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論壇: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

“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就是為了保護好我們現有的生態環境資源,這些資源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6月29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第七場新聞通氣會在貴陽舉行。通氣會透露,在本次論壇年會期間將舉辦一場名為“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舉辦此次論壇將進一步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意義的認識,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合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更大成效。

貴州大學副校長張覃在新聞通氣會上介紹,將舉辦的“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背景源於2018年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在中法兩國元首見證下,兩國達成了關於開展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合作協議以及完成《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8-2020)》文件簽署。

“受生態文明國際論壇的邀請,法國駐華大使館委託法國Biotope公司負責組織法國專家代表團首次參加本次年會。”張覃表示,通過論壇研討的方式,不僅可以讓中國相關部門和人員瞭解到法國在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同時也是對中法兩國元首會談成果的積極落實,還有助於2020年底《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北京順利舉辦,有助於促進生物多樣性公約成員國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本次論壇主題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那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貴州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吳攀在通氣會問答環節解釋稱,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日趨嚴重,森林開發導致植被退化、產業發展導致環境汙染、不合理的土地資源利用導致生態環境破碎化,以至於引發物種滅絕和資源枯竭,這些無不關係到我們人類社會持續生存和發展,“因此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就是為了保護好我們現有的環境資源,這些資源事關我們生存與發展的生物多樣性這一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亦即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生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吳攀強調道。

張覃透露,本次主題論壇特別邀請了來自中法兩國政府、銀行、機構、高校及國際組織的嘉賓,圍繞“地區經濟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及保護地管理的協調發展”和“生態補償:中國未來的環境考慮”兩個議題,各自分享交流在生物多樣性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據悉,目前已有近270名與會嘉賓在已報名參加此次主題論壇。

“主題論壇舉辦既是積極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意義的認識,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同時希望從政府、企業、高校以及市場角度,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貴州省‘大生態’戰略。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合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更大成效。”張覃強調,舉辦本次主題論壇,將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貢獻,並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