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靶向精準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惡性腫瘤始終是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之一。儘管科技在發展,醫學診療技術和手段在不斷更新,醫療工作者對抗疾病的“工具箱”裝備越來越齊全,但大多數人依然“談癌色變”。不僅僅因為癌症的致命性,還因為治療的過程對於患者和家屬都是相當痛苦的;其既消磨人的生命和意志,又讓患者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同時也摧殘著整個家庭。

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中國最新癌症數據,這份數據彙集整理了全國347 家癌症登記點的數據資料。一般而言,中國癌症統計資料會滯後3年,最新公佈的數據實際上是2013年的發病和死亡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癌症患者約佔全球癌症患者總量的40%,其中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高達429萬,佔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美國2017 年公佈的癌症年度報告中,以下兩個信息非常值得注意:一就是美國近年來癌症發病率開始下降,尤其是男性。過去10年,美國男性患癌人數每年下降2%,這主要得益於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三大癌種患病人數的持續下降。二是美國男女癌症死亡率持續顯著下降。過去20多年,美國癌症患者總體死亡率已經下降

25%,超過210萬人避免死於癌症,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數據。

相比之下,在中國無論是癌症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還在持續上升,防癌抗癌之路任重道遠。作為世界防癌抗癌先鋒的美國,有哪些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呢?綜合來說,美國癌症防治有三個關鍵舉措:控制菸草、推廣篩查和開發新型療法。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傳統的癌症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近些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新型療法”——分子靶向治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化療藥物相比,針對腫瘤的特異性靶點設計的抗腫瘤藥物具有特異性強、療效明顯、對正常組織損傷少等優點。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在臨床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實踐已證實分子靶向治療理論的正確性與可行性。隨著“新型療法”的普及,癌症治療將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越來越強調“個體化”和“低副作用”。樂觀一點構想,只要科學家們能夠不斷地研製出新的靶向藥物,就能控制不同的癌細胞。換言之,未來的癌症將會變成一種慢性病,醫生根據患者腫瘤組織的基因型決定用藥,並且可以及時調整。一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到底有多長,將會取決於新藥研發的速度是否跟得上基因突變的速度。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目前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仍處於研究發展的階段,用於臨床和正在試驗的藥物種類繁多,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分類標準。對於國內患者,他們還要面對諸多現實問題,首當其中的就是能不能及時用上新的抗癌藥。目前國內的新藥審批速度非常慢,一種新藥平均需要等待8~10年才能獲批進入中國藥品市場。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的抗癌靶向藥物中,獲批在中國上市的僅佔29%。其結果就是,美國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經提高到了66%,而中國目前僅為31%。其次,靶向藥物價格非常高,一個月的藥費少則上萬、多則十多萬,多數家庭根本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花費。如何把有效的抗腫瘤藥物,以普通家庭能承擔的方式帶給中國的患者,是個難題。另外,抗腫瘤藥物作為一種“精準化”的治療藥物,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如何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還需要更加嚴謹科學的用藥指導。

在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之間,必須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進步,癌症研究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人充滿期待。我們相信,人類終將找到攻克癌症的方法。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END—

更多內容詳見《腫瘤靶向治療藥物與臨床應用》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腫瘤靶向治療藥物與臨床應用》分三篇。第一篇為腫瘤靶向治療藥物概述,包括腫瘤靶向治療、靶向治療藥物分類及應用和實體腫瘤靶向藥物療效評價標準。第二篇為靶向治療藥物介紹,包括藥物作用機制、藥代動力學、FDA 批准適應證及中國上市應用情況、劑型規格、用法用量、禁忌、特殊人群用藥和臨床研究介紹,共54 種藥物。第三篇為案例薈萃,包括患者基本情況、輔助檢查、診斷及治療經過,後續治療前評估、治療目標和治療策略;共20 個案例。

《腫瘤靶向治療藥物與臨床應用》可供腫瘤科醫生、研究生使用。

有的放矢,靶向精准

科學出版社賽醫學(sci_med)

科學出版社醫藥衛生分社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