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酬1億的小鮮肉和片酬2萬的老戲骨,演技有什麼區別?

往事不隨風


這個問題本身就存疑。

首先,真正的老戲骨片酬絕對不只是兩萬,但戲好的話,兩萬一定能請來老戲骨。

片酬2萬的老戲骨,這個說法估計是從《人民的名義》開始的。

這部爆款劇總投資1.2億元,但張豐毅、吳剛、張凱麗等近40位資深戲骨總片酬僅4800萬,55集平均下來每個演員片酬也就2萬。

但他們的真實片酬真的是這個價格嗎?

顯然不是。這可以從《人民的名義》主演吳剛口中證實。

吳剛在採訪中明確說過:“角色好錢少能夠接受。”導演李路也公開表示,演員們都是被好劇本打動,片酬給了友情價。

戲骨們的真實片酬沒有公開數據說明,不方便展開,但兩萬確實是白菜一般的友情價了。

其次,小鮮肉和老戲骨的演技有可比性嗎?

顯然後者吊打前者吶,別的不說,多年表演經驗在那擺著。

《人民的名義》熱播時,吳剛老師的精湛表演使達康書記成為新晉網紅,表情包一度風靡網絡。我們這就先說說這位老戲骨的演技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處情節:歐陽菁急於出逃,矇在鼓裡的李達康送她到機場。途中專車被侯亮平攔下並欲帶走歐陽菁。

吳剛老師不怒自威的氣勢,一臉的“敢動我的女人”,凌厲不凌厲,可怕不可怕?

這個眼神也夠鮮肉們學幾年了。

再講到“鮮肉們”的片酬和演技

片酬在一億的“小鮮肉”,根據網媒的統計,目前只有吳亦凡、鹿晗、楊洋

三人。

但是近些年來,這三位除了輸出顏值,就是在輸出......

例如:

“凡式”的用力;

“鹿式”的沒空;

在和某雜誌的訪談中,當鹿晗被問道覺得演戲的樂趣來自哪裡時,鹿晗是如下圖這麼回答的:

”的耍酷

總而言之,這三位的演技真是一言難盡。

不過,作為“四大流量”之一的李易峰近兩年好了些,一改往日的“峰式”面癱,在前段時間的《動物世界》裡,演技有了質的飛躍,尚算轉型成功...他

至少在試圖做演員,值得讚賞。

最後不得不說,其實明星片酬高低和演技無關,和商業價值有關。

讓鮮肉和老戲骨比演技,或者讓老戲骨和鮮肉比商業價值,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是中國娛樂市場發展畸形導致的,只能期待未來能有良性發展,讓那些真正的實力派拿他們應得的報酬,沒有能力就被市場淘汰。


電影爛番茄


在中國,靠情懷賣座的老戲骨不少,但是靠著小鮮肉收割流量的也不少。

其實,媒體上一提到小鮮肉,觀眾都投進來鄙視的目光,為什麼呢?因為大家並不是因為年輕而和他們較勁,而是小鮮肉這個標籤打上去之後,就是諷刺他們不敬業、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什麼大家都說行業沒有貴賤之分,這個前提就是你得有敬業精神,演員把角色演好才是本職工作,而不是到處走穴掙錢、撈金。

舉個最近大火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上映不到10天,票房已經達到23億了,票房的大賣和故事情節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拋去這些因素,我們也應該看到《藥神》,演員在背後的默默付出。

《藥神》中有一個鏡頭,講的是王傳君扮演的呂受益躺在病床上病危的場景,從電影畫面上看,王傳君黑圓圈很重,雙眼無神,活脫脫的把一個患者將死的場景展現在觀眾面前。電影后來的幕後花絮瞭解到,當時王傳君為了再現白血病人的病危時的場景,竟然2天2夜沒有閤眼,另外,王傳君為了展現影片對於食物的渴求,竟然一頓飯吃了44個包子,晚上吃了5碗麵,這對於一個動輒用替身的小鮮肉的當紅明星來說,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任何影片的成功和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無私的付出,我們對於小鮮肉的嘲諷,完全是因為看不到他們對於電影事業的擔當。

另外,電影中譚卓扮演的是劉思慧,電影中劉思慧是一個鋼管舞的表演者,同時也是一個患有白血病女孩的單身母親,譚卓為了把這個角色演活,開始練習鋼管舞,從前到後譚卓練了整整一個月,一個月下來,譚卓腳上全是傷,走不成路,因為她每天練習3個小時,鋼管舞會摩擦腳上的肉,所以一個月下來,她就走不成路了。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感人的鏡頭,這些演員真是為了拍好一部電影默默付出很多汗水和淚水。正如冰心所說:“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所以要向這些人致敬。

事後,導演也坦言到:“考慮到為了吸引票房,導演組剛開始並沒有打算讓譚卓當女一號,而是讓某一位當紅女演員出演,但是前提條件為了更好的進入角色,劇組需要去南京封閉練習半個月,當時一聽受這個罪,當紅女演員就把這個角色推掉了。劇組臨時才讓譚卓出演了,估計現在這位女演員腸子都悔青了吧。”

反觀,國內的流量明星,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爛泥扶不上牆。有個段子調侃的好:小鮮肉有多敬業你根本不懂,有人手破了還堅持演戲呢!去看醫生大夫都嚇壞了,說幸好送來的及時,要是稍微晚一點兒,傷口就癒合啦!

我們就舉個大眼美女吧——楊穎,英文名字叫做angelababy,這個女孩子號稱綜藝女王,綜藝女王的意思就是隻能在綜藝節目上混來飯吃,演技那叫一個渣,除了劇組給她一鍵摳圖外,她所演的電視劇只有一個表情——瞪眼、瞪大眼。

拍攝《建黨偉業》時,楊穎飾演的小鳳仙和劉德華有很多對手戲,片中她要送劉德華上火車,上車前二人拖拖拉拉的送別,轉頭劉德華已經哭紅了眼,導演喊停後還要用紙巾擦眼淚,不過楊穎卻久久悲傷不起來,導演忍不住停機問:“要催淚棒嗎?”楊穎猛點頭說要。

在楊穎8000萬片酬接完《孤高不自賞》之後,導演鞠覺亮在接受採訪時爆料了三點:一是楊穎根本不會演戲(演技差,不敬業,不背劇本);二是楊穎懷孕期間接戲,好多戲都是在大棚中吹著空調拍完,再生硬的接到片子中的;第三,從出家門開始,走路都算錢,兩小時二十萬。

所以,對於不是科班出身的楊穎來講,我們還是奉勸一句哪涼快你那待著吧,不行別硬撐。


管窺歷史


這個問題初看挺有意思,但細琢磨其實有很強帶節奏的味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跟多其它因素息息相關的。

在此首先要說,小鮮肉不代表演技不好,老戲骨也不代表演技就一定好。當然了,在當下國內影視圈,演技不好的小鮮肉比比皆是。打一個簡單的比喻,將小鮮肉和老戲骨比作兩籃水果,小鮮肉這一籃,爛的、壞的一定是大多數,新鮮的、賣相好的挑不出來多少,而老戲骨那一籃,肯定是好的遠遠多過爛的。這是一個概率問題。

但是,老戲骨就一定比小鮮肉好嗎?如果排除友情出演、客串的情況,片酬一億,在小鮮肉之中絕對算得上鶴立雞群,而在老戲骨中,實力頂尖的也絕不是兩萬片酬,過百萬的絕不在少數。

事實上,討論演技這個事兒,本來就有些沒有意義,雖然說在當下影視圈有很多靠臉、靠名氣吃飯的明星,但絕大多數還是具備一定演技的,這所謂的“一定演技”,說白了就是體系。演慣了一種類型的角色,不管是小鮮肉還是老戲骨,都很難順利跳出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演員不希望自己被定型的原因所在。舉個例子,很多人都一直對李易峰的演技嗤之以鼻,但不久前剛剛上映的《動物世界》中,他卻征服了很多媒體和觀眾,而向來演技在線的黃渤,在《尋龍訣》中照樣找不到感覺。近兩年人氣徒增的段奕宏,也只能不斷複製《烈日灼心》中的形象,偶爾試水的愛情、喜劇類作品《愛情進化論》《我願意》讓人看了非常彆扭。即便是被推崇為演技擔當的陳道明,當年也曾經拍出過《刺陵》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作品。

說了這麼多,當然不是為小鮮肉們說好話,但總結如今小鮮肉給外界留下如此多不良印象的原因,重要的並非是演技不好,而是他們不加選擇盲目接戲的緣故,趁著紅、趁著年輕,多接戲、多掙錢,沒錯,畢竟很多演員也就紅那麼幾年,但不加選擇、不考慮自己情況胡亂接戲,還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錢掙了不假,但很可能讓進一步壓縮了自己的演藝生涯,這才是最可怕的情況。


雨妖,一線資深文娛記者,帶你瞭解更多體育、娛樂圈不為人知的故事。


雨妖


不管是小鮮肉,還是老戲骨,都是社會的須求。

有人罵小鮮肉沒有演技,但是既然人家沒有演技,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看,我想應該是看得人多於罵的人,因為老闆不傻啊,假如人人都罵,老闆早就換人了。大家又喜歡老戲骨,片酬也不高,老闆何樂而不為。

為什麼有的電視局請不來老戲骨,時下很多口水式的電視劇,也就是看過一遍基本以後不會播放的那種。我相信亮劍還會放很多次,因為都說好,當然必然會有人說不好,這是人性。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罵的小鮮肉其實就是罵我們整個群體,假如沒有市場,那些老闆肯定不會捧這些人,社會有需求,才會引起老闆們的注意的。


南風吹華


呵呵,就拿戰狼2和娘炮大業來說。分明就是老臘肉和小鮮肉的鮮明對比!看我們的達康書記多麼敬業,為了練好步槍每天站好幾個小時。吳京簡直就是拿命在拍,剛剛開始那一段和海盜打的時候,很多觀眾可能會疑惑怎麼可能在海底憋死那麼久,吳京練這個也是費了好多時間。差點出生命危險,還有那輛車,身在非洲卻堅持用國產貨。還有很多我就不提了。再看看我們的所謂的“小鮮肉”!草,特麼就一群娘炮,沒一點演技。拍一場戲一半以上都是替身上,片酬高得要上天。某鹿拍擇天記的時候,片酬高的離譜,8臺空調他一個人吹。鹿含,李億瘋,楊羊,吳亦煩這四個娘炮真不是人!讓小鮮肉拍個電影(戰狼這種電影)就會在帳篷里扣圖,全場都是替身,拍完了出來說一句大家辛苦了然後拿著高片酬就走了!草!中國的電影就是被一群娘炮搞砸了!打字不容易!希望大家能轉起來!


反迷你魯班軍團團長


從我個人角度分析,當下小鮮肉只是一種商業考量而導致身價暴漲的現象級演員,但是演技堪稱垃圾,在各大經濟公司的精心包裝下,讓一個故事人物變成了行屍走肉的娘炮,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視覺疲勞,其實每個粉絲、影迷、觀眾的心裡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看到的角色,小鮮肉就好比男歡女愛前的瘋狂誘惑和欲情故縱的矛盾心裡,充滿期待,然而騰雲駕霧之後的感覺可以說是無比失落,一落千丈,在經歷各種風雨交加的夜以後你會覺得世間萬物皆是空,唯有那偶爾的曇花一現能給予大家的深思熟慮,從而厭倦那曾經充滿快感的誘惑與肌膚之親,最終小鮮肉也就成為了馬蓉二代,讓世人極度排斥和吐槽,而曇花一現的感覺成就了像吳京這種靠實力的演員,我大膽預測,最後的小鮮肉就是絕對的炮灰,實力派演員即將迎來一個紅利期,只有這樣中國電影事業才會越走越遠,國產電影也會不斷攀登高峰,而小鮮肉即將成為電影的毒瘤,也是必然結果…………然而,在我心裡,小鮮肉應該是這樣的(看圖)!



車小助手


演技不是完全靠學的,沒有悟性就得有閱歷,沒有閱歷就得有悟性,善於學習總結的人才能提高。小鮮肉就像從小就寵著的獨生子女,腦子裡只有自己,沒有生活,所以演技浮於臉上,心裡沒有,成名後更是忙於圈錢圈粉,只有演自己才有點演技,關鍵是有腦殘粉跟屁,有老闆為榨錢給機會,有媒體捧著博眼球,造成自我膨脹,沒時間也沒想法去豐富自己;老戲骨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還繼承了老一輩演員先體驗再演戲的傳統,所以心裡先有了,演出來才真實,看的人才有共鳴,當然老戲骨的老字也說明時間長,經歷就多,經歷多感悟就深,這也是一個原因。舉個例子,3部諜戰片的比較,潛伏的孫紅雷演技爆表,偽裝者的胡歌演技到位,麻雀的李易峰小學沒畢業。


在我心中123


小鮮肉的成名有很多方式,有從韓國回來的練習生,有從選秀出來的苗子,有網紅變成的鮮肉,當然也有科班出身的。

老戲骨之所以稱為老戲骨,就是科班出身,表演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嚴謹的工作,對於這種工作,他們會神聖的對待。

而對於小鮮肉,表演雖然也是他們的工作,但是他們還要唱歌,跳舞,參加綜藝節目,各種通告,活動,走秀,和粉絲互動,非常忙。 這裡是客觀評論,沒有貶低小鮮肉的任何意思。

大聰看過一期節目,說是一個劇組要請一位小鮮肉去演戲,但是小鮮肉的檔次已滿,只有2天時間,但是那個戲至少要拍一個星期,所以婉拒。

但是劇組一定要用那位小鮮肉,說是有流量,出多少錢都願意請。

那麼最後出來的影片質量可想而知,小鮮肉本身演技有待提升,再加上檔期緊張,一週的戲壓縮成2天拍完,用各種替身。 你說,這樣的出片質量,能好嗎


大聰看電影


個人認為其實片酬、小鮮肉、老戲骨、演技,這四者之間沒有太大聯繫,也並沒有太多可比性。畢竟小鮮肉是小鮮肉,老戲骨是老戲骨,世事無絕對,老戲骨與小鮮肉相比,從概率上來講演技是碾壓的,但是也不排除個別小鮮肉演技卓越。所以暫且將題主的題目理解為:為什麼片酬1億多的小鮮肉與片酬2萬的老戲骨相比,演技和片酬差距這麼多。

其實,單純從演技來講,老戲骨當然要比小鮮肉更勝一籌。但本著“存在即合理”的原則,個人認為小鮮肉貴也有貴的道理。先不探討演技,如今的小鮮肉,都是自帶流量。什麼叫流量,有流量就有粉絲,有粉絲就有粉絲經濟,所以,拋開演技這個層面,如今的小鮮肉有人氣,出演影視作品也會自帶收視率和票房,所以,他們可以為商家帶來經濟效益,他們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至於演技,對於粉絲們而言,似乎演技是退而求其次的。

而老戲骨們,演技自然是沒話說,但是在市場上就不一定會有人氣,其“商業價值”要低很多,所以片酬自然也會低。不過隨著如今影視行業越來越正規化行業化,“演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觀眾和網友看重。這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現象。而小鮮肉們,不管身價多少不管人氣多高不管能夠自帶多少流量,如果沒有演技作為內在的支持,其人氣火爆程度也不會持續多久。


捕魚小分隊


片酬過億的小鮮肉和老戲骨差別在哪?網友的回答一針見血!

有網友這麼回答老戲骨跟小鮮肉的差別的:老戲骨靠演技,小鮮肉靠顏值;老戲骨拍戲觀眾看不出他是在演戲,小鮮肉拍戲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在演戲;老戲骨是在搞藝術創作,小鮮肉到處走穴圈錢。當然,這個說法可能激進了點,但仔細想想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請接著往下看。

自從《人民的名義》口碑爆棚,大受好評的以後。就有一個說法,說是劇組裡請來了片酬2萬元的老戲骨。為什麼這麼說呢?《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總投資1.2億元,其中張豐毅、吳剛、張凱麗等近40位資深戲骨總片酬僅4800萬,那麼55集電視劇平均下來,每人只有2萬元左右。於是就有人開始感慨,老戲骨的片酬怎麼只有2萬元,實在是太讓人寒心了。而事實上,老戲骨的片酬肯定不止2萬,但是如果戲足夠好,2萬元也是可以請來老戲骨了。

再聯想到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藥神》,王傳君為了能演好呂受益病危的場景,竟然兩天兩夜沒有閤眼。電影中,譚卓扮演的劉思慧是一個鋼管舞的舞者,可譚卓在之前根本就沒有學過鋼管舞,為了能演好這個角色,她整整聯繫了一個月的鋼管舞,每天三個小時,腳上全是傷,練到路都走不了。當時劇組本來是想讓另一名當紅女明星來演這個角色,可對方一聽說要到南京集訓半個月,就拒絕演出了,吃不了這個哭。

這就是我們說的老戲骨,為了能夠更好的塑造出角色的形象特點,肯吃苦耐勞。對他們而言,表演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藝術。他們很敬業,為了能夠讓觀眾們滿意,總是不費餘力的打磨著自己的演技,想把更好的作品呈現出來。而有些小鮮肉就不太一樣了,他們雖然片酬高,但演技和敬業精神卻都乏善可陳。

現年28歲的楊穎演《孤芳不自賞》片酬高達8000萬,可導演鞠覺亮卻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爆料:楊穎演技差就算了,連劇本都不背的,臺詞根本記不住。還有,在懷孕期間接戲,幾乎所有的戲都是在空調大棚裡拍的,都是硬接到劇本里的。有一些比較辛苦的戲,她根本不願意拍,只能通過ps一鍵摳圖的方式。從踏出家門開始計時,每個小時20萬元,完全不像是在拍戲,更像是在圈錢。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片酬過億的流量明星也是,除了靠顏值成這場面,真的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了。吳亦凡的“凡式”的用力,鹿晗的“鹿式沒空”,楊洋的“洋式”耍帥,李易峰的“峰式”面癱等等。當然,李易峰最近在動物世界裡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比以前進步很多,這說明他至少有在努力的嘗試做演員。

也有人說,老戲骨和小鮮肉根本沒有可比性,畢竟二者的依仗不同。小鮮肉靠的並不是演技,而是商業價值和顏值。畢竟現在的90後,00後都喜歡高顏值的明星,他們不需要敬業,只要人往那一站就可以了。就算演技再差,他們也能收割流量,為背後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而老戲骨們就不同了,他們塑造的那些成為經典的角色,將永遠在人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