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送夏迎秋,你準備好了嗎?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時間

農曆六月二十六

21:30

明日,立秋!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立秋”也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後少遊”,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秋季養生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強身健體,預防疾病。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送夏迎秋,你准备好了吗?

一、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二、起居調養: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三、飲食調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總之,秋季時節,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