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模式讓網際網路安全倒退了20年

免費模式讓互聯網安全倒退了20年

1、不花錢的,永遠是最貴的

松浦彌太郎說,想得到值得的東西,一定要花錢。

但凱文凱利卻認為,基於網絡,信息(複製品)流動的阻力被大大減小,此類信息在大規模複製後,相對價值變低,最終是必然會迎來免費的結局。

從表面上看,凱文凱利的說法顯然更貼切如今的現實——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觀看免費的電影、文章、書籍;無償使用地圖、翻譯、搜索等各種工具;接受系統安全維護等免費服務。

然而辦公司不是做公益,胡瑋瑋(摩拜單車創始人)的豁達也是建立在資本基礎上。於是,一切的所謂免費使用,最終依然指向變現或盈利;免費的羊皮下,必然是一條留著口水的餓狼。

成熟且合法的免費模式有兩類,第一類是用免費的產品,賺用戶增值服務的消費,如視頻平臺的會員搶先看權益等;第二類也就是常說的廣告投放,用網站、軟件上的各個廣告位,賺用戶的點擊和購買。

兩者共同點在於,對免費用戶來說,永遠都得不到最好的服務:要麼是用著次人一等的服務,要麼是被充斥視野的廣告所綁架。

果然,想得到值得的東西,還是要花錢。

2、免費模式推進最為徹底的領域——安全領域

西方的免費代表是前大毒梟McAfee,中國領袖則是曾經的流氓軟件之父周鴻禕。

國情、市場不同,McAfee的傳奇人生暫且不表,360的免費思路逐漸成為國內安全軟件主流:通過免費的手段進入電腦,之後推薦各類廣告。廣告既有自己的產品,也有合作伙伴的投放。免費安全軟件,始終是在打著安全的旗號做流量生意。

這種生意有多好做呢?

以360為例。根據360公司2017年財報:三六零科技主要收入構成為互聯網廣告及服務、互聯網增值服務、智能硬件業務,其收入分別為 911,470 萬元、169,822 萬元、109,881 萬元,廣告收入佔比76.5%。接近兩千億的市值,幾乎完全是靠廣告撐起來的。

為了提高廣告營收,企業不得不採取相當多的措施和技術:通過優化銷售管理,提高了客戶覆蓋率;對於大客戶,通過對細分行業進行扁平化管理,精耕細作,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對於中小客戶,實行渠道下沉進一步拓展銷售覆蓋;其次,基於互聯網產品帶來的海量用戶,通過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依託 AI 時代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精準投放,進行精細化運營,提升了用戶的商業化轉化率。

從無微不至的針對性服務,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投放——現在安全企業想的已經不是怎麼去保護你電腦,而是怎麼把你電腦裡的錢掏出來。所以,誰還記得這些企業上一次推出最新的安全性產品、安全技術是什麼時候?3Q大戰時的"QQ隱私保護器"嗎?

3、當安全廠商做著和病毒團伙相似的事

當安全企業的心思全用在流量轉化、變現上,也就沒人會在意用戶的安全和體驗了。

例如今年有一款名叫"Toxik"的病毒,它將自己偽裝成正常的軟件,然後上傳到下載站中。用戶下載啟動後,軟件後門會自動下載安裝(垃圾)軟件;一覺醒來,電腦桌面基本就滿了。軟件製造者能通過強制安裝軟件,賺軟件企業的佣金;而企業默許該手法,提高軟件的裝機率。

免費模式讓互聯網安全倒退了20年

這本來是一種很老套的流氓推廣策略,但Toxik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後臺靜默安裝的軟件,涵蓋了市場上大部分安全產品。

安全產品利用病毒的手法進入電腦——可真是莫大的諷刺。

不過免費模式剛剛興起時的安全軟件,其推廣模式本就與病毒不遑多讓。最初的騰訊電腦管家(QQ醫生),通過QQ強制安裝;百度、360安全衛士,安裝系列中任意軟件,便把全套產品強行贈送給電腦,"今天你全家桶了嗎"一度成為網民的對接暗號。

請神容易送神難,曾有網友測試,想徹底根除免費安全軟件在電腦中的痕跡,幾乎唯有刷機一條路。甚至,當時一些免費安全軟件都隱藏了【徹底封禁友商產品】的底層功能,有好事者還曾測試過瑞星、金山、騰訊、百度和360的互禁功能誰更強,帖子至今還能被搜到。

國內免費安全軟件的陋習,驚動了全球的安全市場,為了維護本土用戶不受其困擾,一些國外主流安全軟件不得不將中國安全產品的部分模塊當做病毒查殺,App Store平臺下架更是家常便飯。誰說免費安全軟件導致病毒市場的蕭條,明明病毒已經繁榮到了堂而皇之佔據電腦後臺的地步。

4、逆流者還存在嗎

"癌性基因",是當年每經新聞對360的評價。

360這一槍中得很冤。當時所有安全軟件都在做著相同的事,和尚摸得360卻摸不得?單獨用360做靶子,只是因為360在C端體量最大、上升勢頭最猛,槍打出頭鳥,不外乎此。

網信辦三令五申下,全家桶、強制靜默安裝、無法卸載等現象,在免費安全軟件中逐步減少;但骨子裡利益至上的基因,又豈是幾條條文就能改變的。

營收,是商業的基礎,但無孔不入的廣告,絕非是企業盈利的唯一出路——它只不過是見效最快的。

所幸,一些國產安全軟件的出現讓我們覺得安全行業還有轉機。

火絨出現在2014年,直到2017年騰訊的道歉事件,才使其在安全圈外有了一定知名度。不談其技術和輕量化,對用戶而言火絨最大的特點在於乾淨:無彈窗、無廣告、無捆綁。火絨的商業模式在於C端免費,但不賺取流量費用;在企業安全市場推行付費軟件,以B端用戶的服務費用為營收主體。拆東牆補西牆,是一句很貼切的形容。

時代變了。如今大眾願意為更好地服務買單,從視頻網站、音樂軟件,到網盤、得到,隨著數字支付的高度成熟,付費門檻將不斷降低。也許有一天,人們終將不再排斥用每個月的安全投入,換取一個乾淨的屏幕、低內存佔有的後臺。

安全軟件,只賺取保障安全的費用。這才是事情本來該有的樣子。

5、技術與貿易的抉擇

中國不算悠久的科技發展史裡,企業戰略不外乎 "貿工技"與"技工貿"之爭。

究其本質,前者以"貿"為根本,市場盈利高於一切;後者強調技術研發,通過該領域專業服務推進市場盈利。貿工技的聯想打贏了前十年,風頭一時無兩;技工貿的華為則在後十年的市場中佔得先機。

歷史不會重複,但卻有著相同的韻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