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命令公卿士庶,各門上都要貼出春聯,表示新年一番新氣象。第二天,他微服巡查,到民間觀賞各家的春聯。在巡遊一個村莊時,他忽然發現有一家沒貼春聯,就讓隨身的侍從去查問原因。原來那家主人是閹豬的,既不識字,也不會寫,過年間忙著生計,沒有時間貼春聯。太祖聽後,叫人取來文房四寶,信手拈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一日蘇東坡與黃庭堅在一棵松樹底下下棋。忽然一陣風吹來,松果紛紛掉進棋盤。蘇東坡看到此情景便對黃庭堅出個上聯:“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望了望江邊,恰好有一老叟在垂釣,便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一天因事到鄉村,看到一村夫在車水。祝枝山出對欲為難下唐伯虎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伯虎略加思索後打開手上的扇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此對實屬巧妙工整,傳誦一時。

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諸生想著徐晞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心中惱怒,乃出對為難下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諸生面面相覷,無人能對暗羞不已。這時聽到徐晞不慌不忙對道:“咬開銀杏,白衣裡一個大人”。諸生折服,再也不敢小覷徐晞!

五歲的戴大賓,一天由父親揹著去應童子試。在場的秀布們見他年紀小,笑著問道:“以後你想當個什麼官?”戴大賓不加思索地答道;“閣老”。有個秀才聽了,出個上聯相戲:“未老思閣老”;戴大賓看看這個得意白的秀才,有意地對道:“無才做秀才”。那秀才不禁面紅耳赤,大家哈哈大笑。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清人李文甫少時隨老師出遊,走到一山腳下時,老師指著積雪的山峰出一下聯相試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李低頭沉思 見一池碧水被風吹皺,便因此對道:綠水本無憂,因風鄒面”。此對手法工整奇巧,讓老師都不得不佩服李文甫的聰明才智。

有一次祝枝山碰見了一個叫徐子建的師爺。這位師爺自命不凡,傲氣十足,要和祝枝山比對子。祝枝山微微一笑,說出上聯:“三塔寺前三座塔”;師爺聽了後不屑道:“這有何難”。張口便對出:“五臺山上五層臺”。正催促出個新對子時,祝枝山說 :“還沒完,我能加字。”“這有什麼?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繼續說:“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師爺想都沒想,就說:“五臺山上五層臺,臺……”他說不下去了,總不能說五個 “臺”字吧?祝枝山說了句:“‘抬’不動了吧?”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楊玉環登上樓臺賞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聯:“二人土上坐”。這是一個拆字機關聯。楊貴妃極機敏,應聲對道:“一月日邊明”。以拆對拆,工整巧妙,使得明皇龍顏大悅。

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王禹偁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氣的人,他從6歲就能做詩,7歲時就能做文章,人們都稱他為神童。一天,郡太守大宴賓客,郡太守高興之餘,就出了一聯讓眾人來對:“鸚鵡能言難似鳳”,眾賓客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地想著,可是,過了好半天,也沒有人能對出來。有幾個酸秀才雖對了幾句但都被太守否定了。這時王禹偁用天真稚氣的聲音大聲說:“我來對。”眾位客人順著聲音一看,見是一個小孩,不禁發出一陣笑聲。只見王禹偁不慌不忙地揮筆寫道:“蜘蛛雖巧不如蠶”。頓時,四座議論紛紛,不斷髮出讚歎的聲音。

“未老思閣老,無才做秀才”。盤點下歷史上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