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GBPSC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不是競爭關係,從這個角度上說,不應該問「哪個更重要」。

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上說,「夫妻關係更重要」。

如果夫妻關係都還不好,就去忙著處理親子關係,那屬於「好高騖遠」「本末倒置」。

夫妻關係不好的家庭,親子關係也不可能好。

夫妻關係好的家庭,親子關係才可能健康,孩子才容易心理健全、幸福。

這聽起來會有些「匪夷所思」:

如果你真的重視親子關係、如果你真的想為孩子好,你就應該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

我這個答案會介紹「系統家庭治療」裡的兩個概念,一個叫做「三角化」,一個叫做「家譜圖」。它們用來發現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之間的理論工具,學會後你可以給自己加畫家譜圖,從而發現家族裡長期存在模式(往往是不良的模式)是什麼。


夫妻關係不好會怎麼樣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未來?

夫妻關係好不好、親子關係好不好,從數學上看似乎有8種可能。

因為有3個因素:

  1. 夫妻關係好不好

  2. 爸爸和孩子關係好不好

  3. 媽媽和孩子關係好不好

按照可能性的排列組合,就會有8種:

  1. 夫妻關係好,爸爸媽媽和孩子關係都好

  2. 夫妻關係好,爸爸和孩子關係好,媽媽和孩子關係不好

  3. 夫妻關係好,媽媽和孩子關係好,爸爸和孩子關係不好

  4. 夫妻關係好,爸爸媽媽和孩子關係都不好

  5. 夫妻關係不好,爸爸媽媽和孩子關係都好

  6. 夫妻關係不好,爸爸和孩子關係好,媽媽和孩子關係不好

  7. 夫妻關係不好,媽媽和孩子關係好,爸爸和孩子關係不好

  8. 夫妻關係不好,爸爸媽媽和孩子關係都不好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只有第一和第八種可能最常見。

夫妻關係不好,但是孩子跟其中一個家長(爸爸或者媽媽)關係好的情況也常見,但是這種「和某一個家長關係好」往往是一種錯覺,或者說這種「過於偏袒的好」內部隱含衝突。

下面我會具體分析。


最常見的三種家庭關係


最理想的情況:夫妻關係好、父母和孩子關係都好。這種情況下,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下長大,從父母身上學習瞭如何處理夫妻關係,長大後他也就自然會和他的老婆關係好。然後把這個家庭氛圍再傳下去。因為夫妻關係好,所以孩子可以專心學習和生活,夫妻之間可以合作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和學習。夫妻關係好,所以夫妻自己可以處理彼此的不同意見,不會去煩孩子,更不會讓孩子「站隊」「評理」「支持某一方」。因為孩子和爸爸媽媽關係都好,所以爸媽之間也不會互相嫉妒,又因為夫妻關係好,所以也就不會計較孩子跟誰更親——這就是良性循環。因為夫妻關係好,所以孩子會羨慕、有榜樣,長大後更渴望有自己的家庭,能夠更早的獨立出去成家立業。


最糟糕的情況:夫妻關係不好、父母和孩子關係都不好。這種情況下,整個家裡人都覺得自己很鬱悶、憤怒、委屈。孩子會怨恨,父母總是冷戰或者吵架、打架,自己從小不得安寧。父母會怪孩子「不讓人省心」「不懂得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夫妻關係不好,所以夫妻之間也就無法合作幫助孩子,而是互相指責反對。所謂神仙吵架小鬼遭遇,孩子就心神不寧了,自然無法好好學習和成長。因為從小沒有良好的榜樣,這個孩子多半也不會處理和人的關係,甚至會害怕、討厭親密關係。孩子因此容易有各種心理問題。因為夫妻關係不好,爸媽往往會問孩子一些非常令人煩惱的問題:「我們離婚你跟誰?我們吵架你支持誰?你更喜歡爸爸還是更喜歡媽媽?」——這些問題令人覺得很為難,我們都不會喜歡讓我們為難的人。久而久而之,親子關係就買下了隱憂。


家譜圖、三角化和最常見的一種家庭關係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夫妻關係不好、父母的其中有一個人看起來跟孩子更親近,但是另一個人跟孩子關係疏遠。

在系統家庭治療裡,我們會使用「家譜圖」來描述家庭關係,從而發現這種三角化。

家譜圖就是把家族三代內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孩子)關係用簡單的圖畫表達出來。畫法如下

正方形代表男性、圓形代表女性,虛線代表兩個人關係疏遠、兩條緊密的平行線代表兩個人關係緊密,鋸齒狀的線表示兩個人之間有明顯的衝突。

我們來這張例圖,可以看到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由鋸齒線、虛線、平行線組成了一個三角形。這種因為夫妻關係不好,而把孩子牽扯進來的情況,就是一個「三角化」。


三角化是怎麼發生和持續的呢?

有一種說法叫做「喪偶式育兒」:通常是媽媽一個人非常辛苦的照顧孩子,和孩子關係緊密,然後爸爸則彷彿不存在。


當夫妻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

其中有一個人(通常是媽媽)決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來轉移焦點,另一個人(通常是爸爸)發現自己插不上手就疏遠了。

那個和孩子關係緊密的人(通常是媽媽)時間久了就覺得很辛苦、委屈,然後開始責怪疏遠的那個人(通常是爸爸),進一步加大沖突。

衝突出現的時候,孩子就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但是通常會支持親近自己的人、看起來弱勢的人(比如媽媽)。然後另一個人(通常爸爸)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就更疏遠。導致對方(通常是媽媽)的更多不滿,造成了進一步衝突。

因為衝突持續存在,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人(媽媽)就更加註意孩子。……

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孩子和某一方關係比較緊密。但是也會覺得煩,他會想「為什麼爸媽關係不好?」另一方面,通常孩子會被更多的要求「懂事」。

一個常見的情況是,充滿委屈和怨念的媽媽會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才不離婚啊。你看我一個人帶你這麼辛苦,你爸爸不幫忙。你怎麼還不聽話,還不給我省心啊?」——因為媽媽心情不好,所以媽媽對待孩子其實是變得更挑剔了……。孩子長期聽這些話,嘴上不好意思反抗,心理卻很彆扭,有苦說不出!


看文字不如看視頻——這個視頻是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李維榕博士錄製的,共25分鐘。

裡面非常生動地展示了一個真實家庭的裡,夫妻關係不好,導致的親子關係問題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AyNjE5Mjc2.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c8c68ebf51f81aa088cf3812c789aee65



在這裡我要強調,這不是要說誰有錯。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種落後的觀念的影響。

這種落後的觀念就是:『妻子就應該更多的照顧孩子,孩子才是家裡最重要的人,丈夫只要賺錢養家就好了。』



推薦一個更適合現代社會的觀念

在古代,都是一大家族人住在一起。

但是現代社會卻大多數是夫妻和孩子住一段時間,長大後孩子獨立出去。

這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生產——人才要到處流動才好。

夫妻加上孩子(子女),這個是「核心家庭」,

這個核心家庭的核心關係是夫妻關係。

因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因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因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父母年紀大了以後,(大多數情況)總會先於子女去世。

如果對子女來說,他長大後沒有一個良好的配偶陪伴他;

如果對子女來說,他和父母的關係(親子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父母去世對子女的打擊就太大了,這反而讓子女無法幸福!


如果夫妻關係被最為重視而且處理好,兩個人就可以度過美好的一生。



照見


夫妻關係更重要。

1. 好的夫妻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好的夫妻關係是夫妻之間有愛的,相愛的。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會讓孩子學會愛,表達愛,具備愛的能力。

2. 好的夫妻關係,會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家庭觀,婚姻觀。孩子的家庭觀和婚姻觀來至於父母和家庭,好的夫妻關係,會讓孩子在以後的戀愛和婚姻中,得到幸福。 3. 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重要保障。如果夫妻關係不好,會給親子關係帶來很大的挑戰。因為父母會把很多經歷放在夫妻關係的問題上,這樣會大大較少親子的時間,並且親子的時間也很容易被不良夫妻關係的情緒影響。

4. 和諧的夫妻關係,帶給孩子的影響。大家都知道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才有安全感,才會勇敢的接受生活的挑戰。而“足夠的愛”,就是爸爸媽媽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然後共同愛護這個孩子。

5. 只有父母將自己的婚姻經營好了,孩子才能擁有平和的生活環境,堅實的後盾,以及滿滿的安全感。如果男孩,缺失了父親,就會過於依賴母親,長大後,很容易成為媽寶男。如果女孩,缺失了父親,終其一生,都不容易獲得幸福的婚姻。

什麼是好的夫妻關係?好的夫妻關係就是,相互有商有量,互相尊重,共同成長,並共同迎接挑戰或困難。

強調夫妻關係是第一位,是家庭的基礎,並不是說其它關係不重要,而是不要將與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當老人、孩子特別需要關注時,當然要用更多的資源去照顧他們,但一定要懂得,夫妻才是真正陪伴一生的伴侶,只有夫妻形成堅固的親密共同體,才能給雙方的原生家庭提供強有力的、長期穩定的支持和幫助。

總之,夫妻關係是要遠遠大於親子關係的。因為父母與子女是一種漸行漸遠的關係,而夫妻之間是可以一生一世的。最後,希望所以的父母,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兒女,都要努力有一個健康的夫妻關係。


積極家庭教育


在此問題上我的認識是夫妻關係比親子關係重要。
在家庭關係中,只有💑夫妻關係好,孩子才會學習真正的愛。

\n

先請看大家下面這個小遊戲小遊戲

丈夫給妻子一杯滿滿的水,再給她三個空杯子,分別代表丈夫、自己和孩子。你會看到,很多妻子的三個杯子並不是均勻的三等分,常常是孩子佔據了三分之二,而自己和丈夫的杯子裡的水少得可憐。丈夫也可以拿一杯水,來倒三個杯子,結果會發現,倒向妻子杯子裡面的水太少太少。 這個遊戲雖然簡單但是呈現的現象值得人思考。我們驚愕地發現,當我們全心全意做好父母的時候,我們忘記了做好父母的根基:和諧親密💏的夫妻關係。

\n

作為一個一歲多孩子的媽媽,小熊貓出生那天起婆婆幫忙一起照顧小熊貓,因為為了讓小熊貓有更多的母乳喝,我吃各種營養下奶湯(豬腳湯、雞湯、鯽魚湯等換著喝),寶寶出生後在照顧小孩方面一點都不懂,甚至於哺乳時候怎麼抱小熊貓都不太會,婆婆和姑子做示範,和我說帶孩子的經驗,小熊貓出生後第三天出現了黃疸,我很焦急,整天自己也忙著看育兒書籍📚或者網上查資料然後忙著和婆婆一起照顧小熊貓,那時候真的以孩子為中心,忘記自己不知不覺忽視了和老公交流以及平時每天晚上和老公斗嘴聊天都沒有了,老公在寶寶🈵百天後找我談心說句:“親愛的,我發現你好像有些忽視我的存在了,以前我要找衣服時,你總會馬上跑去幫我找好,現在呢,總是丟給我一句自己櫃子裡找;小熊貓貓出生前你出門總會挽著我的手,現在呢要麼抱著孩子要麼拉著孩子的手,壓根不管我有沒有跟著你們。還有一直以來你經常和我撒嬌要去看場電影呀。散個步逛個街呀,現在都沒有看到你向大白我撒嬌😔

,老婆,小熊貓是我們愛的結晶,是因為我們相愛才有他,我們不能完全重心放在他那,我們夫妻間的交流也很重要,我不是吃醋,我們夫妻關係一直維持的好,寶寶也會更獨立自主,像我爸媽恩愛了一輩子(我公公愛護我婆婆在小區出了名,剛開始公公出去做生意,出去沒幾天,倆夫妻不見面不習慣把老公和姑子讓親戚白天幫忙照料,他們夫妻去做生意,夫妻感情沒有因為孩子的到來而影響同樣教育孩子方面能達到一致意見和想法,對於我婆婆公公他們60後的)

。後面我才和寶媽群的寶媽交流發現都有這個“寶寶出生後忽略了老公,忘記老公也是家庭一分子是孩子的爸爸也想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的共同認識。

\n


\n


★★
後來當時一個寶媽發了一段話我收藏了“不要以為愛孩子是最重要的,若你不是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而將父子關係或母子關係視為第一位,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種孩子通常缺乏對父母的尊重,耐挫力較差,在成長道路上,會比常人遇到更多的困難和障礙。

\n

夫妻意見不一致容易導致孩子鑽空子。因為夫妻意見不一致,孩子就會鑽空子,導致家庭矛盾加劇。如果夫妻意見一致,哪怕你們處理錯了,孩子都有改的機會。如果夫妻意見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改的機會都沒有了。

\n

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懂得愛與被愛的載體;一定是爸爸愛媽媽,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愛我,幸福和諧的家庭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重點強調了夫妻關係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

\n


\n

總結:育兒路上你遇到的一切困難,都應該多跟老公嘮嗑嘮嗑!圈裡經常戲謔地說育兒路上,寶爸是“多餘”的,寶爸是“添堵”的,寶爸是“大雞肋”我個人是非常反感這些言論。不管孩子爸在育兒路上參與了多少,作為另一半的我們首先需要以肯定的心態來面對。因為夫妻感情在先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在後,反之寶爸育兒參與度低,寶媽一人全權陪伴孩子這就讓孩子的成長中少了爸爸的溫度!

\n


\n

心理學家也認為,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此問題上我的認識是夫妻關係比親子關係重要,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謝謝

\n

小熊貓Mama


家庭是愛的集合和傳遞的地方,由父母傳遞給孩子。

但是,中國式家庭關係中常常是重親子、忽視親密關係。

知名心理學家曾說過,“夫妻關係就家庭的定海神針”如果親密關係好,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問題。

如果你覺得不能理解,那麼請你回憶下,你的母親是否曾經和你抱怨過你的父親在奶奶面前的無能,讓她腹背受敵,你從小覺得媽媽是最可憐的人,要和媽媽統一戰線。

你再想一下,你是否曾抱怨婆婆過多插手你的婚姻,這也管那也管,讓你一肚子火。

你以為是奶奶的問題,爸爸的問題,婆婆的問題,其實根源在於親子關係凌駕於親密關係之上造成的。這樣容易造成3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1 “沒”丈夫,愛兒子,婆媳關係緊張

丈夫位置的缺失,讓女人們失去了歸屬感,轉而將這種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覺得兒子就是自己的全部寄託,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和兒子建立起最為親密的關係,所以,在兒子和自己的妻子建立起親密關係後,有的甚至不會為兒子找到幸福而開心,反而會患得患失,覺得兒媳搶走了自己唯一的愛子和寄託,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很重要的人,並且無意識地阻止兒子和兒媳建立親密關係,導致婆媳衝突不斷。

2兒子軟弱、愚孝,輕視妻子

自古以來,中國講求孝道,但孝道並不是一味地順從。自己過分地愛兒子反而成為了地位的象徵,“我愛你,所以你必須服從我,否則就是不孝。”

很多母親從這樣的角度佔領了道德制高點,再加上兒子從小在母親的羽翼和愛下長大,出於害怕失去母親的愛,或是不忍心“背叛”母親,兒子選擇了“母親永遠是對的,妻子永遠是錯的”

從而,讓妻子對丈夫失去信心,將自己的寄託轉向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長大後,從而又進行了一輪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的戰爭。

你可以發現,這樣的親子關係不僅僅是毀了一代,是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3婚姻名存實亡,孩子留下陰影,害怕親密關係

中國有很多婚姻關係名存實亡,比如夫妻感情早已經破裂,卻勉強在一起,卻爭吵不斷,反而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

我有一位朋友,從青春期開始,父母關係惡劣,每天爭吵不斷,導致她長大以後對男性極為不信任,認為男人都是有利可圖才和你結婚,就算現在對你好,終有一天也會厭倦,但又折磨你。導致她並不能和男生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每次男生表現出親密的話語和舉動時候,她都會感到噁心。

所以,勢必要分離的,不是最愛。

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必須將親自關係放在首位,而孩子,我們要教會他們的是如何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健康的家庭,愛孩子,但也有自己的親密,教會他愛,讓他有更廣闊的世界去獨立生活。


時刻英語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與孩子是一個三角關係。

在西方的觀念和文化背景下,肯定是夫妻關係更重要。在西方家庭裡,通常夫妻關係較親子關係更為親密,這樣會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養成,同時也會使孩子成年後更親近自己的伴侶,而與父母相對疏離。這種家庭模式在西方是常態,但大多數中國父母比較難以接受。沒有好與壞,文化與傳統不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裡,最為理想的是夫妻與子女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樣的結構最為穩定。父母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所謂嚴父慈母,父親承擔引領、託舉的功能,並對孩子的成長負起責任。母親承擔愛與陪伴、承接、滋養自功能。相互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更有利於孩子心身健康成長。

可惜的是,現在太多的家庭以孩子為中心,還有老人介入過多,夫妻爭奪孩子的愛,夫妻中一方不斷在孩子面前貶低另一方,夫妻間冷漠不修復婚姻關係只以孩子為理由捆綁在一起,多子女家庭父母偏心……等等家庭關係失衡的情況。這些既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導致家庭關係出現問題。

當一個家庭系統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在系統中最弱的一個成員身上,以症狀的形式表達出來。


療愈藝術家尚旻


夫妻關係是所有家庭關係中第一重要的關係。

在很多中國家庭裡,丈夫娶了妻子,但還依附於父母不肯獨立出去,有事跟父母商量,妻子的加入只不過是為他們家傳宗接代,和他一起孝順父母。

父母大過天,即便父母錯了,兒子和媳婦也不能責怪父母,公婆教訓妻子的時候兒子還要幫著父母,不然就是不孝。

等到有了孩子,妻子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偶爾逗逗孩子,激情不在的時候再去外面沾沾花惹惹草,日子的過且過。

嫁人之後的女兒總覺得自己要報答父母,畢竟父母養了自己一輩子,等到自己能夠賺錢養家的時候卻嫁給了別人,這對父母不公平,於是揹著丈夫貼補孃家,不管自家的經濟狀況如何都要貼補。

等到自己的孩子大了,在夫妻倆的教育下,孩子的思想/三觀跟父母的又極其相似,孩子又重複著父母的人生軌跡,一代又一代。

大多數中國家庭,像上述這樣吧。

隨著閱歷和見識的增加,很多年輕人開始慢慢醒悟,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縛,開始認同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中第一重要的關係這種說法,可是還免不了要跟原生家庭對抗,因為你的父母不明白,他們覺得你忤逆父母就是不孝順。

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好的夫妻關係中,你的孩子未來的婚姻生活也一定是和諧美滿的,因為有父母做榜樣。

我覺得父母們都要明白一個道理,孩子長大後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是他們的,你們老兩口的生活是你們的,你們是兩個獨立的家庭,即便是父母,也要劃清界限,兒女的生活不要干涉,好好跟你的另一半相親相愛才是最重要的。


王小苕


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吧,給其它親子家庭做個借鑑。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夫妻婚後4年才迎來了寶貝的降臨。我們夫妻可能要比其它家庭的爸爸媽媽,更加珍視這個上天賜於我們的小天使。孩子出生後,寶媽負責照顧孩子,寶爸負責學習育兒知識。我們夫妻都將彼此全部的經歷,放在了唯一的寶貝兒身上,忽視了彼此。

  就這樣堅持了大半年,還算相安無事。但大約寶貝兒7.8個月的時候,壓抑已久的情感問題暴發了,我們吵的很厲害,差點驚動老人。最後決定讓寶媽帶孩子去孃家住些日子,當然我們夫妻還是沒有注意到問題的本質。一直到寶貝一歲半的時候,堅持學習育兒知識的寶爸發現瞭如下一些類似的話: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富養女兒不如富養自己,媽媽活得漂亮女兒最自信!

    話雖不同,但反映的道理是一樣的。愛一個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換成我們夫妻來說就是,想要更好的愛孩子,我們要先學會愛彼此。從那一天起寶爸就將精力逐步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了寶媽和自己的身上。跟寶寶互動前先調整自己的心情;想給寶寶健康的生活,先保證自己的生活健康;想教育引導寶寶前,先堅持提升自己的能力。

  就這樣現在寶貝已經2歲10個月了。夫妻的心情好了,我們對寶寶會更加的耐心,寶貝現在性格非常好。夫妻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寶貝現在都不喝飲料、不吃糖果,不玩手機、很少看電視。寶爸在開通頭條號之前一直堅持每月閱讀2—3本書,現在寶貝每天晚上會要求寶爸陪她看1—2小時候的繪本,寶爸對寶貝現在的語言發展也非常滿意。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吧,想要愛孩子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想要育兒首先要先學會育己。夫妻關係的穩定,是親子關係基礎。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人生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婚姻家庭、情感生活、親子育兒類信息敬請關注!

簡介:每年接觸超過300件家庭糾紛案例,實力打造家庭生活專欄。


清水半瓶


現存的婆媳關係出現問題,大多是由於丈夫與老婆婆之間的親子關係畸形。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個家庭裡,什麼關係最重要。

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說法,一個人的現實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原生家庭的複製。

如果家庭中夫妻關係擺在第一位,從孩子這方面能感受到父母的相親相愛,那麼他對愛的認知就不會缺失,就能在以後的人生裡,去潛移默化的按照父母的相處模式來過自己的生活。從家長(尤其是母親)這方面,就能在孩子年幼時給予無限的愛,而在孩子成年後理智的適時放手,夫妻是彼此的感情最大依靠,孩子的離開不會造成過多的焦慮和失落。

設想一下,原生家庭裡,母親從丈夫那裡得不到關愛,進而夫妻關係淡漠,她把所有的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家庭的親子關係上升到第一位。首先,這個孩子就會在母親窒息般的愛中長大,對父親的角色很難有正確的去認知。等到應該與家庭分離的時候,母親不願失去自己的情感依託,而孩子也難以從這段親子關係中抽身。

後果就是,在孩子的新生家庭裡,他與母親的親子關係依舊是第一位,那麼勢必影響他與妻子的夫妻關係。

而這位妻子,因為丈夫的忽視,情感得不到寄託,結果是不是又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支柱了呢?

多可怕的輪迴!

所以,還是趕緊重視夫妻關係吧,它應該是美好家庭得以延續的最重要的東西!


浮生暗路


夫妻關係更重要。



家庭中第一關係是親密的夫妻關係,然後才是親子關係。夫妻親密關係不僅影響家庭幸福指數,還對孩子心靈的成長和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認為,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夫妻關係和諧不僅能為孩子帶來安全感,更為他的將來的婚姻關係奠定基礎。



見識過好的感情的孩子會認為怎樣的才是最好的。

三歲前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跟母親是一體的,父母是自己的整個世界。

而三歲以後孩子會慢慢認識自己是獨立的。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的基石,而夫妻關係穩定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來源。


花媽媽聊育兒


當然是夫妻關係更重要。

1、夫妻關係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家庭的氛圍是否和睦。

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分別比較夫妻感情融洽的家庭和夫妻感情緊張的家庭中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等多方面的發育之間的區別。調查結果發現,當家庭中笑聲常駐時,孩子的情商與智商普遍偏高。

這項研究表明,雖然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是多方面的,但對於生活在一個爸爸媽媽關係融洽,相親相愛的家庭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生長環境可以提高孩子的腦細胞發育,並且還會對孩子得交際能力有很好的鍛鍊。

夫妻關係和睦,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這與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家長受教育的程度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2、父母相親相愛的孩子,對生活態度總是積極樂觀的。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對他就是最大的正能量,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心理特別健康,內心充滿了愛,而且長大以後抗挫折能力也會非常強大。

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生長在健康、陽光、充滿愛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受到嚴重打擊的時候,或許會抱怨,或許會墮落,但是往往他不會讓自己待在那個黑格子裡太久,他會慢慢的自我治癒,因為他始終是相信希望的。就好比,即使被騙了,他仍然堅信人間還是充滿愛的,人與人之間還是可以擁有信任的。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內心深處永遠都有一片陽光。他不會選擇自殺之類的偏激的做法,因為對於生活,他始終懷有夢想。

3、夫妻關係好,對孩子就是最大的正面教育。

爸爸媽媽都愛孩子,並且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爸爸媽媽都是孩子最愛的人,最愛的人又互相相愛,幸福滿滿的感覺。而這種愛,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安全感以及內心的溫暖。

而爸爸媽媽不相愛,而彼此都很愛孩子的話,那麼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上的壓力,因為孩子愛爸爸媽媽,他不希望自己愛的人不開心不快樂,那麼當爸爸媽媽有矛盾的時候,孩子該向著誰呢?在這種家庭中,孩子會時刻處於焦慮的狀態,並且極度的沒有安全感。

所以,愛孩子,請先愛你們的家,請先愛你的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