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瞭解一座城市,瞭解一座城市的文化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的性格生活,除去翻閱歷史資料或者長時間在這座城市生活以外,還有一個簡單又明瞭的方法—食物,從當地的特色美食中可以尋找地方特色和偏好,甚至歷史底蘊。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前幾年舌尖上的中國特別火,為什麼火?那是因為除了講述中國各地特色美食外,從這些美食中我們也可以瞭解中國各地的風俗人情和歷史。而作為一個武漢人,今天在這裡,我也做一個“舌尖上的武漢”,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介紹下我們武漢的特色小吃及美食,讓更多的朋友們更加了解我們這座擁有千萬人口的都市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的文化及精神面貌。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談到武漢小吃美食,很多人一下子就聯想到熱乾麵和鴨脖子。沒辦法,多年的宣傳與推廣,確實這兩種武漢小吃可謂是響遍全中國,甚至遠銷港澳臺及海外!談到熱乾麵,最知名的就是“蔡林記”,鴨脖子則是“精武鴨脖”和“周黑鴨”。品牌的推廣對地方美食走出去確實最直接也最有效,但是漸漸有些也脫離了武漢當地人的生活。除了上述小吃及品牌,其實武漢還有很多你們不瞭解的美食,這些美食伴隨著每一個武漢人的生活與成長,有著武漢當地獨有的特色與口味!今天我就用我生活中的一天,帶領大家穿行在普通武漢人生活的大街小巷中尋找最純樸和最有特色的武漢小吃美食!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清晨6點起床,看看天空,感覺又是晴朗的一天。8月的武漢天氣晴朗,就代表著一天天氣的炎熱,不然怎們叫做“火爐”呢!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梳洗完畢6:30出門,才開車門,就發現車內溫度已達30度,趕緊開空調,不然待在車裡就像蒸包子一樣!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一腳油門,驅車前行幾百米,來到每天過早(吃早餐)的那條街道。二七路,在武漢或許不是最繁華出名的地區,但它卻是老武漢解放後90年代第一批拆遷戶聚集的地方。這裡生活著很多從原大智路·南京路·六渡橋花樓街等搬遷而來的老漢口人,20年的沉澱,這裡的食物和生活氣息也漸漸沾染了老漢口的味道。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來到經常過早都會來的這家“老孫記牛肉粉面館”,像往常一樣門前車水馬龍排著長長的隊伍,像往常一樣點了一碗牛肉圓粉,味道也一如往常一樣熱辣好吃!這家粉面館具體在這裡開了多少年,我並不知道,但在我在這裡住的十幾年間,它就一直在這裡,從它們家1塊錢一碗的熱乾麵吃到今天,可以說吃的都是兒時童年的味道!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當然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不可能只吃這一種美食,這條街道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地道武漢小吃,今天我也帶大家去見識體驗下!穿過一條從二七橫路到為群一村的小路,就到了早餐一條街。這巷子裡遍佈了各色的早點攤子,一大早人頭攢動,聚集了每天在這吃早餐的附近居民。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那家重油燒賣今天的隊伍有點長,而我沒有太長的時間可以等待,就點一了份自己也很愛吃的豆皮。這家豆皮攤子的豆皮做的很地道,味道也是非常好!豆皮,下面是糯米做為主材料,參雜豆乾·瘦肉丁·榨菜·香菇,上面則是一層薄薄的蛋皮。用鍋煎炸炕熟,這道美食作為一個地道的武漢早餐,被大多數武漢人所喜愛。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吃完早餐,驅車前往礄口中山大道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附近去接一位同為吃貨的好基友。

我吃完早餐趕過來,這丫才下樓,正在排隊買早餐。他住的這附近也有兩家很地道的美食—嚴氏燒麥和談炎記水餃。這也是當地武漢人鍾愛的兩款早餐美食,從門前長長的隊伍你就可以看出它們的人氣,即使這麼熱的天依舊如此,只能說這大武漢吃貨還是很多的啊!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先陪他排隊在嚴氏燒麥打包了一份重油燒賣,嚴氏燒麥位於武漢市第一醫院的對面,除了附近居民,每天早上慕名來此吃燒麥的人是絡繹不絕。重油燒麥,主食為糯米,餡料則是五花的豬肉、香菇、胡椒、小蔥構成,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味道鮮美,這也是武漢人每天早餐的美食之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打包了四個燒賣(為什麼只買了四個,因為我已吃撐了),就到嚴氏燒麥斜對面的同樣出名的談炎記水餃坐了下來。好友點了份水餃,合著重油燒賣,HAPPY的開始吃著他的早餐來!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水餃,作為武漢人早餐的美食之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談炎記水餃可謂為武漢水餃中的佼佼者。談炎記水餃最早創立於1920年,黃陂人談志祥到武漢城區謀生,手上有做水餃的手藝,他學著賣貨郎做了擔子,前面挑著爐子,後面筐裡放上鍋碗,帶著皮子、肉餡和調料,在三曙街的夜市做了流動小販。當年的夜市遠沒有今天的規模,幾戶人家擺幾張桌子,放幾張條凳,賣點米酒湯圓之類,就成了市場。談志祥晚上挑著擔子去夜市賣,白天下功夫研究水餃——他在豬肉餡裡頭兌了牛肉,提鮮而不膩。終於他做的水餃因為味道好而出名了,食客是絡繹不絕,慢慢的有了現在這家店,在武漢水餃界也是打出了名聲。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等好友吃完早餐,和他開車在附近閒逛了一下,太陽高照,天氣逐漸更熱了,於是與好友拐進一家咖啡館,進去納涼避暑,畢竟有些天數未見,好好鬧鬧磕。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8月白天的武漢真的不太適合戶外活動,特別是正午,那個太陽真是毒啊!雖然天氣預報說當天最高溫度是36度,但我覺得那是室內,室外路上的溫度起碼40·50度,感覺可以在地上煎雞蛋了!所以中午我們沒有到處跑,就隨便吃了點,呵呵·~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因為白天的高溫,室外活動的人不多,而憋了一天的人們在日落後的晚上則是一窩蜂全部跑出來了,所以說夏天的武漢夜生活是十分豐富,滿大街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吃美食(居民區)。而我和好友也決定晚上好好吃一下,於是我們決定驅車前往武漢傳媒學院附近的“胖子烤魚”,去好好宵個夜~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當我們到達目的地,夜幕也已經降臨。而在武漢吃宵夜,那當然還是要大排檔來的有感覺。這家店承載著我大學大部分的聚餐記憶,不管是每個月頭拿了生活費大家來這裡搓一頓,還是寢室裡有誰心情不好來此借酒消愁,這裡總是最好的聚處!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因為就兩個人,所以點的並不多,就點了10串肉筋、10串脆骨、10串肉串、1份黃瓜、1份土豆、1份毛豆”(真不多真不多!)本來我們還點一條烤魚,可惜等待時間太長,奈何天公又不作美,在進餐的同時電閃雷鳴,似又下大雨的預兆,於是我倆退了烤魚,匆匆吃完打道回府!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今天此次會友品美食之旅,奈何天氣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帶大家體驗這麼多!下一次有機會帶領大家去另外幾家的美食,我對於武漢的美食可是如數家珍,如果大家有什麼美食方面想問的請盡情提問,我自當娓娓道來。

生活在武漢,行走在武漢,吃在武漢,歡迎大家到武漢來做客!

「美食指北」舌尖上的武漢(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