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咱們見佛很不容易。不說見佛了,咱們在五臺山,在文殊菩薩道場,你見到文殊菩薩了嗎?文殊菩薩就在這山裡住,咱們就沒見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也沒入涅槃呀!就在五臺山住。沒有緣!業深,罪業很深,就是障緣。善緣很淺,什麼善緣呢?沒有能見文殊菩薩這個緣。

這些菩薩現在每天一萬菩薩繞清涼,就繞那黛螺頂,繞這清涼山,你見到了嗎?不但文殊菩薩沒見到,一萬菩薩繞清涼,這一萬菩薩你也沒見到。為什麼?這就叫業。業障,業障,你所做的業跟諸佛菩薩障,中間有個障礙見不著。等你把這障礙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處覓彌陀。你不求見。等你不求見了,不求見了佛常現前。你愈不見,佛愈現前。愈見,愈見不到。

文殊菩薩天天在五臺山到處轉,你看見了嗎?你能看見放羊的那個老頭,或放牛的老頭,你給他磕個頭,“文殊師利菩薩”!我可見到你了,那老頭是文殊師利菩薩。但是很多大德到五臺山,看見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個老頭要來接他了,說你找文殊菩薩,就跟他說一段話,這個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信嗎?當你業消的時候,一切諸佛境界都現。

連個信心都沒有 你怎麼見文殊菩薩?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文殊師利菩薩發願,凡是朝五臺山的接一千送八百。從一千里地就把你接上來了,你走的時候送你到八百里,見到了嗎?看到文殊菩薩來接你來了嗎?哪個是嗎,你認得到嗎?你沒有這個業力,隨其業力見。有的見到了,有的還得救了,有的還聞法。

我們看《高僧傳》,或者《五臺山志》,好多人到五臺山見到滿山都是文殊師利菩薩智慧燈。自從清朝以來很少了,清朝以後的歷史記載,我們朝五臺山的千千萬萬,有幾個人看見文殊菩薩給他現的滿山都是智慧燈,看到了嗎?

我們這個在山上住著,不說是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二眾不說,說我們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不說你見哪,你相信不相信,文殊菩薩一天都在你身邊,相信嗎?連這麼個信心都沒有,你怎麼見文殊師利菩薩?

華藏世界所講的都是普賢菩薩跟與會的大眾,這些大眾都是等覺菩薩將近成佛的,他們認識、他們知道,這是給他們說的。我們聽見,莫名其妙地磕睡。不知道說些什麼,這位老和尚在唸什麼呢!我念的很起勁,有的在下頭他就磕睡了,因為他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就是隨業力見,你有什麼業你得到什麼,沒有業力見不到。

我們前幾天供千僧齋,就那麼一個莊嚴,不見的人很多。來到五臺山,那個時候他也在五臺山,後來他跟我說:“師父,我朝山去了!”我問說:“你沒趕個齋嗎?”“沒有,我在旅館吃點方便麵就行了。”

我們那麼莊嚴,那麼多僧人,他到這兒來是朝山的,連見的因緣都沒有。他說,我到這兒來是朝山的。我到那去也不拿錢。他認為到這裡來就是拿錢的,他不知道這是一個法會。

為什麼大家到這兒來都要打千僧齋呢?什麼原因呢?一般的供供僧就行了。凡是供千僧齋的,文殊師利菩薩一定在場。一個人供不起,大家集資,為什麼?文殊師利菩薩會來趕齋。

你就是供養文殊師利菩薩哪,使你非常喜歡,消業障。但是跟我們這些道友講,十分之八不信,文殊菩薩到這兒來吃飯?文殊菩薩不是吃飯,文殊菩薩是來化度眾生,這要修觀想。

文殊菩薩會迎接每位來五臺山的人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妙江法師 文

網友:都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個傳說是文殊菩薩會去迎接前往五臺山的每個人和眾生,您見過文殊菩薩嗎?

【妙江大和尚】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不是哪一個人隨便說的,是《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裡講的,是佛說的,還不是一個佛說的,是十方諸佛說的,所以這是真實不虛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五臺山在中外都是聞名的。從春秋,東漢,一直到唐朝,國外來朝山的太多了。五臺山原來叫紫府山,這是咱中國原有的名字,中國過去就是神仙信仰,紫府的意思是最高的,有靈氣的,神仙住的地方。通過佛教的傳播,才改名叫清涼山,清涼山是佛教裡面命名的。所以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真實不虛的。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過去說來五臺山朝山,文殊菩薩接一千送八百,就是來朝山的人,文殊菩薩接一千里,送八百里,就是接得你很遠。不是一千里,甚至一千年,幾千年,你就想著這個地方了,你對五臺山有這個想法了,有這個想法就叫感應,你感他就應,這叫感應!接一千送八百這個說法,是幾千年的人們互相傳的,這個說法是前頭無頭,後頭無尾。

每一個人都是文殊菩薩,你來五臺山就是求文殊菩薩來感化、度化、應化的,所以來的人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你問我見過文殊菩薩沒?從我們心裡頭,我們每天見,在不在山上我們也每天見,我們看見的太多了。正如雪竇禪師頌無著禪師《朝五臺偈》所言;“千峰盤曲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我來五臺山也是文殊菩薩感應過來的,我在1972年有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從一個非常高的水庫大壩上掉下來,那掉下來就是粉身碎骨,後果不可想的。可是掉下去的時候,我就看見一個文殊菩薩,那個意識裡頭就有個文殊菩薩,有四五十米高,甚至比四五十米還高,整個比山還高,隱隱約約的。我當時掉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了,就聽“嗡”的一下,就有個文殊菩薩的影子,帶劍文殊,好像是站的文殊,戴著五佛冠,拿的劍。可是下去跌到了啥上面,你想都想不到的一個地方。70年代那會兒,我們那兒有裝散水泥的毛口袋,毛口袋是拿驢毛做的,可厚可耐用。十幾個毛口袋在那垛著,我就掉下來騎在毛口袋上面了,我就坐在那沒感覺,別人都跑過來,趕快扶我拉我攙我。毛口袋這個地方,離我應該掉下的地方有50米遠。那個大壩有17米高,有一個很小的坡度,那要是掉下來,擦也擦死了。但是我往下一掉,就跑那個地方了,那個地方離這個地方50米遠。

當然我們學佛出家也不是求這個,有些東西不是這個社會常理可以想象的,是不合常理的,想不出來咋就跑到那個地方了,佛教叫不可思議。這是一種感應,不能說感應好就是法,感應不好就不是法,佛法是平等的。不是說你出家學佛是為求那個好的感應,但這是一種正常的,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

你來五臺山,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五臺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你的心是文殊菩薩,接著是文殊菩薩的法,一切都是文殊菩薩,你心裡頭看見的都是文殊菩薩。這不是饅頭,你抱著吃一個。佛法叫無為法,無為是無所不為,你心裡頭想啥,法應該就是啥。文殊菩薩的智慧,也就是這樣的,心裡頭是什麼,就見到什麼,這就是一切唯心造。

你來五臺山,來朝山的也好,沒來過的也好,你對菩薩要有個瞭解。你來五臺山,想見文殊菩薩,你得先了解文殊菩薩,對文殊菩薩有啥求,把你那個心放的平平靜靜的、純純潔潔的,把你那個恭敬心,虔誠心拿出來,那到處都是文殊菩薩。如果你來這就是玩兒的,那你說我想見見文殊菩薩,你當花錢在自由市場買東西呢,我有錢買它200斤!所以想見文殊菩薩,把心放平,心要純純潔潔的,升起那個純潔的心,恭敬的心。

沒看見文殊菩薩比看見了好,你看見了,回去後一高興就忘了。所以我們出家學佛,心裡頭就一直平平靜靜的。這是文殊菩薩道場,和自己家一樣,你就是這個家的人,你就是文殊菩薩,你想見文殊菩薩,你還要想見你(自性)呢!你連自己(自性)也見不了,自己還看不見,還見文殊菩薩?

所以從我來說,看見也好沒看見也好,聽見也好沒聽見也好,心裡頭時時想的都是這個道場,就是文殊菩薩。所以我們住在這(五臺山),有種住不夠的感覺,在這個地方,叫皆大歡喜。這就是菩薩的加持,你每天相伴菩薩,菩薩就每天相伴你,這就叫感應道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