深度学习也很痛苦,但是比起无知的痛苦、事情搞不定的痛苦,又算什么呢?

欲望管理是重要的人生技能,需要尽早培养、锻造。

高手总是“反人性”的行动派。当你战胜本性中的懒惰、“即时满足”,你就会慢慢活出理想的自我,所以不要做短期受益,长期后悔的事。

②超强的自我迭代

周有光说过一句话:“人生的伟大,在业余。”

很多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就不愿花时间学习了。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平时工作那么忙,自己也没什么大的追求。而真正的牛人不会甘心重复自己,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会不断学习、不断迭代自己。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代表。在他创业的60多年里,经历过无数动荡,却没有一年亏损。李嘉诚每天用90%以上的时间思考未来,晚饭后看20分钟英文电视,睡前一定要看书……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要知道,阿尔法狗的研发公司被谷歌收购之前,李嘉诚就是投资人之一。脸谱网、比特币交易平台BitPay、苹果手机的Siri、通信软件Skype,也都有他的投资。

成功不可复制,但并非不可学习。用李嘉诚的话说:“人工智能时代,时时刻刻要灵敏、快知快明,要有独立思考的悟力,能运用想象把现实、数据、信息合组成新。”

③价值导向

真正的牛人一定是价值思维,而非价格思维。

他们内心是笃定的,不会被时代裹挟,眼馋别人赚了多少“快钱”。比如创业这件事,首先一点是做产品,而不要做生意。好的公司能够创造真正的长期价值。

华为发展到今天的关键,就是没有做过跟主航道业务无关的任何产业,包括房地产。

有一次,任正非被政府官员接见,一位书记说,“老任啊,你做通信赚点钱不容易,我们欢迎你搞园区,给你们市里最好的地弥补一下。”

任正非毫不犹豫地婉拒道,“书记,我们只懂小生意,不懂房地产,我们没做过任何的多元化,也不打算走资本化的道路。”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今天全球500强里面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对比之后你会发现,欧美的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单一产业里持续聚焦的行业老大;而我们的企业这也布局,那也布局,美其名曰“建立生态”,相当程度是机会主义,什么东西都想抓住。

价值导向,在当今这个什么都缺但从不缺概念炒作的时代里尤其可贵。

④懂得坚持

坚持和专注是这个时代人比较缺失的一种品质,很多人做事总是习惯性三分钟热度,不能静下心来专注做好一件事。

职场上有一个一万个小时定律,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应该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35岁后混得好不好,就看这两点

其实我并不太相信这个法则,即使你在一个事情上坚持了一万个小时,但如果方法不对,方向不对,那也是枉然。

但是,有一件事是对的,就是你如果想混得好,必须要专业,而想要专业,就必须得先专注,在这个领域里扎根,坚持下去。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才,只有不断坚持学习的人,那些懂得坚持,做事专注的人,结果都会比较幸运,也更受青睐。

人生是因果,你想混得好,就先多付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