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深度:聯璧金融真相調查

媒體深度:聯璧金融真相調查

8月10日,業界知名新媒體《大摩財經》對外發布一篇標題為《顧國平的兩個斐訊:聯璧金融真相調查》的深度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眾的關注。

據 《大摩財經》撰文:瀰漫整個夏天的互金爆雷潮中,聯璧金融之所以格外引人關注,不僅僅是其“0元購”非法吸金規模龐大,還因為背後牽涉到知名企業家、資本玩家顧國平和他的斐訊。

聯璧金融註冊成立於2014年,2015年下半年正式運營,2016年起其“0元購”理財風靡一時。聯璧金融銷售斐訊路由器再以K碼兌換返現的方式,實質是一種快速吸引註冊用戶的互金營銷模式,至2018年1月,僅通過京東平臺“0元購”斐訊路由器的用戶就達到260多萬,再加上其他平臺和其他產品的數據,銷售流水就達到10億以上。

聯璧金融在今年6月爆雷、法人代表儂錦潛逃海外後,其與斐訊、顧國平的密切關聯也被憤怒的投資人起底。上海警方對聯璧金融立案調查,並在本週通報稱,顧某平、韓某等30餘名犯罪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查凍涉案資產約3億元,儂錦則在8月7日被抓捕回國。

顧某平,即斐訊創始人顧國平。韓某,應為聯璧金融前臺人物之一韓凌。至此,顧國平與聯璧金融非法募資大案的關係已有定論。

然而,顧國平為何行險?聯璧金融又是如何向顧國平和斐訊輸送利益?大摩財經調查發現,部分真相隱藏在兩個“斐訊”的複雜關係背後。

斐訊易手

表面看來,顧國平近兩年對外依然以上海斐訊創始人的身份行走。但實際上,2014-2016年他以上海斐訊股權為抵押,撬動槓桿資金入主慧球科技,埋下了禍根:經歷了資本市場慘敗後,顧國平於2016年夏天被迫轉讓了其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導致上海斐訊控制權易手。

23歲時,年輕的顧國平開始在上海的賽博電腦城幫人攢機(組裝電腦),這是一樁看似沒有技術含量但當時利潤非常豐厚的生意——8年後,他和小夥伴們已經能湊出一大筆錢成立斐訊。2008年11月,顧國平和初中同學王忠華等註冊成立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斐訊),生產銷售交換機、手機、路由器等通信設備。

數年之後,上海斐訊贏得“小華為”的美譽,銷售額和利潤逐漸猛增:2012年營收25億、淨利1億,2013年營收58億、淨利3億,2014年營收91億、淨利9億,2015年120億,淨利10億。

2014年3月,顧國平和上市公司北生藥業(後改名慧球科技)談定借殼上市。此後的借殼之路非常坎坷,併購重組失敗,定增入主被否,但顧國平已沒有回頭箭。當年底,他先是悄悄通過第三方收購了慧球科技3.8%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然後經私下和其他股東勾兌將斐訊的人馬塞入慧球科技董事會,成為實際控制人,顧國平通過合作方和熙投資撬動中信證券、平安證券等各方共18億資金大肆買入慧球科技,至2015年3月底持有8.3%股權,是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股災中顧國平被迫減持慧球科技,但到了2015年底,為了抵禦其他資本“入侵”,顧國平和一致行動人又多次通過槓桿資金增持,到2016年1月慧球科技披露其為實際控制人時,他共持有8.79%股權。

然而,此後慧球科技股價大跌,最高跌去8成,顧國平動用槓桿的資管計劃連續爆倉。2016年4月,顧國平被迫出讓剩餘的慧球科技股權給另一個資本玩家鮮言,以換得7億對價和1億借款共8億救命資金——顧國平當時還幻想在2016年8月完成上海斐訊股權重組,再以15億元的對價贖回這些股權。

然而,工商資料變更顯示,2016年夏天,慘敗而歸、負債累累的顧國平失去了上海斐訊的控制權,隨後一年陸續接手其股權的正是入主慧球科技時的合作方、和熙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康偉。

大摩財經梳理上海斐訊目前的股東名單,層層穿透後發現,康偉實際控制的和熙系(和熙投資、九晉投資等一系列關聯公司)以及疑似一致行動人中植系等共控制上海斐訊59.64%股權,顧國平僅控制21.37%,松江國資控制的股權在12.21%-17.22%之間。此外,新德隆系即湖南湘暉的盧德之盧建之兄弟控制上海斐訊0.97%股權。

媒體深度:聯璧金融真相調查

具體而言,上海斐訊目前共有13個法人股東、1個自然人股東。自然人股東即顧國平持有上海斐訊19.45%股權,其另通過水牛投資控制1.92%。

2016年夏天之前,顧國平此前還是上海丹佳(20%)、上海畫樓西畔(15.65%)、上海欣竺(15%)三個法人股東的實際控制人,但在當年5-7月,顧國平全面退出這三家公司,接手的正是康偉旗下的和熙投資、九晉投資等。

康偉目前還實際控制上海斐訊最小的兩個股東上海綠影長亭、上海松月——分別持有上海斐訊0.54%、0.01%股權。而上海斐訊目前的第7、8大股東上海銀盞碧珠、上海金瓣丹心也與康偉有深度關聯,疑似一致行動人,分別持有4.77%、 3.67%。

松江國資旗下的上海國精投資持有上海斐訊10.17%股權,松江國資持股40%的上海丹桂持有 5.1%,上海丹桂另60%股權可穿透至金剛、金彪兩名自然人,這兩人同時是第9大股東上海豐金的控制人,上海豐金持有1.95%股權。

上海斐訊剩餘兩個小股東為深圳武嶺投資(持股 0.97%)、大連立泰(持股 0.8%),其中深圳武嶺投資來頭不小,穿透後大股東為赫赫有名的新德隆系盧德之盧建之兄弟,他們持股深圳武嶺50.49%。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武嶺曾因借款糾紛於2016年9月起訴顧國平,但又在當年12月撤訴。

上市公司ST中絨(中銀絨業)2017年2月的公告顯示,已易手康偉的上海丹佳、上海畫樓西畔、上海欣竺三家公司當時共持有上海斐訊44.5%股權,並計劃在2017年3月22日之前增持至不低於60%。

ST中絨當時計劃向上述三家公司收購上海斐訊51%股權,這實際上是上海斐訊控制權易手康偉後,康偉試圖將上海斐訊再次借殼上市的一次資本運作。只不過最後這次運作也失敗了。

經過一系列股權變動,康偉實際控制的上海斐訊股權非常接近60%。不過,2017年2月底,康偉又將上海斐訊第一大股東上海丹佳(持股20%)轉到中植系企業名下。

大摩財經發現,ST中絨第二大股東恆天金石恰好有中植系背景。2015年8月,正在運作盛大遊戲借殼上市的中絨集團引入戰略投資方恆天金石,而後者經股權穿透後,出現了中植集團、經緯紡機、重慶信託、重慶紫鈞等一批熟悉的名字。請注意,大摩財經此前在《誰的華聞傳媒》一文中曾指出,中植系與重慶信託、重慶紫鈞曾在華聞傳媒產生交集,他們又再次以恆天金石的名義集結出現在ST中絨。

中植系等資本介入ST中絨時,後者正在運作盛大遊戲私有化和借殼,盛大遊戲借殼遇阻後,康偉和中植系又一起運作上海斐訊裝入ST中絨。馬不停蹄、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背後,恰恰是中植系等資本大鱷控制上市公司再裝入資產的常用手法。

至此可見,上海斐訊的命運在2016年夏天就已不由顧國平掌握,變成了資本控制的企業。

直到2018年2月,顧國平才向媒體透露,他“目前不在上海斐訊擔任董事、監事或高管的職務”,“只抓第一線的產品、研發,其餘涉及管理和決策的事項、流程,我均不參與”。

顧國平稱,2016年失利後,他“幾乎所有東西都賣完了”,包括股權、房產等共出售28億元用於償還債務。

另立斐訊

聯璧金融爆雷後,最近以上海斐訊CEO名義出面收拾殘局的正是康偉。康偉向上門討要說法的代理商解釋時,斷然否認顧國平和上海斐訊之間仍有關係,稱顧國平早在2017年已將所有股份全部出售。

康偉與顧國平的說法基本相同,假設事實如此,那麼顧國平現持有的上海斐訊股權可能存在兩種情況:未做工商變更或有未披露的協議安排。

但聯璧金融與斐訊之間的緊密關係又做何解釋呢?大摩財經發現,顧國平在2017年另立了一個斐訊,即四川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四川斐訊)。

顧國平曾對媒體稱,上海斐訊和四川斐訊是斐訊的雙總部佈局。然而,大摩財經發現,與上海斐訊股權複雜且已由康偉控制不同,四川斐訊完全由顧國平的自己人掌控,即上海斐訊為“康系”斐訊,四川斐訊才是“顧系”斐訊

工商資料顯示,四川斐訊2017年6月註冊成立,股東為中哲環球控股和上海斐訊投資,層層穿透後其最終股東為三個自然人:陳海東持股57.06%、金偉持股32.94%、顧國平持股10%。四川斐訊隨後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上海康斐、山西斐訊、四川斐訊信息,其中又主要通過四川斐訊信息控制十餘家孫公司。

媒體深度:聯璧金融真相調查

再看聯璧金融。聯璧金融一開始的股東只有儂錦,2015年初增加了陳海東、金偉、韓凌三人。陳海東、金偉、韓凌、儂錦均為顧國平的斐訊老部下,其中陳海東還是顧國平的小學、初中同學,儂錦早年曾擔任上海斐訊銷售中心西南區總經理。2017年5月,陳海東、金偉、韓凌三人又退出聯璧金融股東行列,換成了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後被指認依然和斐訊系人馬緊密相關。

僅從股東層面,四川斐訊和聯璧金融已是非常明顯的關聯公司。聯璧金融爆雷後,一些投資者驚訝的發現,他們通過“0元購”拿到的斐訊路由器等產品,生產廠家均為四川斐訊及其關聯公司。

公開報道顯示,顧國平早在2017年4月就與四川政府方面接觸,計劃在四川設立西南總部基地、西南研發中心、智能製造基地和IDC大數據中心等,總投資123億元人民幣。去年9月,顧國平以上海斐訊創始人、CEO名義,攜旗下供應鏈平臺總裁顧雲鋒、大數據業務平臺總裁王佳彬等,在成都出席了當地官員雲集的簽約儀式。顧雲鋒、王佳彬現均為四川斐訊的核心人物。

聯璧金融爆雷之前,這些細節都被外界忽視了。

終局

顧國平的佈局現已漸漸清晰展現:他和老部下對外模糊身份暗渡陳倉,在自己失去控制力的上海斐訊之外搞出了獨立的四川斐訊。四川斐訊所需的龐大資金又從何而來?無疑正是聯璧金融,以及另一家主要銷售渠道華夏金服——華夏金服也被指在2017年後由顧系人馬控制。

顧國平的“聰明”之處在於,其發明了一套簡單粗暴的融資模式:理財平臺聯璧金融和華夏金服通過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四川斐訊的路由器產品,以“0元購”方式獲客,營銷成本極低(399元的路由器生產成本只有幾十元,但互金行業獲客成本為幾百甚至上千元),既衝高了斐訊的銷售業績,高息吸納來的資金又支撐其產業投資甚至再次流向資本市場——去年底上海炳通舉牌上市公司綠庭投資,其一致行動人正是顧系四川斐訊旗下的上海康斐,上海炳通舉牌資金中又有3億資金來自於上海康斐的借款。

目前尚未理清的是,四川斐訊與上海斐訊的分工,以及上海斐訊在此鏈條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聯璧金融爆雷後,從6月21日至8月3日,上海斐訊連發10份公告,最新的8月3日公告稱,購買上海斐訊產品並持有尚未兌付K碼的消費者,可以在斐訊商城換購斐訊產品。

  • 顧國平現年41歲。兩年前他跌入谷底,2017年再被處以證券市場終身禁入,僅僅一年多後又涉非法金融大案被拘,迎來人生最灰暗的時刻。殘局無論如何收場,顧國平都成了操弄資本又被資本所傷的典型範本。(作者:麥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