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第二期:占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大家好,我是頭綠身不綠的“綠豆芽”。致力於將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識、知識、好物分享給大家。

最近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深感自責,最近會趨於穩定,也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綠豆芽”哦!

這段時間會跟大家一起學習科普一下茶的知識,算是簡單的弘揚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吧。內容會涉及到茶的起源、製作過程、品種、產地、鑑別方法、沖泡手法、器具詳解等數百篇內容。

今天主要說一下茶在兩宋時期的發展:

前幾期內容:

綠茶是完全不發酵茶,與半發酵和完全發酵的茶相比,其中天然物質保留的最為完整,清香濃郁,滋味更為鮮醇。

我國綠茶系茶種龐大,造型五花八門。綠茶的製作過程中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因為殺青和乾燥方式不同,也可將綠茶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四種。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綠茶的製作過程:

第一步、攤青:

鮮茶葉採摘下來之後,需要先進行攤青,因為氣候、季節溫度的不同,春季採摘的茶需要攤青7至8個小時,夏季採摘的茶需要攤青3至4小時。攤青需要在一個溫度、溼度穩定,通風的環境中進行。攤青時需要適時翻動鮮茶葉,便於散熱,也有利於茶葉蒸發均勻。等到鮮茶葉中的水分蒸發15%左右,茶芽變軟,攤青便可以結束了,攤青這一過程有利於降低茶的苦澀味道,也為下一步工序殺青減少了很多時間。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第二步、殺青:

1、蒸青:

我國古代主流的殺青方式便是蒸青,放於蒸籠中,用高溫蒸氣來降低鮮茶葉中的酶活性。蒸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鮮茶葉中的天然物質,成茶後,幹茶顏色呈現深綠色,泡茶後的葉底呈青綠色,茶湯顏色也為淡綠,是為“三綠”的特徵。蒸青綠茶的外形均為尖針狀,口感比較澀。

蒸青法在唐朝開始盛行,到了宋朝發展至頂峰。在這段時間裡,茶文化傳至日本,延續至今,日本蒸青分為玉露、煎茶、碾茶等,玉露是日本高級清蒸綠茶的特色。我國的蒸青以施恩玉露和仙人掌茶品質最為突出。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2、炒青:

唐宋一直使用的是蒸青法,到了明朝,進行茶制改革,化繁為簡,蒸青逐漸被炒青取代。炒青,字面意思,自然是用高溫炒制,使用的器具便是大鍋,用高溫迅速將茶葉中的酶活性破壞,同時蒸發了部分水分,增加了茶葉的韌性和軟度,去除了茶的草氣味,這是已經顯露除了茶香。為後續的揉捻提拱了條件。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3、烘青:

烘青就是將茶葉烘乾,有人工烘青和機器烘青,人工烘青時使用焙籠,下方起火進行烘烤。機器烘乾,類似於洗衣機的的烘乾。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製作花茶,也有不少名茶採用烘青的方式,例如: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天山綠茶、峨眉毛峰等。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第三步、揉捻:

揉捻是給茶葉塑性的過程,主要是為了將茶葉的體型變小,不同的茶揉捻手法也均不相同。揉捻會將茶葉中的茶汁揉出,附於茶葉表面,茶香更為濃醇。

揉捻也分為冷揉和熱揉,比較嫩的茶在殺青後,冷卻片刻再進行揉捻,可以保持茶葉的色澤。比較老的茶葉纖維含量高,殺青後要趁熱揉捻,便於成形。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第四步、乾燥:

乾燥的過程分為炒幹、曬乾和烘乾,不僅是為了讓茶葉中的水分徹底蒸發,也是讓茶葉進一步整理,使其形狀更為美觀,便於運輸和儲存,也可以讓茶香發揮的更為透徹。大部分的綠茶通常採用烘乾和炒幹兩步,揉捻後的茶葉還有一定的水分,需要烘乾,隨後再進行炒幹,炒幹可以將茶葉的形狀完全固定,也提高了茶的香氣。最後等茶完全冷卻,即成茶。

至於曬乾,就像麥子一樣,平鋪讓太陽自然曬乾即可。這種乾燥方法最為自然,茶葉受到的破壞最少,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內的物質。曬乾茶常用來製作緊壓茶,並不直接用來飲用,像磚茶、沱茶、普洱茶等。可以大大延長保存時間。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茶的製作過程,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興趣的夥伴請關注我的頭條號“綠豆芽”。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危機,文化需要傳承,技藝需要延續。承藝文化,希望與大家一同傳承延續我國傳統文化,一同傳播探討。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

承藝文化的黃山毛峰,西湖龍井,茉莉花茶,茉莉龍珠,手工綠茶剛開始起步,感興趣的茶友建議來短暫觀賞。

茶知識第二期:佔了半壁江山的綠茶是怎樣製作的?必備知識

直接搜“承藝 茶葉”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