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低蝦價的「毒瘤」真的剷除了嗎?未必!最具毀滅性的打擊可能在這裡……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道,如果說走私是拉低蝦價的一個原因,只能算是一個“小感冒”,真正的毒瘤可能還在蔓延生長。

拉低虾价的“毒瘤”真的铲除了吗?未必!最具毁灭性的打击可能在这里……

有一位業內朋友告訴我,價格,最終是由供求決定的。要知道蝦價的走向,觀察幾個大的流通商投到市場的錢多不多就知道了。多,說明行情好;少,說明行情不好。現在國內蝦的行情不好,那麼大流通商的錢都投到哪裡去了呢?

近期有報道稱,2018年海關重拳嚴打各類海產走私,拉低國內蝦價的“走私毒瘤”已拔掉,蝦價或會回暖。

這對於今年飽受低價折磨的中國蝦農來說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走私對蝦價的影響只是暫時和有限的,未來,決定國內蝦價走向的或另有隱情。

1、2017年,全球對蝦總產量超過430萬噸,較上一年增長約7.5%;

3、2017年,中國對蝦產量佔全球對蝦產量的27%,最高峰時為多年前的35%;

4、2017年,越南進口了452501噸蝦,同比增長38%;

5、厄瓜多爾是越南最大的供應商,2017年出貨量為201562噸,同比增長34%。

怎麼流通的?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走私,因為越南在海產品貿易方面充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跳板角色。根據ITC的數據,去年越南正關出口量增幅僅為6%,達到171272噸,也就是說部分蝦是通過非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

先撇開政治、貿易保護等不可左右的影響,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企業更願意進口國外的蝦?

據悉,近期越南25-30尾的凍蝦上岸交貨價一度低到13-14元人民幣,價格極具競爭力。據筆者調查瞭解,不止一家加工廠表示國產蝦品質較差,在加工的時候易出現爆頭、空殼的現象,品相不好。更要命的是,成本還高,無論是國產的原料蝦成本,還是加工成本(人工),所以加工廠更願意收購進口的蝦,或者直接將加工廠搬到海外。

其實早在兩年前,已經看到進口蝦強烈衝擊中國市場的表現了。據2015年的調查數據,流通環節,進口蝦佔據了五成以上的凍蝦市場,成交量高於國產蝦,而且部分出售進口蝦的商家還經常打促銷牌吸引顧客。與進口蝦相比,國產蝦市場則十分冷清,國內對蝦出現冷庫存貨商壓貨嚴重、銷售遇冷等現象,經銷國產蝦的商家普遍表示生意越來越難做,銷量差,利潤直線下降。

“從數據來看,與國產蝦相比,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喜歡消費進口蝦。進口蝦正一步步蠶食中國的活蝦市場。”消息人士陳先生說到。

從筆者的觀察來看,國內,經過前幾年EMS的洗禮,現在對蝦養殖業已經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只要不暴發毀滅性的新病害,國內對蝦產量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由病害引發的蝦價紅利期慢慢過去了。

國外,既有新西蘭鰲蝦、牡丹蝦、北極甜蝦等主打我國的高端消費市場,也有阿根廷紅蝦、斑節對蝦、日本對蝦等主打我國的中端市場,還有最大眾的厄瓜多爾、泰國、越南等國的南美白對蝦進軍低端市場。

市場不但不缺蝦,而且蝦的品種還多了,這樣就形成了對國產對蝦的兩面夾擊之勢,對國產對蝦勢必造成重大沖擊。

有人說我們有活蝦市場支撐,活蝦價格好啊。活蝦市場只是階段性的,隨著冷凍保鮮技術的進步,線上消費市場逐步教育和培養起來,進口冷凍蝦將進一步蠶食中國活蝦的內銷市場。

“網上的冷凍蝦個頭大,品質好,包裝精美,逢年過節就搞促銷活動,用來自己消費或送禮都很合適。”接受採訪的消費者說到。

拉低虾价的“毒瘤”真的铲除了吗?未必!最具毁灭性的打击可能在这里……

近幾年全球對蝦產量是逐年上升的,今年印度、越南的增產已經給全球蝦價造成一定的影響,要知道,現在對蝦主產國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南美州部分國家,東南亞仍然有較大的挖掘潛力,比如馬來西亞、印尼、緬甸、孟加拉等。而北美的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國幾乎還是空白,當這些地方開始養殖南美白對蝦時候,相信他們首先盯著的就是中國龐大的市場。當他們以物美價廉的姿態進入中國市場時,相信這對國內養殖戶來說並非好事。

有人認為,受益於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們相信蝦價會一直堅挺,但是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養殖成本的激增等因素影響,中國南美白對蝦內需市場會越加受到國際貿易的影響。

2018年6月2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18〕27號海關總署發佈消息稱,決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這其中也包含冷凍的蝦類。這些國家關稅的下調意味著水產品的進口價格會降低,有利於正關貿易。當大家進口都樂於走正關渠道時,並與東南亞國家達成友好的貿易關係時,將會長期對國內蝦價造成衝擊,預計短期我國蝦價弱勢格局仍較難改善。

“走私的影響是暫時的,國家也一直在打擊。合法進口才是毀滅性的,實際上正關比例每年都在上升。”某位業內人事說到。“所以,降低養殖成本,提高對蝦品質才是根本。”某位專業人士說到。

“進口蝦的價格低到‘不敢相信’,而且品質還好,我們已經看到中國水果被數量僅佔國產水果2%的進口水果打敗的例子,南美白對蝦可能也就差這麼一步了。”

在中國,蝦類的主要的價格差異主要由規格大小、品種決定的,對品質和品牌沒有太多的要求,當進口蝦在中國市場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以目前中國對蝦業的發展水平,未來是否能抵禦住這輪衝擊也未可知。

“確實,我們如果還做低端的,是沒有競爭力的。我們已經看到進口水果對國產水果的衝擊了,這和現在南美白對蝦的情況差不多,我們也要重視南美白對蝦的品質了。”陳先生說到。

“這種趨勢如果不扭轉,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不好印象後,再想扭轉就難了。未來,國內對蝦加工業在加工工藝、誠信經營、標準化運營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只有不斷進取,才能更好地融入市場,同時希望政府能提高關稅保護本國產業,否則爛市就真的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