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2018年一季度,某同業好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叫某某寶的 P2P平臺。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在興致勃勃地薅完了年化利率12%的新手羊毛後,深感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於是欣然繼續購買了它旗下名為步步高的產品。

所謂的步步高產品是以每自然月為一週期,按月付息,每個月可以申請贖回一次本金,投資的首月年化利率為8%,如果你默認選擇每個月到期續投,則次月利率上漲到9%,以此類推到12%封頂。

而它背後的底層資產是發放給借款人的6個月-3年期不等的借款,這就類似於一個滾動發行、資產負債端期限錯配的資金池產品,這個資金池的容量受平臺出借的總額限制,投資人認購步步高產品,其實是購買別的投資人轉讓的資產。

所以這個步步高產品是有額度限制的,如果別的投資人不贖回或者平臺沒有新發放借款給借款人,你就沒法認購這個步步高產品。

我就這麼吃著火鍋唱著歌過了幾個月,也堅持入坑默認每月續投並達到了12%的封頂利率,每個月回收可觀的利息買貓糧、買人糧。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沒想到了7月中旬,它家一場號稱是為了擁抱最新P2P監管規定(《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的整改,把我整整齊齊的步步高資產穿透成了成百上千的2年-3年期不等、少則幾百多則一千多的底層資產。

這些底層資產都是些12%利率、按月等額本息分期還款的借條。

這就是說,我預計每週都能收到幾百上千的還款。

我心想我就投了這一點渣量,你讓我手握著成千上萬的借條。。。雖然說投資ABS資本佔用低,但這是讓我包銷被動持有啊。。。資管新規上上週五才出細則,沒想到率先打破剛性兌付和期限錯配的是我購買的P2P產品。

就相當於你原本買了一筆銀行理財,每個月為一個週期,按期回款。然後有一天突然發現被穿透了,手上你拿著一堆分別為渣量的非標、180205、18橘貓MTN012、16拉布拉多債01,甚至還有17YT能源CP。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隨便點開第三筆借款資料,發現這人應該是個神童,亮點自尋,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不過,平臺還及時提供了這種底層資產的債權轉讓功能,而且你可以選擇8折-10折之間不等的折扣比例來拋售轉讓,是不是很像出了負面新聞後的債券二級市場。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好奇心和賭性都很重的我,果斷地打算嘗試接盤,於是打開了其中據說是用來裝修房子的一筆。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看著這個借款人的月收入比我高多了,信用卡額度也不低,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起來去借P2P的,我就下手了,相當於淨價496.54+應計利息3.33=499.87元,買了一筆本金是620.68,分12月等額本息每月回款55.28的資產(利率12%),粗略一算,20%的折價加上12%的利率,那大概是32%的收益率。接著算貨幣的時間價值TVM,在計算器上輸入N=12,PV=499.87,PMT=-55.28,FV=0來算出月收益率I/Y=4.6467%。簡單乘以12個月是55.76%。如果你能以這個收益率把每月收回的還款重複再投資算YTM,是可怕的72%。

這個收益率不禁讓我念叨起了那句經典的“你看中的是他的利息,他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我是債券交易員,最近買了個P2P……

然後我想起來一個操作,以自己的名義向這個P2P平臺申請借款,12%利率,3年期,金額越多越好。

如果平臺倒閉了,那我的錢不用還了;如果平臺不倒閉,我用這筆12%成本的錢去收別人8折轉讓的資產,每年可以套利20%。即使讓他的逾期率達到了10%,我也有10%的無風險回報。

結果,我提交了借款申請,彈窗提示平臺會聯繫我,不過過了好幾天還沒人聯繫。。。請趕緊聯繫我啊,我還等著從這陷入流動性危機的P2P平臺裡享受充當垃圾債之王的感覺呢。

然後我想起反正都已經持有那麼多借條了,這幾天興致勃勃地又按8折的價格購買了別人轉讓的借條。

我選了一些看著借款人年紀不大、沒有貸款逾期經歷、月收入還行最重要的是一年內到期的借條,最好他還有信用卡。這樣相當於加了槓桿降了我的久期,提升我的組合收益率。

然後今天一看,1年內到期的借條轉讓最低折扣已經上漲到8.3-8.5折不等了,而且還有別的人跟我一樣在收借條,我感覺這些人和我應該都被四大AMC附體了。

可惜剛收的借條要過一個月才能轉讓,否則我這兩天就可以出讓賺點資本利得了。

就像這個債券市場一樣,對應自己不同風險偏好各取所需,有很多口味清淡的投資人,只喜歡電網和匯金;也有一些投資人,願意追尋高收益的過剩民企PPN。

我個人覺得,在這個P2P平臺紛紛爆雷的形勢下,普通大眾務必慎入P2P,即使去投資也不要使用家裡的救命錢,如果有一定的金融知識積累的話可以只拿小量閒錢去賭一下國運和中國人的誠信水平,然後就是別指望在P2P上面賺大錢,還是老老實實地搬磚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