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恶缘,当还债,好事 深信因果就不会生烦恼、生怀疑,怨天尤人

遇恶缘,当还债,好事 深信因果就不会生烦恼、生怀疑,怨天尤人

我们学习《感应篇》,其实就是自爱,顺着自己的性德来处事待人接物。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感应、对因果的事实真相要更能认识、了解,进而肯定这个真相。这个“肯定”,到什么程度?任何情况发生,我们都不怀疑感应的道理。比方说,我们做了一辈子好事,晚年生病,还相不相信感应的道理?很多人遇到这个情况,就觉得圣贤讲的没道理。认识得够深,遇到境界的时候,才不会生烦恼、生怀疑,甚至怨天尤人。

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她的人生真的非常坎坷。她父亲癌症,她出入医院,就好像自己家的厨房一样熟悉。后来怀孕,还胎死腹中。为了照顾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顾及婚姻生活,离婚了。还有更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她身上。我了解到她的身世,真的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可是,很可贵的一点,她虽然经历这么多的坎坷,没有一句抱怨,她只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做得不好。所以这一念心,我们作为她的好朋友,都觉得不尽心尽力帮她,真的过意不去。她不怨天、不尤人,那是因为她对因果的真相不怀疑,坦然接受,进而去断恶修善。所以后来,她也改造她的命运了,现在在学校教书,家庭也幸福。

所以,在修学的路上,信解行证。有信,解行才能不断地推进。假如信心有限,深入理解,也很难得力。信解行融成一体,没有丝毫的怀疑,理解了就赶快去做,这样的人能够契入境界。所以我们也要问问自己,自己信感应、信因果规律到什么样的程度了?能不能屹立不摇?

很多人觉得,我这一生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有这么不好的人生际遇?今天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遇到不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就要想起这个感应和因果的道理。人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对任何一件事情,绝不抱怨。甚至都觉得,事事是好事。为什么?受了以后,这个账不就结了吗?这个冤不就还了吗?俗话讲,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又说,无债一身轻。大家想不想无债一身轻啊?想,是吧?那你就说,“来,放马过来。”该了的赶紧了。

人能够这样,面对一切恶缘,处之泰然,甚至感谢,甚至期许自己转恶缘为善缘,“我要为他演说,不只还他债,还要跟他结善缘”,这就是菩萨心肠了。为什么?我假如不跟他结善缘,他向我讨债,又造业,又堕落,那跟我有关系啊。我假如不跟他结恶缘,他怎么会做这些恶事呢?他怎么会来找我的麻烦,造这些罪孽呢?所以不只要还债,还要帮助对方不再堕落。这是负责任的、知道因果的、慈悲的人应该有的思维。

怎样可以真正转恶缘为善缘?我们的修养要好,让对方佩服我们的德行。布袋和尚说:“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大家念了这一首偈,有没有观想一下,有人对你吐口水,你生不生气呀?生气了,那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立定目标,跟一切众生结善缘,有志气。有这么坚定的目标,得练功夫,练在一切境缘当中心平气和。不要常常想“我”,多替对方着想,就能心平气和。他对我吐口水,他很生气,一下子嗔恨充满身心,他难不难过?他难过啊。所以只想着怎样让他气消下来,那我就不生气了。我会生气,是因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还是有个“我”。

所以今天假如你先生生气了,你马上跟他讲:“哎呀,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对,你别生气了,气坏身体,是我最大的损失。”这种柔和的言语下去,先生还气不气得了?你们都没试过,是吧?要自己去力行、去印证才知道真实不虚。转自己的心,就能转境界,这叫“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就是心,就是“惟人自召”,自己的心念。

所以一个人了解到因果的事实真相,他不再怨任何人,他觉得每一件事情,恶缘,还债,好事;善缘,尽本分,成就对方。“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

古德讲,“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经》上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吉凶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菩提心?是不是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用这五颗心观照,用普贤行愿来对照自己。心净国土净,就感应了。“生则决定生”,心时时都跟这五心相应,跟清净心相应,频道就接上去了。

面对一切人事物,时时都能恭敬对待,去尽心尽力,去爱护,去珍惜,包括节俭,就是礼敬万物。“称赞如来”,面对任何人事物,都能看到优点,看到人家的付出。“广修供养”,念念都是利益人、成就人的心,能够舍己为人。时时能观照到自己不恭敬了,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能舍己为人、念念为人着想,一察觉念头偏了,马上反省改过,这是“忏悔业障”。所以我们了解到“惟人自召”,就不迷信了,因为了解宇宙人生因果的真相了。

摘自《感应篇四十九讲》(蔡礼旭著,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