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1

第一章 工程地質1

一、本科目的試卷結構及基本應試技巧

本科目的考試時間為2.5小時,題型全部採用客觀題形式,共80題。其中單項選擇題60題,每題1分,合計60分;多項選擇題20題,每題2分,合計40分;試卷總分100分,合格分數線為60分。考生在考試時要注意:單項選擇題(四選一)是否有把握都要答,而多項選擇題(五選二至四)要慎重,有把握的才可以選擇,因為選對一個可得0.5分,但其中若有一個選錯則本題不得分。

二、應試方法、技巧

對單選題可採用對比法、排除法等方法進行判斷,不能空選。

對多選題,只選有把握的,沒把握的不要選,因為一旦出現一個錯選該題不得分。

三、考試大綱

(一)巖體的特徵;

(二)地下水的類型與特徵;

(三)常見工程地質問題及其處理方法;

(四)工程地質對工程建設的影響。

例題解析

1.對岩石鑽孔作業難度和定額影響較大的礦物成分是( )。

A.雲母

B.長石

C.石英

D.方解石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岩石。岩石中的石英含量越多,鑽孔的難度就越大,鑽頭、鑽機等消耗量就越多。參見教材P1。

2.某基岩被3組較規則的X型裂隙切割成大塊狀,多數為構造裂隙,間距0.5m~1.0m,裂隙多密閉少有充填物,此基岩的裂隙對基礎工程( )。

A.無影響

B.影響不大

C.影響很大

D.影響很嚴重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地質構造。裂隙發育程度等級為較發育的情況下,其對基礎工程影響不大,對其他工程可能產生相當影響。參見教材P6。

3.褶皺構造是( )。

A.岩層受構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且未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B.岩層受構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C.岩層受水平擠壓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D.岩層受垂直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地質構造。褶皺構造是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參見教材P5。

4.在有褶皺構造的地區進行隧道工程設計,選線的基本原則是( )。

A.儘可能沿褶皺構造的軸部

B.儘可能沿褶皺構造的翼部

C.儘可能沿褶皺構造的向斜軸部

D.儘可能沿褶皺構造的背斜核部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地質構造。對於隧道工程來說,在褶曲構造的軸部,岩層傾向發生顯著變化,應力作用最集中,容易遇到工程地質問題。一般選線從褶曲的翼部通過是比較有利的。參見教材P6

5.結構面結合力較差的工程地基岩體的工程特性是( )。

A.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高於垂直層面方向

B.沿層面方向有錯動比有軟弱夾層的工程地質性質差

C.結構面傾向坡外比傾向坡裡的工程地質性質好

D.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低於垂直層面方向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巖體結構特徵。層狀結構,巖體中結構面以層面與不密集的節理為主,結構面多閉合~微張狀、一般風化微弱、結合力一般不強,結構體塊度較大且保持著母巖巖塊性質,故這類巖體總體變形模量和承載能力均較高。作為工程建築地基時,其變形模量和承載能力一般均能滿足要求。但當結構面結合力不強,有時又有層間錯動面或軟弱夾層存在,則其強度和變形特性均具各向異性特點,一般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明顯的比垂直層面方向的更低,特別是當有軟弱結構面存在時,更為明顯。參見教材P8。

6.工程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其巖體強度完全受控於( )。

A.結構面強度

B.節理的密集性

C.母巖的巖性

D.層間錯動幅度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巖體的力學特性。如果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參見教材P9。

7.隧道選線應儘可能避開( )。

A.褶皺核部

B.褶皺兩側

C.與岩層走向垂直

D.與裂隙垂直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地下工程圍巖的穩定性。在佈置地下工程時,原則上應避開褶皺核部。若必須在褶皺岩層地段修建地下工程,可以將地下工程放在褶皺的兩側。參見教材P25。

8.某岩石的抗壓強度是200MPa,其抗剪強度和抗拉強度可能約為( )。

A.100MPa和40MPa

B.60MPa和20MPa

C.10MPa和2MPa

D.5MPa和1MPa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岩石的工程地質性質。岩石的三項強度中,岩石的抗壓強度最高,抗剪強度居中,抗拉強度最小。抗剪強度約為抗壓強度的10%~40%,抗拉強度僅是抗壓強度的2%~16%。某岩石的抗壓強度為200MPa,抗剪強度=200×(10%~40%)=20~80MPa,抗拉強度=200×(2%~16%)=4~32MPa,故選B。參見教材P11。

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