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有個地方叫東稍門。這裡是西寧重要的商業區之一。它雖名為東稍門,卻不見“稍門”的痕跡。說起這名兒的來歷,還將從一段塵封的往事說起。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東稍門

明洪武二十年(1367年),長興侯耿炳文率陝西諸衛所士兵修築西寧城,東門即設在今天的湟光十字附近。因東稍門一帶在東城牆外,故當時稱為“關廂”,說“東門連關廂,商賈市肆皆集焉”。明嘉靖年間,海寇肆虐,西寧周邊地區烽煙不斷,為了保護關廂商賈,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兵備副使在修補西寧衛城的同時,在東門外繞關廂修成了子城,開三門。子城無西牆,與衛城東牆共用,並在東稍門外築起了屏蔽城門的月城。第二年,由參將達雲和兵備副使餘良樞在東稍門上修建了城樓,使城門“炳如翼如,且固且麗”。

在關廂的子城修成後的三百餘年間,它內護西寧城,東連小峽大道,在保護商賈、發展西寧經濟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隨著城市人口增多,這裡除了原有的東西一條街外,沿著連接南北兩門的線路,也逐漸形成了街巷,這就是今天的南小街和北小街的雛形。

清雍正年間,改西寧衛為西寧府後,對西寧城牆,包括關廂外城多次維修。據有關資料記載,東稍門的建築最為宏偉,門外設有“接官廳”。也許這裡是進京大道,京官來青,西陲邊城的第一印象非東稍門莫屬,所以也是當局精心構築的緣故。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城自古就將西門稱為火門、南門為土門、北門為水門、東門為金門之說,理由是東門通蘭州,為進財之門,財即金,故稱金門;北門對湟水,人畜飲用,多取於此,故稱水門。儘管東門城樓上高懸“懷柔遠人匾”,門被定名“迎恩門”,但老百姓仍直呼為“東門”;東稍門被定名“保良門”,但老百姓仍直呼為“東稍門”。外城北門為“水北門”,叫來叫去,就把水北門叫成了“水城門”。

至於東稍門的“稍”,史料多有異處,《西寧府新志》寫為“稍”,《西寧府續志》寫為“梢”,現存的民國二十七年《西寧街市圖》又注為“梢”。到底是“稍”還是“梢”呢?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梢”為條狀物的較細一頭,如“樹梢”“頭髮梢”,引申為頂點、尖端。東關外城與西寧府城相比,小得多,加之東稍門又處在外城最東端,應寫為“東梢門”才對。“哨”為軍隊、民兵的警戒或偵察等任務而設的崗位,東關外城的修築,軍事防禦目的是主要原因,登城瞭望,掌握敵情,開關啟閉,事關安危。東稍門東迎小峽,後護府城,從這點上說,東稍門又應為“東哨門”才對,如稱“東稍門”,“稍”字無法解釋。

清同治年間,隴上烽煙不絕,戰火連天。1874年“東關城盡毀,唯梢門僅存”。光緒八年,在西寧道鄧承偉的主持下,重修關廂東、南、北三面土城。《續志》詳細記載了其高度、長度和厚度,並說城牆上有“炮臺八、垛口一千零二十、城樓三”,設三門如舊,“門洞瓷以磚”。18年後,戰火又鋪滿河湟大地,僅光緒二十一年7月15日一役,“保良門戰敗,死數百人,餘眾奔至城門(東門),因擁擠而踐踏死者,又數百人。”其後十年,外城在戰亂中被徹底平毀,再也未得到復建。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存在了三百多年的東關外城已成了文史資料中星星點點記載的文字。今天,當我們偶步花園北街軍區招待所時,也許在那林立的高樓間仍可見到一段它的殘跡,但“水城門”“東稍門”作為地名,卻被流傳了下來。 (作者:靳育德)

東稍門各個時期的老照片▼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帶蓋頭的穆斯林阿孃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東關大街一點都不堵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東稍門的告示欄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警察叔叔在巡邏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清真寺裡的滿拉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傳教士茲威默博士與清真寺阿訇馬文梁在交談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爾德節慶典活動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大殿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外景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西寧玉帶橋清真寺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這點幹拌香啊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百貨商店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烤羊肉串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釀皮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抓面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東大街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商業大廈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東關大街

老照片|話說西寧東稍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