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吉林省將建成10餘個避暑名城

到2022年吉林省將建成10餘個避暑名城

“一山”“三江”聞名世界、休閒避暑養生佳地,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天氣,我省成為中國四大避暑區域避暑資源和條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天賜“涼”機,究竟該如何利用?近日,吉林省出臺了《關於推進避暑休閒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吉發〔2018〕2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8日,吉林省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記者從會上獲悉,《實施意見》計劃到2022年,吉林省基本建設成為國內首選的避暑休閒名省、新興旅居大省、國家避暑中心,特色鮮明、系統完善的避暑新經濟初步顯現。

到2022年建成10個以上避暑名城

吉林省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生態環境優良,避暑實體資源富集,山水林田城品質好、密度大,是全國北藥基地、農業大省、森林轉型重點地區,處於世界長壽緯度帶,夏季平均避暑旅遊氣候適宜度指數明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為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避暑休閒名省和新興旅居大省,去年以來,省旅發委會同有關部門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關於推進避暑休閒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討論稿)》,近日《實施意見》正式發佈。

《實施意見》共分3個部分,15個方面,旨在立足於優良的生態環境,利用好全域溫潤清爽的戰略性氣候資源優勢,重設起跑線,發展新經濟,創新推進避暑休閒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總體要求主要包括指導思想、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創新提出發展避暑休閒產業的“五大原則”,即以人為本、改革創新、綠色發展、文化生成、四季融合;創新謀劃避暑休閒產業的框架體系,著手於“三帶一二”的避暑新經濟,著實於“山水林田城”的發展空間,著眼於“旅居新人口”的戰略高度,統籌推進“一山引領三江、名城帶動全域”的發展格局,系統構建“特色鮮明、創新驅動、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現代避暑休閒產業體系。創新確立避暑休閒產業的目標體系,到2022年,基本建設成為國內首選的避暑休閒名省、新興旅居大省、國家避暑中心,特色鮮明、系統完善的避暑新經濟初步顯現。實施“百千萬避暑產業活力工程”。產業綜合收入超萬億,各類產業集聚區達到30個、基地50個,建成10個以上避暑名城,打造20個以上特色避暑名鎮;省外、境外到吉旅居人口達100萬人;避暑康養、旅居、研學三大新興業態行業集中度超過30%;引進高水平創新團隊50個,高端雙創人才新增1000人以上。

推進機車小鎮、查干浩特等旅遊項目

《實施意見》要求優化提升“四大”傳統業態,其中包括提出要打造長白山山地避暑新標杆,統籌規劃建設“長白山避暑休閒城鎮群”,重點建設和提升二道白河、松江河以及延邊、白山、通化等地區的系列特色小鎮。劃定“大長白山協同創新發展區”,推進全域旅遊。以長白山景區為核心,加強區域旅遊風景道網絡建設,與世界旅遊組織合作共建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實施意見》還提出要豐富拓展濱水避暑,即做好松花江、圖們江與鴨綠江“三江避暑休閒帶”規劃設計和新業態新產品開發;重點建設“松花江山水生態休閒度假帶”、“鴨綠江中朝邊境黃金避暑休閒帶”、“東北亞異域風情避暑旅遊帶”;支持神龜灣、集安高句麗等重大文旅融合項目、生態休閒項目及景區建設;創新開發濱湖避暑,讓河湖鮮活水風景應運而生,打造以溪河漂流、風箏衝浪、漁獵民俗、水鄉人家、嬉水樂園等區域特色的河湖避暑休閒功能區;打造西部草原溼地生態旅遊帶,加快推進嫩江灣、機車小鎮、查干浩特等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實施意見》同時提出要加快開拓森林避暑,開展森林娛樂、遊憩、研學、康養等特色避暑休閒項目,創新發展森林避暑休閒度假;積極開發森林小火車、森林民俗體驗、林海穿越驛站、山林食材加工、森林特產購物、樹屋酒店、木屋別墅、拓展營地、狩獵、探險、徒步等新業態產品;重點開發建設集森林休閒、康養、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森林旅遊產業基地。

實現農業種植景觀化、農民住宅民宿化

優化提升“四大”傳統業態中還包括提質升級鄉村休閒,轉型增值休閒農業,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即轉型增值休閒農業,實現農業種植景觀化,農業生產體驗化,農業產品旅商化,農業設施功能化;扶持發展生態農業、體驗農業、設施農業、定製農業,加快發展共享田園、體驗採摘、定製配送服務;開展農遊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休閒市場,讓土產變特產;支持都市周邊有條件鄉村建設田野創意景觀、文化創意農園、農業科技園、教育農園、田園綜合體、觀光農場,重點建設農安陳家店、吉林神農莊園、四平北方巴厘島、遼源金洲現代農業等田園綜合體。加快推進鄉村旅遊消費方式從吃住為主的基本消費,向服務鏈條增值的高中低綜合消費轉變;重點建設好奢嶺、韓屯、二合、插樹嶺、金達萊村、紅旗村、松嶺雪村、妙音村等鄉村旅遊特色村鎮,打造鄉村避暑休閒產業鏈,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推進新型職業農民銜接服務經濟,實現農民生活場景化,農民住宅民宿化,農民就業三產化;振興傳統工藝,培育一批手工作坊、酒莊磨坊、家庭工場。

把溫泉項目做出特色 參與星級溫泉評定

《實施意見》提出要突破發展“三大”新興業態。為抓住老年、學生、自由職業三大群體,突出發展避暑康養、研學旅行和避暑旅居三大新業態。其中包括優先發展避暑康養,做“精”醫藥康養,做“特”溫泉康養,做“活”運動康養,做“優”美食養生,做“大”康養集聚區。在東部森林轉型區打造具有鮮明特徵的國際化高端森林康養基地;創建3—5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按《溫泉企業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參與星級溫泉評定,進入自由行客人搜尋視野;開發長白山火山溫泉部落等具有長白山火山特色溫泉的產業項目;建設環長白山、長春—吉林—松原兩大溫泉康養集聚區;大力發展探險(溶洞/原始森林)、登山、攀巖、滑翔、蹦極、騎行等運動康養;支持延邊、白山、通化和長白山把環長白山、沿鴨綠江和圖們江單車騎行打造成國際風情騎行運動康養品牌;支持長春、吉林等地引進符合避暑特點的馬拉松、環湖環城自行車等運動節事。

推動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課程計劃

“三大”新興業態中還包括重點推進研學旅行,建設一流研學基地,開發特色研學產品,提升研學運營能力。以學生暑期旅遊和親子游為主要目標市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覽館、文化科教基地、水文植被地質景觀、能源水利工程、航天航空園區、名人故居等教學觀光;建設一批國際標準的研學營地和研學基地;推動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課程計劃,創新開發具有我省特色的東北抗聯、楊靖宇、一汽、長影、衛星觀測站、森林、溼地、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紅色、工業、文化、科普、生態、民俗等多樣化與個性化的研學旅行產品;鼓勵學校、研學機構、旅行社等機構和市場主體開發研學線路,組織參與研學產品設計和管理,加強青年學生研學國際交流,創建吉林研學新樣板。《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引導激發避暑旅居。支持長白山、松花湖、淨月潭、向海等知名避暑景區與周邊村鎮、周邊城市共建共享度假公寓和旅居集聚區。同時,我省還將夯實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沈白客運專線、“一主多輔”機場群建設,“五縱四射三橫”高速公路網建設;建設以自駕車、騎行、徒步為主的避暑國家旅遊風景道網絡體系;建設與完善旅遊集散、交通換乘等旅遊集散中心服務功能,構建城市休閒綠道“慢遊”系統,進一步加強旅遊廁所建設,完善安全保障體系。

到2022年吉林省將建成10餘個避暑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