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平疇沃野

“獻給世界的友好食物”,這是巴彥淖爾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通過納斯達克大屏向全球亮出的廣告語。

位於時代廣場中心的納斯達克大屏歷來被稱為“世界第一屏”,是吸引全球目光的最佳窗口。巴彥淖爾市河套地區農產品緣何有如此自信在這裡華麗亮相?

這自信當然是因為有底氣。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全球農作物種植黃金帶,得中華母親河黃河千年滋養,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享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產區優勢,在全球範圍都有絕對的優勢。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一優勢,巴彥淖爾舉全市之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列項目,探索形成全域生態新模式,讓好土地產出更多好產品,讓農畜產品賣上好價錢,讓河套農牧民過上好日子。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萬畝葵園

有田則興

好土地產出了聞名中外的好產品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蜜瓜豐收

7月底,磴口縣納林套海農場種植蜜瓜的瓜農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時刻。據該農場負責人介紹,今年農場氣候適宜,產量比往年更高,每畝毛收入在4000元左右,目前農場共種植蜜瓜6300畝,僅蜜瓜一項就為本地農戶增收2500萬元以上。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收割小麥

巴彥淖爾有好田。我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上,滾滾而來的黃河水滋潤著這片豐饒的土地,1000多萬畝七彩農田交相輝映,水土光熱組合優勢在全國都是少有的,發展綠色有機高端農牧業條件得天獨厚。

河套向日葵、河套西瓜、河套蜜瓜、河套小麥、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五原黃柿子……目前,巴彥淖爾土地上產出的特色農畜產品數不勝數,並且已有11個產品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此外,全市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生產企業44家,產品92個。“三品一標”產品累計達到355個,全市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農牧業龍頭企業達280家,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5%。河套番茄、河套葵花籽等名優特綠色農畜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連續8年居全區首位。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番茄加工

土地的潛力仍在挖掘。巴彥淖爾市484萬畝鹽鹼地改良工程已得到國家和自治區的高度重視,目前規劃編制已經完成,土壤普查工作穩步推進,已開展實驗示範2.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全面完成,劃定面積807萬畝。

2018年,巴彥淖爾將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作為農牧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用系統化的思維把一二三產業聯起來做,打響河套地域品牌,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推進農村牧區產業融合發展,推廣綠色集約安全生產模式,全力打造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真正讓農牧業強起來、農村牧區美起來、農牧民富起來。


有水則靈

為河套農產品提供優質的“後勤”保障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烏梁素海綜合治理項目區

農業的命脈在水。

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區和全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近年來,河套灌區以節水為中心,積極爭取和實施了一批節水改造工程,使灌排配套的主要工程體系逐步完善。在完成了26億元投資後,河套灌區共襯砌渠道275公里,模袋整治渠道58公里,整治骨幹渠道1075公里,整治溝道3576公里,形成了渠、溝、路、林、田相配套的格局。目前,灌區已擁有各級供水渠、排水溝共計10萬餘條、6萬多公里,灌區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國400多個大中型灌區前列。

正因為有著優良的灌排體系,河套平原才有了“塞上江南”的美稱。

烏梁素海是巴彥淖爾農業的肺。她是一灣天賜的碧水,是地球同緯度最大的自然溼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罕見的具有生物多樣性和環保功能的大型草原湖泊,2002年被國際溼地公約組織正式列入國家重要溼地名錄。作為河套灌區灌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彥淖爾高度重視烏梁素海治理工作,近幾年累計投入綜合治理資金32億元,進行生態補水、控源減汙、修復治理、資源利用。其中,與河南宿鴨湖生態養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啟動生物治理工程,養殖面積由2012年的1.5萬畝發展到現在的近10萬畝,累計產出成魚達1000多萬斤,帶動周邊300餘戶漁民實現養殖致富。在烏梁素海示範工程帶動下,全市新增溼地10萬畝,使蘆葦等6科11種溼地水生植物、疣鼻天鵝等110科426種溼地野生動物得以迴歸,休養生息。

當前,巴彥淖爾市已邀請國家頂級專家前來開展專項調研,編制好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總體規劃。同時,我市積極引進先進理念、技術和人才,全面實施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工程,恢復溼地生態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築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有沙則治

讓“死亡之海”變成“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沙漠水稻

近日,記者在磴口縣烏蘭布和沙漠仁創科技千畝有機水稻基地看到,綠油油的沙漠水稻豐收在望。“我們這是沙漠有機水稻,每斤起碼能賣到20多塊錢,再加上魚蟹、雞鴨等立體養殖收入,整個基地第一年收入預計在900萬元左右。今後我們將在光伏水稻、有機大米深加工、農業旅遊觀光等領域持續發力,為產業治沙探索一條新路。”基地負責人楊國山說。

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蘭布和沙漠,一個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正向“沙漠生態經濟示範區”邁進。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00多萬畝,東北部伸入巴彥淖爾市境內約506萬畝。近年來,巴彥淖爾市按照“積極預防、優先保護、綜合治理、適度利用”的原則,對烏蘭布和沙區進行了科學保護和開發。

肉蓯蓉、有機奶、沙漠水稻、番茄汁、植物油、葡萄酒、沙漠羊、沙漠雞……巴彥淖爾將沙漠生態治理和沙產業結合起來,沙區已進駐企業130家,並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創新沙漠治理的模式。目前,初步形成了集光伏發電、沙產業、現代農牧業、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光伏治沙基地,沙漠綠色有機作物擴展到17個品種,其開發規劃正式列入國家21世紀優先發展項目。

巴彥淖爾市為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沙漠資源,啟動了烏蘭布和沙區綜合開發總體規劃及5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下一步,巴彥淖爾市將按照“產業治沙”的總體思路,讓生態建設與沙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全力做好規劃統籌、政策扶持、招商引資、項目爭取、科技支撐等工作。

巴彥淖爾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飛/文

高曉龍 通訊員 邢皓/圖

巴彥淖爾:好產品源自好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