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模擬: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論」

【模擬試題】

荷蘭有一個 城市為解決垃圾問題而購置了垃圾桶,但由於人們不願意使用垃圾桶,亂扔垃圾現象仍十分嚴重。該市衛生機關為此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第一個方法是:把對亂扔垃圾的人的罰金從25元提高到50元。實施後,收效甚微。第二個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邏人員的人數,成效亦不顯著。後來,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設計了一個電動垃圾桶,桶上裝有一個感應器,每當垃圾丟進桶內,感應器就有反應而啟動錄音機,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其內容還每兩週換一次。這個設計大受歡迎,結果所有的人不論距離遠近,都把垃圾丟進垃圾桶裡,城市因而變得清潔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垃圾桶理論”。請談談你對“垃圾桶理論”的看法。

面試模擬:如何分析“垃圾桶理論”

【參考答案】

在垃圾桶上安裝感應式錄音機,丟垃圾進去播出一則故事或笑話,效果優於那些處罰手段,既省錢又不會讓人們感到厭惡。這個實踐證明,用一種柔性引導的方式,讓人們在遵守規範、維護秩序的行為中獲得心理的滿足和愉悅,效果遠比懲罰手段好得多,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管理取得的良好效果。

這一理論在社會治理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當前社會管理中,交通亂象久治不絕,比如:“中國式過馬路”,亂停車輛,搶黃燈,不禮讓斑馬線,酒駕等問題。這些交通不文明行為往往會造成交通擁堵,擾亂交通秩序。為此,政府部門出臺交通管理措施,對這些違規行為進行罰款、扣分等處罰,但是效果不佳。如果在交通管理中引入“垃圾桶理論”,在硬性處罰以外,採用更加新穎和人性化的執法方式,進行“疏堵結合”效果應該會更好,如採用“互聯網+警務宣傳”的微直播。這種執法方式不僅符合當下“互聯網+政務”的創新型政府的理念,更是一次生動的“執法公開課”,起到宣傳和教育文明出行的目的,促使公眾自覺樹立規則意識,做到文明出行。因此,政府在公共治理中,一方面應該轉變思想,管理中要防治結合,剛柔並濟;另一方面應該加強管理方式的創新,吸引公眾、企業等多主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中,形成社會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