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大家好,我是头绿身不绿的“绿豆芽”。致力于将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识、知识、好物分享给大家。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深感自责,最近会趋于稳定,也请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绿豆芽”哦!

这段时间会跟大家一起学习科普一下茶的知识,算是简单的弘扬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吧。内容会涉及到茶的起源、制作过程、品种、产地、鉴别方法、冲泡手法、器具详解等数百篇内容。

今天主要说一下茶在两宋时期的发展:

前几期内容:

绿茶是完全不发酵茶,与半发酵和完全发酵的茶相比,其中天然物质保留的最为完整,清香浓郁,滋味更为鲜醇。

我国绿茶系茶种庞大,造型五花八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因为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也可将绿茶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四种。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绿茶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摊青:

鲜茶叶采摘下来之后,需要先进行摊青,因为气候、季节温度的不同,春季采摘的茶需要摊青7至8个小时,夏季采摘的茶需要摊青3至4小时。摊青需要在一个温度、湿度稳定,通风的环境中进行。摊青时需要适时翻动鲜茶叶,便于散热,也有利于茶叶蒸发均匀。等到鲜茶叶中的水分蒸发15%左右,茶芽变软,摊青便可以结束了,摊青这一过程有利于降低茶的苦涩味道,也为下一步工序杀青减少了很多时间。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第二步、杀青:

1、蒸青:

我国古代主流的杀青方式便是蒸青,放于蒸笼中,用高温蒸气来降低鲜茶叶中的酶活性。蒸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鲜茶叶中的天然物质,成茶后,干茶颜色呈现深绿色,泡茶后的叶底呈青绿色,茶汤颜色也为淡绿,是为“三绿”的特征。蒸青绿茶的外形均为尖针状,口感比较涩。

蒸青法在唐朝开始盛行,到了宋朝发展至顶峰。在这段时间里,茶文化传至日本,延续至今,日本蒸青分为玉露、煎茶、碾茶等,玉露是日本高级清蒸绿茶的特色。我国的蒸青以施恩玉露和仙人掌茶品质最为突出。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2、炒青:

唐宋一直使用的是蒸青法,到了明朝,进行茶制改革,化繁为简,蒸青逐渐被炒青取代。炒青,字面意思,自然是用高温炒制,使用的器具便是大锅,用高温迅速将茶叶中的酶活性破坏,同时蒸发了部分水分,增加了茶叶的韧性和软度,去除了茶的草气味,这是已经显露除了茶香。为后续的揉捻提拱了条件。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3、烘青:

烘青就是将茶叶烘干,有人工烘青和机器烘青,人工烘青时使用焙笼,下方起火进行烘烤。机器烘干,类似于洗衣机的的烘干。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制作花茶,也有不少名茶采用烘青的方式,例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天山绿茶、峨眉毛峰等。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第三步、揉捻:

揉捻是给茶叶塑性的过程,主要是为了将茶叶的体型变小,不同的茶揉捻手法也均不相同。揉捻会将茶叶中的茶汁揉出,附于茶叶表面,茶香更为浓醇。

揉捻也分为冷揉和热揉,比较嫩的茶在杀青后,冷却片刻再进行揉捻,可以保持茶叶的色泽。比较老的茶叶纤维含量高,杀青后要趁热揉捻,便于成形。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第四步、干燥:

干燥的过程分为炒干、晒干和烘干,不仅是为了让茶叶中的水分彻底蒸发,也是让茶叶进一步整理,使其形状更为美观,便于运输和储存,也可以让茶香发挥的更为透彻。大部分的绿茶通常采用烘干和炒干两步,揉捻后的茶叶还有一定的水分,需要烘干,随后再进行炒干,炒干可以将茶叶的形状完全固定,也提高了茶的香气。最后等茶完全冷却,即成茶。

至于晒干,就像麦子一样,平铺让太阳自然晒干即可。这种干燥方法最为自然,茶叶受到的破坏最少,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内的物质。晒干茶常用来制作紧压茶,并不直接用来饮用,像砖茶、沱茶、普洱茶等。可以大大延长保存时间。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茶的制作过程,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感兴趣的伙伴请关注我的头条号“绿豆芽”。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危机,文化需要传承,技艺需要延续。承艺文化,希望与大家一同传承延续我国传统文化,一同传播探讨。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

承艺文化的黄山毛峰,西湖龙井,茉莉花茶,茉莉龙珠,手工绿茶刚开始起步,感兴趣的茶友建议来短暂观赏。

茶知识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绿茶是怎样制作的?必备知识

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