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旅遊扶貧擔當「脫貧攻堅」重任

安徽省霍山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源頭,縣域面積2043平方公里,人口36.3萬,地貌特徵“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庫區、革命老區縣,這裡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徽省紅色區域中心。

近年來,霍山縣堅持將生態優勢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做好綠色“大文章”,打好扶貧“組合拳”,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目前,累計有23166名貧困人口脫貧,建檔立卡貧困發生率由15.7 %降至4.74 %。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霍山以發展全域旅遊為主線,大力開發旅遊資源,促進“旅遊+”融合發展,旅遊扶貧成效突出。

一、建設風景道,打造旅遊經濟帶,旅遊扶貧顯真功。

大別山旅遊扶貧快速通道,霍山境內經漫水河、上土市、太陽、大化坪、磨子潭、單龍寺六個鄉鎮,接六潛高速大別山東互通出口,霍山段全長111.73公里,總投資16.3億元,於2016年7月全線通車。2017年,連接風景道實施國道346旅遊環線工程,自黑石渡至道士衝全長31.5公里,概算總投資7億元。東線山湖大道、南線大別山風景道與西線國道346首尾相連,構成霍山大別山最美旅遊環線。同步規劃建設沿途的單龍寺鎮鮮花小鎮等六個特色小鎮,打造龍井山居、堆穀人家等8個鄉村旅遊集聚區,建設單龍寺、龍井衝、太陽、陡沙河、落兒嶺等5個旅遊綜合服務區,建設黑石渡茶谷驛站、鹿吐石鋪大捷紀念園、太子廟擁軍廣場等旅遊節點15處,建設羊跳峽、望九重、馬家嶺、雙河口等觀景平臺20處,新建大小停車場20個,長院露營地等房車營地5處,2A以上旅遊公廁30座,沿途大別山民宿、茶谷小院、農家樂200餘家,床位5000張,餐桌1000桌,日可接待遊客萬餘人。風景道建設初具規模,效益日益凸顯,實現了“一線串珠成鏈,數點連片為域”的全域旅遊大格局。沿線農家樂、民宿、農特產品後備箱工程蓬勃發展,帶動了旅遊及山區農林資源開發,沿線貧困戶也受益於道路交通條件改善和旅遊產業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和致富門路。據調查,近兩年沿線六個鄉鎮新增農家樂150家,帶動了2000餘戶貧困戶發展相關產業或實現就近就業,旅遊業使貧困戶戶均增收約6000餘元。其中,磨子潭鎮風景道後備箱工程帶動87戶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漫水河鎮設置了48個後備箱銷售點,帶動81戶貧困戶銷售紅燈籠辣椒等特產,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立足資源,借力項目開發,旅遊扶貧見成效。

大別山主峰景區是利用大別山主峰白馬尖自然資源,投資建設的國家4A級景區,景區融入綠色經營理念,充分利用當地富餘勞力,吸納貧困人口26人就業,月收入2600元,定購23戶貧困戶的綠色農副產品,使其月收入3000元以上。華強大別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開發集團充分利用地熱資源,投資開發陡沙河溫泉小鎮,總投資15億元,目前穿越叢林冒險樂園、真人CS、帳篷酒店、水上樂園、溫泉中心、悅來居、清風閣、夏雨荷、霽月秋客棧等旅居項目已建成運營,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吸收周邊貧困戶勞動力200多人,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項目運營為貧困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2017年,溫泉小鎮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6戶260人脫貧,戶均增收3萬餘元。落兒嶺鎮大峽谷漂流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豫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慧眼識珠,成功開發大峽谷漂流、飛雲玻璃吊橋、瀑布群等旅遊產品,目前,日接待遊客8000餘人次,景區周邊群眾通過經營農家樂、銷售漂流及旅遊用品,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旅遊服務行業中,據調查,今年夏季景區用工貧困人口25人,月收入3100元,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服務業貧困人口205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景區“好風景”真正為群眾帶來了“好錢景”。

三、組建協會,發展鄉村旅遊,旅遊扶貧穩定化。

霍山縣委、縣政府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和“旅遊興縣”戰略的重要舉措,修編《霍山縣鄉村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出臺《霍山縣關於加快鄉村旅遊發展 深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意見》《霍山縣農家樂標準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霍山縣農家樂管理辦法》《霍山縣“大別山人家”農家樂規範標準(試行)》等系列文件。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和政策措施,扶持成立鄉村旅遊扶貧協會,規範發展鄉村旅遊,使旅遊扶貧工作常態化,脫貧人口收入穩定化。

磨子潭鎮堆谷山鄉村旅遊扶貧協會,成立於2017年5月,現有會員63家,協會農家樂統一標識,規範服務,成立以來,成功舉辦穿解放軍服裝穿越龍井峽、首屆大別山鄉情民俗文化節、安徽霍山戶外嘉年華、大別山年貨文化節和大別山越野挑戰賽等五次大型活動,協會通過網站、微信、淘寶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方式,經營餐飲、住宿、景區門票、嚮導服務、出售農家土特產等旅遊業務,2018年1-6月份,扶貧協會總收入500萬元,其中電商交易額350萬元,涉及貧困戶電商交易額50餘萬元,協會吸納從業貧困人口150人,年均增收1萬餘元。目前,單龍寺鎮、太陽鄉和但家廟鎮鄉村旅遊扶貧協會相繼成立,協會通過“政府引導+協會管理+農戶聯動”模式,以“行業自律、規範市場、提高服務水平、帶領群眾致富”為目標,做到規劃、建設、營銷、收費、管理“五統一”,促進鄉村旅遊規範化、市場化發展。

同時,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縣政府安排資金800萬元,用於宋家河、汪家衝、西溪社區等8個村的鄉村旅遊示範村配套項目建設;投入600萬元實施桃源河村等6個國家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設施配套建設, 大力推進“八個一”工程,如桃源河村新修旅遊連接線1公里,建設遊客中心、陽光房和5幢民宿木屋,供遊客觀賞竹海、體驗民俗。目前,6個重點村大力發展農家樂和鄉村客棧,扶持22戶貧困戶開辦“大別山人家”農家樂,每戶予以1萬元的獎勵補助,總共831戶貧困戶2692個貧困人口,已有536戶1975人實現了脫貧。為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每年舉辦導遊(講解員)培訓班和農家樂星評員及業主培訓班、旅遊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班、“徽姑娘”農家樂培訓班,規範從業行為,近兩年,培訓貧困戶旅遊從業人員560人次,為旅遊扶貧提供智力扶持。

四、產業融合,拓展旅遊新業態,旅遊扶貧添活力。

為促進“旅遊+”融合發展,縣政府出臺《霍山縣扶持旅遊業發展獎勵辦法》,突出扶持農旅、文旅、商旅、康旅融合發展,做好綠色減貧文章。在農旅融合方面,依託農村“三變”改革,在現代農業發展、美好鄉村建設中融入旅遊元素,並鼓勵引導農民以土地房屋、投資投勞等方式參與旅遊發展,同時,各鄉鎮堅持差異化發展,開發了一批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旅遊產品。比如,下符橋鎮依託千畝紅桃基地,通過舉辦桃花節、桃果採摘等活動,大力發展“果園經濟”。據統計,桃子成熟季節,每日約有30餘名貧困戶進園參與採摘、搬運等工作,人均日工資100元,僅此一項就可為每個貧困人口增收近2000元。在文旅融合方面,深入挖掘漢文化、紅色文化及三線文化等內涵,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整合三線廠等閒置資產,開發建設仙人衝畫家村、月亮灣作家村等文創部落旅遊景區。仙人衝畫家村被批准為國家第三批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範迪安、楊國新、羅郎等85名知名藝術家和北京南海畫院、敦煌美術院、九三學社江蘇畫院、清

明雜誌社、仙人禪書院等機構入駐,併成為中央美院、中國美院、阜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皖西學院美術學院等國內知名美術院校的寫生基地。月亮灣作家村由安徽省文聯副主席、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許輝先生髮起,聯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與霍山縣東西溪鄉政府合作創辦,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基地和淮河書院、江淮文學聯盟的永駐地,文旅產業發展帶動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完成西鎮暴動紀念館、三線軍工博物館、劉淠西革命烈士故居、舒傳賢革命烈士舊址建設,打造三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在商旅融合方面,充分利用該縣作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有利契機,依託大別山電商產業園,成立大別山旅遊服務公司,建設霍山旅遊天貓旗艦店等電商旅遊平臺,定製採茶研學、激情漂流、酒文化體驗、紅色旅遊文化節等特色旅遊項目,通過“線上引流、線下導流”的方式,助力旅遊發展。今年上半年,大別山電商產業園共吸引遊客近100萬人次,單日最高達9000名遊客,帶動農特產品銷售2000餘萬元。此外,單龍寺鎮立足於“紅色扶貧、綠色減貧”雙色工程,打造長院露營地,為遊客提供觀景、露營的好去處。與兒街鎮東方大地百草園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1000畝,其中流轉貧困戶土地300畝,帶動15戶貧困戶參與種植,解決貧困人口就業120人。太平畈石斛文化旅遊小鎮發展石斛等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帶動1350名貧困人口就業,流轉500餘名貧困戶土地,何家大院、富康居等民宿深受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遊客青睞,民宿業常年向周邊貧困戶定購農副產品,貧困戶收入穩定,加快了山區群眾脫貧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