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舌尖上的美味 游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本文長1024字,閱讀約需4分鐘。

“指針上的中國”是由《指針自由行》手機APP行為大家獻上的一部集各地美食與美景於一身的系列報道。如果你的身邊也有極佳的景色或者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歡迎你下載並註冊《指針自由行》手機APP,參加正在進行中的“拍美景 領現金”活動。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酸湯類菜餚在貴州東南十分盛行,甚至有著“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的名言,尤其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的凱里最為典型。在《舌尖上的中國3》中就描述了聞名凱里的兩種酸湯,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與之相對的酸湯魚也有著兩種獨特的不同做法。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凱里,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凱里”是苗語音譯,有著“木佬人的田”的意思。位於貴州省東部的凱里,地處雲貴高原的苗嶺山麓,清水江畔。曾先後榮獲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苗族的白酸湯用米湯或淘米水貯存於瓷缸內經自然發酵而成,苗族酸湯魚的做法是將鮮活的鯉魚取出魚腹中的苦膽、腸雜之後直接放入滾開的酸湯內。待魚入鍋時將酸湯吸入腹內,送至全身。待魚熟後,放入適量的鹽、辣椒、生薑、蔥蒜等佐料入味片刻即可上桌。蘸著特製辣椒水食用,口味更加。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侗族的紅酸湯則由山地西紅柿、紅辣椒、花椒木姜子等配料調配而成,傳統的侗族酸湯魚選用開田摘禾時的田鯉魚為原料,烹製時加入大蒜、木姜子等香料,食用時還可加入豆腐、韭菜等配菜,味道獨特,香氣四溢。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在經過多年的推廣與發展後,目前“凱里紅酸湯”已經正式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火鍋底料領域,凱里紅酸湯被認定為貴州特色,與內蒙古涮羊肉火鍋底料、重慶火鍋底料被列為全國三大特色火鍋底料。

凱里少數民族眾多,且能歌善舞,伴奏多以蘆笙為樂器,因此每年都會有政府與民間共同舉辦國際蘆笙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社會基礎的鬥牛、鬥鳥、鬥雞等活動,在凱里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鬥寵文化,更成為當地集古樸、神秘、現代文化於一體的文化盛會。數量眾多的凱里,各種大小民族節日集會多達100餘個,也因此獲得了“百節之鄉”的稱號。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除了文化風俗外,凱里的自然景觀與名勝古蹟也頗多,苗侗風情園、下司風景名勝區、雲谷田園、郎德上寨古建築群、西江千戶苗寨、舟溪甘囊香蘆笙堂、凱里風雨橋、凱里巴拉河南花村等景點各個景色各異,風景秀美。或是自然景觀非凡、或是歷史悠久綿長。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歡迎各位親愛的讀者可以拿起手機,下載並註冊《指針自由行》,記錄下自己身邊的美景,一起來參與到“指針上的中國”活動中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指針上的中國”。

品舌尖上的美味 遊指針上的中國 貴州凱里酸湯魚

關於指針自由行

《指針自由行》推出了獨創的旅遊生涯系統,將旅遊、生活、創業、完美融為一體,開啟全新的旅遊模式,帶給你獨一無二的旅遊體驗。

更多詳情,敬請關注 指針自由行

指針自由行 玩也行 賺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