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一個世紀,杭州人都弄錯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這個!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沿著孤山的山間石徑往東漫步,一路綠樹參天,芳草萋萋,花影點點。走不多時,一幢白牆黛瓦的庭院即映入眼簾,素雅的外觀自然地融在周圍的景緻中,寧靜中透著點神秘。庭院的大門十分簡潔,上題“敬一書院”四個大字,字不甚清楚,似乎暗示著庭院的古老與質樸。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敬一書院雖然身處孤山這塊文化寶地,但它作為書院的歷史卻鮮為人知,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把它所在的這座宅院當成燒香祈福的廟宇,而“敬一書院”的名字被留在了塵封的史書和少數人的記憶中。

敬一書院是由浙江巡撫趙士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創建的。趙士麟,字玉峰,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浙江巡撫。任期內,組織疏通城內淤塞百年的運輸河道,修繕城隍廟,創辦書院,“凡講學、興賢、重農、務本諸政,無不俱舉,陋例亦革除殆盡”,頗有政績,受到百姓的愛戴。

趙士麟之所以在孤山建此書院,是看中了孤山風景的優美和文化積澱的深厚。每月之初,他召集當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和士紳在此宣講聖諭;每月十五則邀請文人儒士來此講學。趙士麟離任後,人們在敬一書院舊址設祠祀之,是為趙公祠。後來老百姓見該祠堂名稱與財神趙公明的祠廟同名,就將其當成財神殿來供奉參拜,於是敬一書院的名稱就逐漸被人遺忘了。清末以來,趙公祠屢遭戰亂破壞,日漸殘敗。新中國成立後,則成為民居。1994年,祠廟舊址出土了一塊“敬一書院界”石碑,沉寂長達一個世紀的書院終於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1998年,敬一書院重修並對外開放。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敬一書院現整體分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一四合院建築,佔地面積2畝多,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由前後兩進廳堂和左右廂房組成。前廳稱瀛嶼芬馨廳,後廳稱秀萃明湖堂,現闢為展示與孤山有關的清代文化名人生平事蹟和孤山歷代名勝的場所。書院西側為一小巧庭院,庭中植草栽花,配以自然堆疊的山石,清靜而雅緻。

长达一个世纪,杭州人都弄错了它的用途,直到24年前出土了这个!

此外,在書院東外牆上至今仍保留著刻有“孤山一片雲”五個大字的刻石,這是書院初建的實物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