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大家好,我是头绿身不绿的“绿豆芽”。致力于将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识、知识、好物分享给大家。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深感自责,最近会趋于稳定,也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绿豆芽”哦!这段时间会跟大家一起学习科普一下茶的知识,算是简单的弘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吧。内容会涉及到茶的起源、制作过程、品种、产地、鉴别方法、冲泡手法、器具详解等数百篇内容。

往期内容关于茶文化和茶知识的内容请在我的头条号中观看:

泡的茶不好喝,与茶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便是泡茶方法有所欠佳。导致茶没有冲泡出最佳的味道。

泡茶时,不仅要注意茶与水的比例,还要注意水温的高低和冲泡时间的长短。

以下便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泡茶误区:

一、不要用手直接抓取茶叶:

泡茶时,拿取茶叶要用专门的工具,整个过程中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茶叶,茶杯、茶壶等器具的内壁也要注意别触碰到。

手上的细菌很多,除此之后还可能有汗、油、别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气味东西。这些东西会影响到茶的滋味和气味。除此之外,也非常不卫生,讲究卫生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待客时对客人的尊敬。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二、同一批水反复加热:

泡茶时用水壶烧水,常常过量,一次冲泡使用不完,第二次冲泡时,又再次加热之前剩下的水。这样反复加热对水质影响很大。使水含氧量过低,活性不佳,泡出来的茶也会受到影响,气味不香,滋味不好。

所以在泡茶时,要注意烧水量,别太多。同一壶开水,初次沸腾和二次沸腾我最佳,只需将水烧至冒泡即可,不宜长时间沸腾。每一次泡茶重新烧水,避免因为水质使茶变差。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三、泡茶时要温杯烫壶:

泡茶前先用沸水将器具冲一遍,不仅可以消毒,也可以去除异味。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茶具温度对茶的影响。

先行温杯烫壶可以提高容器的温度,从而减少水温流失,有助于激发茶香,特别是冬天,器具温度很低,尤其要注意。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四、不同的茶所需的最佳水温不同。

不是所有的茶都得用沸水冲泡,水温不适合,茶香无法激发,茶的滋味也会变得苦涩。

特别是一些比较嫩的绿茶,尤其要注意。举例说明:

碧螺春适宜水温70度至80度。

蒙顶茶、信阳毛尖适应水温75度至85度。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君山银针、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崂山茶、适宜水温80度至85度。

太平猴魁、白牡丹、茉莉花茶适宜水温85度至90度。

铁观音适宜水温90度至95度。

祁门红茶、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白毫银针、冻顶乌龙、滇红功夫茶、云南普洱茶适宜水温95度至100度,沸水。

一开始水温过高也会导致茶不耐泡,一泡二泡之后,由于有茶低,后续续水可以适当提高温度。

五、茶叶浸泡时间太久

很多人泡茶时喜欢使用大玻璃茶杯,既方便量又多,不用常常续水,但是这样的泡法会使茶汤过浓,不仅会失去茶香、滋味也更为苦涩。浓茶长时间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建议使用可以分离茶水的杯子,冲泡后,可以将叶底取出,下次可以再次冲泡,直至茶叶无味即可。这是可以品尝到茶味和闻茶香的最好方式。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六、该不该使用“留根法”

泡茶完毕后,应该把剩余茶水沥干,还是留一些茶水在壶内?

关于这点,有两派。一种主张要将水沥干,原因也很简单,是为了避免茶水冲泡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下一次冲泡茶汤的滋味。

另一种主张“留根法”,不要将茶水沥干,会使茶不耐泡。

其实,“留根法”更适合于玻璃杯直接冲泡绿茶。每一泡剩下些茶底子(大概剩余四分之一),可以避免下一泡味道过淡。如果使用茶壶冲泡时,建议将水沥干,避免茶叶与水久浸。不用担心茶会不耐泡,茶不耐泡是茶叶的问题,与方法无关。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泡茶也可以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细心,还有一颗爱茶的心,就足够了。

我国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烟和贫困中被百般摧残,真正的茶文化是什么模样,大部分人已经说不出个究竟。弘扬传播中国茶文化,是门崭新的学问,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茶文化进行梳理。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学习,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危机,文化需要传承,技艺需要延续。承艺文化,希望与大家一同传承延续我国传统文化,一同传播探讨。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

承艺文化的黄山毛峰,西湖龙井,茉莉花茶,茉莉龙珠,手工绿茶刚开始起步,感兴趣的茶友建议来短暂观赏。

泡茶影响味道的六大误区,一定要注意了

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