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戰爭目的:爭奪全國最高統治權

結 果:劉邦勝利,建立漢朝

參戰力量:

(主要力量)楚:項羽,范增

(主要力量)漢:劉邦、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

(牆頭草)各路諸侯:九江、雍、塞、翟、韓、魏、代、趙、齊、衡山等

戰爭背景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失約,封劉邦為漢王,三分秦地壓制劉邦。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十八路諸侯

爭霸過程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五月,田榮並三齊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項羽擊齊,漢並三秦(關中)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漢並三秦,項羽擊齊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平定關中後,開始準備東進。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項羽殺義帝,田榮陳餘立趙王。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田榮立趙王,趙王封代王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為義帝發喪,討伐項羽。英布、彭越開始在後方騷擾楚軍。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劉邦進軍圖,劉邦56萬人分兵攻楚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彭城之戰,劉邦大敗,睢水從逃到滎陽,開始在成皋、滎陽拉鋸戰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彭城之戰,楚軍3萬人,漢軍56萬人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漢二年六月開始拉鋸——漢四年八月鴻溝議和結束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多線作戰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鴻溝議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拉鋸結束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楚河漢界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張良、陳平認為建議不要養虎為患。此時灌嬰已攻克彭城,項羽對奪回彭城沒有信心,只得離開滎陽向南撤退。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追擊項羽至固陵,韓信、彭越按兵不動,漢軍大敗。劉邦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灌嬰已完全平定淮北,項羽率軍南撤,漢軍追擊。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漢將靳歙、灌嬰與劉邦會合,合圍項羽,項羽東撤。韓信見項羽大敗,三分天下已無望,於是離開齊國與劉邦會合。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逃離城父,逃至垓下,漢軍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項羽逃到烏江畔自刎。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黃色:項羽撤退路線 紅色:劉邦追擊路線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垓下之圍主要力量

意義

楚漢戰爭歷時3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名將韓信在戰爭中顯示了其卓越的統帥才能。先還定三秦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後在垓下全殲楚軍,其還定三秦之戰暗渡陳倉;井陘之戰背水設陣、拔幟易幟;濰水之戰以水衝敵、半渡而擊;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韜略之豐富,用兵之靈活,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的光輝的篇章,亦為歷代兵家所推敬借薦。

給我們的啟示:

1.不要輕易相信敵人的話。(項羽)

2.斬草除根才能不留後患,放虎歸山,後患無窮。(項羽劉邦)

3.做人要謙虛,趁人之危、擁兵自重不會有好下場。(韓信彭越)

4.老實做人,本分做事。(蕭何、曹參、灌嬰、樊噲等)

5.要學會替領導背黑鍋,關鍵時刻敢於下黑手,出主意。(陳平張良)

6.要有自嘲精神,敢於認錯,勇於低頭。(劉邦)

7.眼見不一定為實,相信自己人,小心反間計。(項羽范增)

8.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要正確用人。(劉邦項羽)

9.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好漢三個幫。(劉邦)

10.把握機會,別把一手好牌打爛了(項羽)

簡易歷史——楚漢爭霸(結尾有驚喜)

猜個謎語,逗你一樂:謝同窗當年不殺之恩,猜兩個古人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