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湖南日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湖南日报|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傳承紅色基因

不忘初心使命

——十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視察時曾深情地說:“湖南人傑地靈,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都誕生在這裡,我們要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風範,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進入新時代,湖南這樣一片紅色土地,如何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把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把他們為之奮鬥而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在精神上、思想上、靈魂上受到洗禮。傳承紅色基因,對湖南這片熱土上的共產黨人來說,有著格外特殊的意義。湖南是毛澤東同志的家鄉,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做出過重要貢獻,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從三湘四水走上歷史舞臺的共產黨人如璀璨繁星、光彩奪目,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彪炳史冊、光照日月的貢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在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點燃的;秋收起義、平江起義、湘南暴動、桑植起義等,無數革命先輩捨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湖南這塊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斷腸將軍”陳樹湘的壯懷激烈,留下了“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可以說,一部湖南共產黨人的歷史,就是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而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的歷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寫進黨代會主題,首先就是要銘記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建立的偉大歷史功勳;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血汗換來的,永遠不能忘了腳下這片灑滿烈士鮮血的紅色土地,進而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懷赤子之心、永葆奮鬥激情,奮力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紅色基因絕非抽象的概念,更不是塵封於故紙堆裡的遺存,而是共產黨人精神與信仰的密碼。過去,我們的父輩憑著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大無畏精神,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硬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幹出了“兩彈一星”;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憑著一股闖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當前,我省正處於推進“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險,始終保持那麼一股不服輸、拼到底的精氣神,需要我們激活紅色基因,激揚奮鬥精神。

對比歷史與現實,“糖彈”的考驗,絕不亞於“槍彈”的考驗;名與利、得與失的考驗,有時也不亞於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考驗,我們必須敢於刀刃向內,勇於開展自我革命,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傳承好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構築起共產黨人的精神殿堂,喚起無堅不摧的紅色能量。

發揚紅色傳統,需要革命紀念地作為載體,但並不是把革命歷史紀念設施建設得越“高大上”越好,而是要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教育價值,使之能夠常用常新,用以滋養精神家園,凝聚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不是舉面旗、喊喊口號、做做樣子,拍照“留念”後就“忘”之大吉,而是要與歷史深沉對話,與偉人心靈相通,真正使靈魂深處受到洗禮,讓紅色旅遊成為厚植紅色基因、激活初心使命的賦能之旅。

紅色基因,決不是保守的指代,而是進取的象徵。黨領導人民奮鬥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敢為人先”的湖南人,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傳承和發揚好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一百年充滿艱辛,一百年創造輝煌,一百年舉世無雙”。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的鏗鏘聲音,道出了湖南人民的心聲。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一百週年,“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只有傳承和發揚好紅色基因,我們才有底氣寫下俯仰無愧的新篇章,用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湖南告慰先烈、告慰歷史。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