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 縱橫天下無人敢收

三國志記載的呂布事蹟大致與三國演義相同,但沒有貂蟬其人其事,也沒說他武力天下第一,也沒有三英戰呂布,但悍勇善戰號稱飛將,輕於去就卻是一樣。

董呂怨隙始於一件小事,董卓用手戟投擲呂布,呂布身手敏捷避過,“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雖然如此,二人各自提防,父子情開始破裂,正是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由是陰怨卓”。

人無信不立 縱橫天下無人敢收漢朝元老忠臣王允恨董卓擅權亂政,與士孫瑞等密謀,思來想去呂布是關鍵人物,若能拉攏,不但增強己方力量,兼能斬斷對手臂膀。於是王允開始行動起來,“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呂布以父子名份猶豫,王允三言二語解決,表面如此,事實應該是重利相誘呂布心動,從殺董卓後呂布封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一事可見大概。“布遂許之,手刃刺卓”。(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人無信不立 縱橫天下無人敢收六十日後,長安被李傕等攻破,呂布逃出先投袁術被拒,投奔袁紹併為他大破張燕軍,自後居功自傲,索求無度引起袁紹不滿,便出走投奔河內張楊,袁紹派人追殺,但無人敢靠近呂布。之後便是投奔張邈奪兗州,投劉備奪徐州,水淹下邳被擒等事了。

呂布被曹操擒住後,為保命而憋出來的說詞也不是一介武夫能有的。“布曰:‘齊桓舍射鉤,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為公前驅,可乎?’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以小白赦管仲而成霸業的事意欲打動曹操,又對劉備大打感情牌,雙管齊下,這時候的情商不低!

曹操在旁聽了,打算給他鬆綁,這時出來一個煞星王必,“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觽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

人無信不立 縱橫天下無人敢收很多人受這樣的假象迷惑,認為曹操水淹下邳呂布被抓後,劉備左右了他的生死,甚至有人認為劉備此舉是報徐州被搶佔之仇,呂布臨刑前還大呼“是兒最無信也”。這些都小瞧了曹操的智慧而誇大客觀作用。

《三國志》載,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

以曹操的智慧和處事方式,要不要呂布不是其他人能決定的,因主薄一句話拒絕給呂布鬆綁,因劉備一句話而殺呂布,只是曹操順水推舟,給旁人一種納諫的假象,如果曹操想法不同,必不會聽,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要呂布呢?這要從呂布的個人特點說起。

陳壽評價說,“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呂布的見利忘義,輕易反覆在史書和演義中是一致的,為小利先殺丁原,再殺董卓,投袁紹立小功而自傲,窮途投劉備而奪徐州,與袁術結盟而又轅門射戟,較狡反覆,全無信義,有奶便是娘,有利便賺毫無顧慮。

人無信不立 縱橫天下無人敢收這樣的人放身邊,連睡夢都造假殺人的曹孟德能放心?強勢時尚可壓住呂布,弱勢時就危險了。比如官渡之戰時,赤壁之敗後,平西涼韓遂馬超,漢中之戰等,這些節點難保呂布不重施故技,殺人奪權或另投明主。

更糟的是呂布勇猛無敵,武勇擋不住,這樣,留一顆威力強大的定時炸彈在身邊,常人尚且不會去做,何況奸雄曹操?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