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共同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長江

刘奇:共同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

《經濟日報》今日“大江奔流—江西專版”刊發了劉奇同志署名文章。

刘奇:共同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

共同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長江

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劉 奇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是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總方針和總遵循。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擁有152公里長江黃金岸線,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地位突出、責任重大。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契機,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舉全省之力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長江“最美岸線”,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江西力量”。

堅持全省“一體化”,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江西具有相對獨立的流域生態系統,境內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五大河流經鄱陽湖流入長江。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必須在全流域汙染防治上下功夫。我們把“五河兩岸一湖一江”作為一個整體,堅持全域治理、全域保護、全域建設,全面加強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大力開展長江岸線整治提升行動,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近年來,開展了非法碼頭、非法採砂、非法捕撈、工業園區汙染、農業面源汙染、城鎮汙水、飲用水源地、入河排汙口等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整治“散亂汙”企業,僅長江九江段港口“非法碼頭”就拆除74座85個泊位。紮實開展“淨空、淨水、淨土”行動,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86.2%;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92%,確保一湖清水入長江。

堅持治理“系統化”,打出生態修復組合拳。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我們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大力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方位守護好江西的綠水青山,築牢長江中下游生態安全屏障。堅持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施森林、溼地、生物多樣性等重大生態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

堅持發展“綠色化”,走出綠色崛起新路子。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治本之策。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按照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思路,加快構建以綠色工業、現代服務業、生態農業為主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推進綠色崛起。堅持創新引領,大力發展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水平提高。充分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發展生態農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5.6%,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6.9%和33%,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不斷提高。

堅持管理“法治化”,做好制度創新大文章。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們堅持“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建機制,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制定《江西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江西省河道採砂管理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規,完善了全省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積極推進省域空間規劃編制、“多規合一”試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工作,出臺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建立了最嚴格的管控制度。全面實行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實施全域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實現了涉水規劃、河湖監管、行政執法“三個統一”。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給子孫後代留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