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陽光像金子,灑滿田野、高山和小河……同學們,看看窗外金色的陽光,藍藍的天空,你想到了什麼?”山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大學城校區一年級一班的教室裡,語文教師趙良昊正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陽光》一課,”老師,我想起以前咱們在園博園上課時,看到的藍天和大雁”“還有陽光下閃著光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葉子“……思緒把我們帶到了那天的行走課堂,畫面定格在孩子們坐在園博園的草地上學習語文課文《秋天》的場景。教室裡沸騰起來,孩子們爭著說到他們在戶外上過的課和“行走的課堂”的收穫……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打開封閉的校門,把課堂延伸到高校、公園、社區和大自然中,以孩子們能夠“擁有幸福人生,綻放生命精彩”為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行走的課堂”以其主題鮮明、授課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被多家媒體關注報道。每次行走,徵集家長義工都是秒殺,家長的參與異常激烈。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學生趙玟昕的家長說,我家孩子非常喜歡詩詞,也非常喜歡學校“行走的課堂”。行走在大自然中,孩子經常聯想到自己背過的古詩詞,受到美好情景的感染,好幾次行走後都能自己賦詩一首,這是每天坐在教室裡上課所達不到的育人效果。開展“行走的課堂”課程,山東師大附小是第一家,這也讓我們家長非常慶幸我們當初的選擇。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學生王涵祺家長說,老師帶孩子行走的地方,有的我們以前也去過,可是我們家長僅僅是娛樂休閒、走馬觀花,和學校開展有主題的“行走的課堂”不一樣,在這樣的課堂中,孩子收穫就特別多。比如,老師在行走中會引導學生與學校主題課程“我”結合,在研究了“我”“我的家”“我的校”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探索“我的城”,這樣孩子的目標就明確多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孩子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的情感,也增進了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山東師大附小大學城校區於2017年9月開學,自2017年9月30日第一次到齊魯工業大學開展以“科技”為主題的“行走的課堂”以來,學生近7個月的在校時間裡,已經開展了8次“行走的課堂”研學旅行課程,保證了每月不少於一次戶外研學。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行走中強健了體魄、磨練了意志,促進了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了“研中學,學中研”。研學旅行課程也有利於教師發展,教師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充分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深度融合,這就要求教師主動進行更高一層次的學習,在研學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帶領學生在新環境中觀察體驗、實踐思考。

【有圖】行走的課堂——濟南小學生走進自然大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