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在晚清的朝堂之上,慈禧對於權力慾望的強烈以及手段的老辣不言而喻。庚子大亂中慈禧也已經察覺到封疆大吏的崛起對於清廷的威脅,所以在李鴻章逝世後,袁世凱與張之洞分別赴京任職軍機大臣,兩虎相爭是慈禧最願意看到的結局。

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而對於袁世凱和張之洞來說,兩人對於賢才的招攬方式迥然不同。張之洞過於謹小甚微和愛惜自己的羽毛,待人也過於苛嚴,以致於熱衷功名之人不願意趨附,而袁世凱則是“口頭批評下屬過失,公文表彰下屬功績。”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都願意收入麾下。他清楚的知道一團和氣的老好人,並不是他的北洋集團真正需要的,德才不可兼備之時,袁世凱更看重的是後者。所以袁世凱在混亂不堪的晚清朝堂依然可以縱橫捭闔,而赴京任職的張之洞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與告別。

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進京之後的張之洞,袁世凱贈給他一套大院作為住宅,免去了“香帥”寓居先賢祠時上朝的奔波之苦,但是張之洞也為之付出代價。一次地方大員到訪京城,前往拜謁袁世凱,袁世凱不動神色地問道:“可見過張中堂?”來客先是一驚其後一臉諂媚:“未見公,不敢往。”袁世凱殺機暗藏卻坦然笑道:“昨天看了張府的會客門簿,確實沒有你的名字。”來客此時已經驚出一身冷汗。

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對於慈禧來說,兩虎相爭的目的雖然可以達到,但兩強聯手所推行的一項的舉措,卻成了清朝傾覆的原因所在。光緒三十一年的九月,直隸總督袁世凱牽頭組織,晚清士林楷模張之洞領銜號召,清廷廢除了千年來的科舉制度,推行普及學堂和現代教育的措施,這對當時天下蒼生的衝擊力難以估量。

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然而廢除科舉表面上是發展教育以及培養所謂的新式人才,但在袁世凱眼中更大的作用則在於打破了傳承千年的“禁錮式成功學”,只有廢除科舉,能人志士自謀出路,昏聵的晚清才會最終覆滅。最終歷史的走向也證明了袁世凱的判斷,清廷的滅亡,有武漢起義的陰差陽錯,有蓬勃的啟蒙運動,但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則是廢除科舉這一舉措的實施,這也是清朝覆滅的真正催命符。

歷史的另類臉譜:清朝覆滅的催命符,實亡於袁世凱的這一項舉措

此後的清朝天下,優秀的能人志士,真正的精英達人,不再思考著學而優則仕,不再追求穩定而尸位素餐的混日子,那麼清朝的覆滅,剩下的就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