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倒閉潮之四:充電樁企業,沒電了

馬雲預測,2018年將迎最恐怖的失業潮和倒閉潮。一語成讖,中國民營企業倒閉潮洶湧而至。

基於此,財視傳媒製作民企倒閉潮系列專題,蒐集各行業代表案例,總結各自當前形勢,以期為經營及管理者帶來啟發。至本篇已累計探討過大豆貿易融資、人工智能、經編、充電樁四個行業。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剛帶出充電樁這個新興產業,倒閉潮的襲來,又蔓延至這一“藍海”。

在剛剛結束的7月,月初,富電綠能被新三板終止掛牌,月末,容一電動宣佈解散。

民企倒闭潮之四:充电桩企业,没电了

而開年第一季度,充電網和聚電網絡也都上演了類似橋段:充電網因資金鍊斷裂停運,曾經估值7億的聚電網絡被沃爾核材以800萬拿下近一半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斷電”的姿勢千奇百怪,但殊途同歸。

|| 有錢人的遊戲

富電綠能是富電集團旗下公司,成立於1995年,前期主要從事軟件開發、醫療器械、工程機械銷售等業務,近年轉向新能源汽車行業,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充電樁、智能充電站和智能充電樁的製造。2015年1月,富電綠能建成北京最大的光伏智能充電站,截至當年年底,已建設1200根公共充電樁,10座充電站。

民企倒闭潮之四:充电桩企业,没电了

2016年,富電綠能宣佈其已實現盈利,且為業內首家盈利企業。但隨後的融資失利卻表明其似乎未受到投資者青睞。

富綠電能曾先後兩次發佈融資公告,想通過發行股票融資8億元,但均未成功。直到2017年,才有一筆6700萬的投資到賬,而這筆資金遠不能滿足其在前一年做出的規劃:建成710個超級充電站、28800根充電樁,市場佔有率爭取達到70%。

要想達到這個規模,需投入的資金達35.5億。

同樣半路出家的還有正在清算的容一電動。在涉足充電樁前,其主營業務為五金製品、模具、機箱、微波電子元器件的生產和銷售,自2014年開始進入充電樁行業。

在官方發佈的公告中,容一電動因研發資金投入過多、融資方式不當造成運營成本高、收益回本慢而解散。

還是缺錢。

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一個普通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在2萬元左右,快充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可達10萬元以上。而汽車充電的特性決定了一根電樁必需一個停車位。車位的價值不消多說,場地租借又是一筆鉅額支出。

民企倒闭潮之四:充电桩企业,没电了

而回報方面,當前同類企業的盈利點依然侷限在收取電費和服務費。

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重資產模式決定了充電樁只能是有錢人的“遊戲”,如果沒有過硬的造血能力或充盈的資金來源,新手應謹慎入局。

|| 輕資產轉型,解脫or賣身?

那麼還在堅守苦撐的充電樁企業只能被行業巨頭耗死嗎?另一家企業特來電提供了一種轉型方案。

充電樁企業可嘗試變投資人為合夥人,引入有資金、有資源的合作伙伴,出讓資產所有權,由投資建設轉為服務運營,解放資金負擔,也有精力探索更多盈利方向。

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市場中70%的充電樁企業將面臨轉型或淘汰。而一旦決定向輕資產轉型,也就開啟了自身與金主深深綁定的時代。在尚無更新鮮模式出現的情況下,充電樁的未來只能是倒下或靠在巨頭肩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