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紅色故事—智勇雙全的女交通員

臨朐紅色故事—智勇雙全的女交通員

歷史轉過了70多個年輪,當年抗日的戰火硝煙早已消散得無影無蹤。但在臨朐、青州、博興一帶至今流傳著我黨地下女交通員王健傳奇式的故事。她本是個農村婦女,卻被許多人傳得神乎其神。她之所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讚頌,就是因為她用自己的赤膽忠心和美好年華,在抗日的烽火中譜寫出了壯麗的青春之歌。

她不是什麼女俠,而是一位纏足的農村婦女。

臨朐紅色故事—智勇雙全的女交通員

王 健

臨朐縣冶源鎮趙家樓村郭佃棟的媳婦。70多年前的農村婦女天足者不多,王健也是一雙小腳。受進步人士的薰陶和黨組織的教育,剛過門幾年的她便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她參加了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八支隊政治部在臨朐朱家坡舉辦的黨員訓練班,進一步受到了抗日救國的教育,更堅定了她抗日救國的信念和決心。訓練班結束後,黨組織安排她回村擔任了地下交通員。

抗日戰爭時期,王健的家成了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站。不僅黨的聯絡員在這裡接頭,許多秘密會議也在這裡召開,重要情報都由王健親自傳送。

1940年農曆十一月底的一天,王健接受了去彌河東今山旺鎮桃花村送情報的任務。儘管當時天寒地凍,形勢險惡,但王健毫不猶豫,她將信捻成紙捻,縫在襖領裡,天剛亮就出發了。

那日朔風怒嚎,大雪紛飛,連樹梢都凍得發出尖厲的呼叫。王健一出門便被北風颳了個趔趄。她想起黨組織的交待,情報重要,越快越好,便緊了緊身上的舊棉襖,毅然撲向了茫茫雪野。

從趙家樓去桃花村有50多里路。王健一雙小腳,本來走路就困難,何況積雪又覆蓋了小道,行走就更艱難了。她一連摔了幾跤,手也碰破了,但她想起黨組織的囑託,便一次次地從地上爬起來,繼續前進。當她走到白家李召河口時,發現近半里寬的彌河上沒了橋。原先這裡河上搭有便橋,日偽軍搞封鎖,將橋拆掉了。河面上結了一層薄冰又積了一層雪,一片白茫茫,無人行走。凜冽的西北風像要把岸邊的楊樹連根拔出,行人難以立足。王健在河邊呆住了,這彌河怎麼過?她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怕一旦落進深水處出不來,就完不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她回首望了望走來的路,雪花已經覆蓋了她的腳印。不能退!她鼓勵自己要闖過河去。她折了根樹枝做柺棍,挽起了褲腿,用樹枝敲擊著河面的冰凌就下了水。本來寒風就已吹得人打顫,又加河水冰冷刺骨,凍得她直打哆嗦,但她硬咬著牙關,強忍著痛苦,試著河水的深淺一步步前行。冰凌劃破了她的腿,殷紅的鮮血混流在河水裡。彌河河床是沙底,河水忽深忽淺。她走到河中間時,猛地陷進了水深及腰的漩渦中,差一點倒了下去。褲子全溼了,她下身有些麻木了。她下意識地摸了摸藏有情報的襖領,知道襖領沒溼,放下一顆懸著的心。藉助柺棍,她拼著全力爬上了對岸。

這時的她,身體雖已精疲力竭,但不敢坐下來休息。她知道,這樣的冷天氣,溼透了的棉褲馬上就會凍成冰棒,使自己不能邁步,甚至就會凍僵在這裡。她不敢停留,拄著柺棍,掙扎著艱難地走進了不很遠處的胡梅澗村。一位老大娘發現後,看她身上滿是冰凍,先是嚇了一跳,仔細一看是個年輕媳婦,便把她讓進了家中。老大娘找出衣服讓她換上,又生火讓她烤暖。大娘一邊燒薑湯一邊問王健為什麼在大雪天裡出門?王健說孃家母親病危,急著要去看看。大娘很同情王健,讓她等雪停了再走。王健想,下雪天行路艱難,但敵人龜縮在據點裡,會減少被檢查的麻煩。等烤乾了棉褲,她辭謝了大娘,又抓緊上路了。

臨朐紅色故事—智勇雙全的女交通員

王健在雪地裡艱難跋涉。茫茫大雪還真給她幫了忙。敵人竟沒有發現她。天將黑時,她終於到了桃花村。這裡的黨組織負責人張森林同志很為這個小腳女人的勇敢所感動,請人為她敷藥包傷,要她好好休息。王健覺得雪天“狗”少,她顧不得勞累,翌日一早就邁上了返回的路。

這件事後,有人對一個小腳女人在雪天裡涉彌河送信感到驚訝,於是傳說她有女俠的功夫,甚至說她是從河面上躍過去的。其實,王健確確實實是從冰凍的河水裡涉過去的,是她憑著對黨無限忠誠和滿腔熱血,戰勝了冰寒,使平凡化為了神奇。

有人說她健步如飛,能日行三百里,但是她帶著一雙幼女,一天走幾十裡就不易了。

1941年下半年,日寇連續掃蕩,形勢更加惡化。這年冬,臨朐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馮少伯、自衛團長郭佃甲等叛變投敵,帶領日軍憲兵隊大肆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趙家樓村黨支部書記高德福要王健把情報送給高奮同志。當時高奮任中共臨朐縣委代書記,帶領武工隊轉移到了益都縣朱崖一帶。由於形勢緊張,高德福對王健叮囑了又叮囑,要她多加防範。王健只是一句話:“請組織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她把信縫在鞋幫裡邊,第二天,抱著4歲的小女兒,領著6歲的大女兒,挎著個討飯的籃子,便出發了。她考慮帶著孩子是最好的掩護。一路上,她叮囑兩個女兒:“要是有人問,就說跟娘去討飯,咱家裡沒吃的了。”女兒懂事地點點頭。

孩子太小,走一二里路就得歇一歇。走了十幾里路,大女兒腳上磨起了血泡,疼得哇哇哭。王健只得和女兒找個人家住下來。女兒吵著要回家,王健也覺腰痠腿疼,但她有重任在身,第二天哄著女兒又上路了。大女兒腳上有血泡,難以行走,她背起大女兒,讓小女兒自己走。待小女兒走不動了,她又抱起小女兒,領著大女兒在山路上跋涉。

第三天到了黃巢關(今屬青州市),遠遠地就看見了有敵人在盤查。敵人也早看見了她們,將槍栓拉得嘩啦嘩啦響。王健悄悄對女兒說:“不要怕!有娘呢。”漢奸持槍攔住了她們:“幹什麼的?”王健一腚坐在道旁,兩個女兒緊偎在她懷裡。她望了漢奸一眼:“討飯唄!俺這種人還能有什麼好事?”漢奸用刺刀指著她:“胡說!是給八路送信的吧?”漢奸上前一手一個將兩個孩子拖了出去。兩個女兒哇哇哭著叫娘。漢奸將刺刀指著王健的心口窩:“不說實話,老子就穿了你!”王健說:“老總,俺兩個孩子都快餓死了,俺只知道去討飯,什麼八路、九路的,俺不懂。”漢奸將王健周身翻了個遍,沒發現什麼,又檢查她的籃子,也沒發現什麼,於是罵了聲:“窮鬼!”一腳將籃子踢飛了出去。那籃子裡還有點討來的菜窩窩頭,也滾了出來。王健一邊去追那籃子,一邊說:“老總,俺就指望用這籃子討飯呢,俺還待有什麼!”她撿回籃子,哄著兩個女兒說:“別哭,娘再領你們去討。”漢奸兵看看沒油水可撈,罵了聲:“滾!”

黃巢關上的敵人盤查極嚴,自詡雁過也要拔毛,但被王健帶著女兒混了過去。第四天 ,王健和女兒終於找到了高奮。高奮拉著她的手說:“嫂子,你受苦了,受累了!我代表組織謝謝你。”面對敵人的兇殘,王健沒有畏懼過,組織上的體貼關懷,使她熱淚盈眶。

第二天因為日寇要掃蕩,王健帶著高奮面授給趙家樓黨支部的口信,領著女兒又開始了返回的路程。

臨朐紅色故事—智勇雙全的女交通員

敵人懸賞捉拿她,但她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讓敵人一次次失望,也被敵人傳得神乎其神。

1942年春,上級黨組織交給王健一個任務,要她聯絡因黨組織遭破壞而失去聯繫的黨員。這一工作很艱鉅。當時由於叛徒的出賣,敵人的抓捕,對一些人的政治面目一時搞不清。王健喬裝四出,蒐集打探情況,日夜奔忙。半年的時間,她幫助十幾名同志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她多次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先後將3名同志護送到共產黨領導的四縣(益、臨、淄、博)聯合辦事處工作。1942年2月,她經過多方訪查瞭解,終於與丁家焦竇村的共產黨員丁瑞之接上了頭。丁瑞之向她訴說了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後的焦急和痛苦。王健毅然與丁瑞之假扮夫婦做掩護,瞞過了敵人3次盤查,將丁瑞之安全送到了駐地在益都縣(今青州市)孫家嶺的四縣聯合辦事處。在他們通過的最後一個據點裡,有個漢奸兵說上午過去的那個女人有點像是要捉拿的那個王健。當官的怕上級知道放過了王健會掉腦袋,便將那個漢奸兵連扇了兩個耳光,罵道:“胡說!你沒聽說王健走路像飛一樣?憑那麼雙小腳能飛!再說,就算她是三頭六臂,也不敢從老子我這裡走!”

叛徒們知道王健瞭解情況多,便一心想抓住她,好向主子邀功請賞。1942年秋,王健外出剛回家,就被同村一個叛徒的老婆盯上了。叛徒夫妻欲將王健挾持去益都日寇據點。當行至村口時,王健想掙脫要跑。這時正巧來了一隊偽軍。叛徒的老婆忙喊抓八路。王健一看,知道難逃,她急中生智,也趕忙大喊:“老總快抓八路!”那隊偽軍不認識王健和叛徒夫婦,以為這3人中,男子必是八路,於是圍住叛徒,不容分說,將他綁了起來,帶進村去。待審問明白,回頭去抓王健時,王健早將叛徒老婆推倒在地,從青紗帳裡逃走了。

還有一次,王健外出聯絡經過益都,剛闖過了敵人的檢查,偶然又遇上了叛徒的兒子。那小子認識王健,卻偽裝做沒看見的樣子走了。其實王健也早看見了他,知道那小子不會有好心,便急忙拐小路趕去了孃家黃山子(今屬青州市彌河鎮)。她又怕在孃家也不行,擔心叛徒找上門來。孃家連夜幫她躲了起來。當天黑夜,叛徒郭佃甲便帶了特務來抓人,對王健的母親又是哄騙,又是拷打,但老人家咬定女兒沒有來,敵人無可奈何。

敵人將王健視為眼中釘,下令各據點嚴加盤查,務必抓住她。黨組織為了保護王健的安全,1942年10月將她調到渤海區工作。當地黨的負責人、博興縣縣長唐祝甫要王健在陳和鎮建立聯絡站。這時候,王健的丈夫郭佃棟已是八路軍渤海區三支隊後勤部負責人,他也特地趕來看望王健,鼓勵她克服困難,完成黨的任務。

儘管陳和鎮情況很複雜,王健卻從不向困難低頭。她利用來博興縣討飯的身份在大街要道賃了間房子,開起了煎餅鋪。兩個女兒幫著磨糊糊,自己攤煎餅。店一開張,就有了來來往往買煎餅的人。那時,我魯中根據地和渤海根據地的聯繫要經過這裡。因工作需要,後又租房闢設“旅店”。這裡很快成了聯絡、護送、傳遞的交通站。因為工作出色,唐祝甫曾三次表揚王健。

王健的交通站終於被敵人有所發現。1944年春,日偽利用大掃蕩之際,突襲陳和鎮,企圖一舉抓獲王健。然而王健十分機警,想方設法擺脫了偽軍官家屬的糾纏,在群眾的掩護下安全轉移。敵人氣急敗壞,竟放火燒了交通站。

王健出了名,敵人便也覺得這個女人是個了不起的神秘人物。王健幹黨的地下交通員9年,不僅走遍了臨朐、益都,還多次去過淄川、博興、墾利、利津、昌樂、安丘、萊陽、萊蕪、壽光等地。為完成黨的任務,她一雙小腳到底走了多少路,經歷了多少艱苦和危險,她自己也說不清。但人民不會忘記她,這塊土地不會忘記她!這裡的山山水水映印著她青春的足跡,鐮刀斧頭的旗幟上寫著她人生的風采!

作者:傅紹信,縣史志辦原副主任、《臨朐縣誌》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