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逗哏:最近啊,有這麼一種人。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捧哏:哪種人呢?

逗哏:養生朋克。

捧哏:這可新鮮,您給細講講,什麼叫養生朋克。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逗哏:養生朋克,是矛盾的一群人。以喝酒熬夜為榮,以健康作息為恥,可又孜孜以求於養生元素,希望自己作死完,可以吊命續氣,再戰一個通宵。

捧哏:哦,我懂了,我家樓下常有一群年輕人,大半夜不睡覺,來一大盤兒花毛一體,整十個大腰子,四瓶啤酒,胡吃海塞一通,看臉色跟豬腰子差不多,還非要養生,可樂裡泡枸杞,說不是大保健,勝似大保健。這幫人,就算是養生朋克吧?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逗哏:對頭。還有來大姨媽只吃紅棗雪糕補血的姑娘,吃辣條必配牛黃解毒片的傻小子,一個人吃三份外賣,吃一板健胃消食片,說要促進腸胃蠕動的大學生,這都算是養生朋克。

捧哏:這不胡鬧嗎。

逗哏:哎,養生朋克還有傳統,早在魏晉時,就有人這麼玩,你聽我慢慢道來。

魏晉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朋克團體,叫做“竹林七賢”,有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這個團體非常朋克,舉兩個例子就明白了。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劉伶擱現在,是“根正苗紅”的啤酒主義者,能從天亮喝到第二天天亮。喝醉了就裸奔,能繞二環跑一圈。有一回喝得太醉,光裸沒奔,躺在屋裡四腳朝天。有人誤入,看見這架勢,就怒了,你賠我的眼睛。劉伶看他一眼,“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為何入我褲中?”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阮咸和自己姑姑家的鮮卑婢女關係非常好。他勇於衝破世俗的眼光,打破倫理的禁錮,和這位婢女結合在了一起。姑姑不讓,硬把婢女帶走,他還借驢追趕,硬給搶回來。後來和婢女生了個兒子,叫阮孚。

這麼一個團體,朋克是朋克,養生呢?他們也有方法論。鍵盤手嵇康寫過一篇《養生論》,就是探討養生理論的。作為最早研究養生的朋克團體的鍵盤手,嵇康的水平很高,留下不少名句。“養生應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以防患於未然”,“上藥養命,中藥養性”,“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看看對成語的熟練運用,和一般的朋克就是不一樣。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理論再好,還是要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怎麼實踐?第一要務就是吃藥。魯迅先生在他的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把“竹林七賢”分了兩派,嵇康是“服藥派”,而阮籍則是專喝酒的代表。服藥派服的,是正始年間流行起來的五石散。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研磨成粉,配合其他藥材,以酒服之,一次補充五種礦物質,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這麼“硬”的藥,為什麼吃它,可包好?是的。“正始名士”何晏是玩視覺系搖滾的,塗脂抹粉,穿女裝。他身體很不好,靠吃五石散強健身體。一個病歪歪的人,吃完五石散,“心加開朗,體力轉強”,能一口氣繞城東跑五圈,渾身先發熱後發冷,最後通體舒泰,百病全消,可以說非常養生了。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這麼養生的藥,當然要吃。更何況嵇康是推崇“上藥養命,中藥養性”的,五石散吃完生命力燦爛得跟韭菜花似的,天底下還哪找這麼“養命”的藥。於是怒吃一散,感受體內陰陽的潛力被激發出來,實現人生的大和諧。

五石散還有另一樣好處,促進運動。多懶的朋克,倆月不洗頭,吃完五石散也得在夜裡,讓自己的汗流成二十四小時的熱水。這在朋克的行話裡,叫“行散”。行完散,就是一晚精緻睡眠,叫“散發”,醒來神清氣爽。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經常有吃不起五石散的假朋克,躺在路邊冒充“散發”,真朋克不屑這麼幹。嵇康服食完五石散,光膀子打鐵,火星子四濺,流一身汗,撲通往院子裡的冰水池裡一跳,就是一個四乘一百米接力。你試試,要能堅持這麼練,命養不養得好不知道,身材應該養得不錯。嵇康就“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服完五石散,還有更朋克的養生方法,喝酒。魏晉時期,不單出現了好酒,還誕生了釀酒大師——劉白墮。相傳劉白墮釀的酒味之美,可以隨人千里而不變質,時人送劉白墮兩個雅號,一是鶴觴,二是騎驢酒。他釀的酒,大概是高粱酒。烈酒也養生?不養生。但服完五石散之人,喝的高粱酒,養生。

他們只喝熱酒。服完五石散,只能吃冷食,泡冷水澡,穿衣要單薄,若是散行不出去,就要死人。所以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唯獨酒,要喝熱的。一群朋克,吃完藥,狂奔幾公里,往野湖裡一跳,一遊又是幾公里,上岸相擁而泣,一人來兩斤熱得發燙的高粱,沒有比這更養生朋克的了。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我們如今知道,五石散並不好,名醫皇甫謐記過很多毒發的例子,“族弟長互,舌縮入喉;東海良夫,癰瘡陷背;隴西辛長緒,脊肉爛潰;蜀郡趙公烈,中表六喪。悉寒食散之所為也。”他自己“晝夜不得寐,愁憂恚怒”,冬日裡亦“裸袒食冰”,最終不堪忍受折磨,“對食垂涕,援刀欲自刺”,都是中了毒。

魏晉時期的養生朋克,吃藥喝酒可以養命,卻死於名氣太大

服散,配熱酒,好像保護了腸胃,實際上不過讓藥來得快一點。究竟是養生還是自毀?誰說得清楚。有誰真知道自己所做的有沒有效嗎?不過是信罷了,不過是做罷了,於浮生中求一點安慰,自娛自樂罷了。世事難料啊,嵇康,一個鍵盤手,沒事兒就在家裡打鐵,泡澡,寫歌。被鍾會告狀給司馬昭,說他是“臥龍”,“上不事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轉眼就被斬了。養生,朋克,怎麼高興怎麼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