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魚弟」的悲劇,讓暴力式家庭教育陷入沉思

就大多數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現狀而言,聽得最多的勸解式口吻就是: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多溝通交流、多一些陪伴。但是這種建議是建立在家庭成員地位平等的前提下的。

父母對孩子有監護權,但其實監護只是淺層次的問題,深層次的問題還是在於家庭教育。我們不能怪一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工作而忽略親子關係,但是家庭教育的中的價值導向卻不應該是悲觀的。

家長不懂教育,只知打罵,會讓孩子敏感和憤怒的情緒堆積,親子關係的裂痕也會越來越大。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父母與孩子不是上下級的工作關係,只看重結果不在意過程,這樣的教育觀念並不利於一個孩子從小的性格培養。

最近發生的“殺魚弟”悲劇,雖然是個例,但是確實暴露了許多家庭的教育痛點。

“殺魚弟”的悲劇,讓暴力式家庭教育陷入沉思

2010年,年僅10歲的小孟,因一手“殺魚絕技”而爆紅網絡,人稱“殺魚弟”,其父親甚至將店名改成“殺魚弟”水產。然而時過8年,竟然發生了悲劇,8月3日,“殺魚弟”竟服用了劇毒農藥百草枯。目前“殺魚弟”已在父母陪同下轉院,前往山東治療。

據報道,“殺魚弟”喝下百草枯的直接原因是被父親責罵,一時衝動所為。

“吵架”,是所有親子關係中都可能經歷的,但悲劇卻是極少數,即使孩子有一些過激之舉,也基本會被家長們防範過去。可“殺魚弟”的悲劇卻沒有被規避,這直接凸顯出家長監護不到位的問題。而監護問題,正是親子關係的基本面。

8年前,“殺魚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讓無數人心疼。本以為隨著輿論的曝光,社會的關注和幫扶,孩子的內心能逐漸被陽光所照亮,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悲劇。

如何才算懂教育?首先,就必須讓孩子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有一個健康而正常的成長環境,而不是早早在菜市場殺魚度日,更不能在“殺魚弟”經好心人幫助重返校園的情況下,又將他叫回來殺魚。更難以理解的是,其家庭難言貧困,有知情人透露,“殺魚弟”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

對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換位思考,推己及人,既要尊重孩子,也要愛護孩子。在“殺魚弟”家庭裡,面對17歲的孩子,其父母竟還訴諸打罵來解決問題。親子間缺少基本的溝通和疏解,只是用所謂的“忙碌”來替代一切。試想,如果“殺魚弟”父母能早日與其交流,增進了解,疏解心理,多為孩子設身處地著想,多一些呵護和關愛,悲劇還會發生嗎?

在《請回答1988》中,成冬日對德善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這話說的並沒有錯,但是,孩子也是從出生才開始當孩子,更何況他們從懵懂無知的時候就已經在和父母相處了。在親子關係中,如果有忽略的地方,應該努力去改變,而不是推卸和敷衍。作為孩子們人生的導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而暴力式家庭教育的一些行為,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麼正當理由,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情緒的一種大範圍衝突性發洩。這種洩憤行為只會對孩子們產生難以逆轉的暴力影響。

家庭教育的原則方法

1.平等原則

研究心理學發現,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環境中互相討論、爭辯,既是一種友愛磨合,也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對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有絕佳幫助。因此,家庭教育時,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平等的獨立個體,與之溝通。

2.尊重原則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句話放到家庭教育上非常適合。

3.交流原則

良好的溝通是消除隔閡的最好方法,父母與孩子之間應當保留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孩子的情感力與認知力。

4.自由原則

過於嚴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反而適得其反。家長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給孩子一個任其適度發展的空間,讓他感受到具有約束力的自由,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5.統一原則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做到與社會、學校教育的統一。

6.典範原則

家庭教育的特點在於啟蒙性與感染性,這都要求家長在其中起到典範帶頭作用。

7.誠信原則

謊言是滋生不信任的病原體。言出必行是誠信的主要表現,只有誠信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守信的孩子。

8.寬容原則

人人都會犯錯,大人都避免不了,何況是孩子。所以,作為家長要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過錯,幫其分析錯誤原因,避免再次犯錯。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

9.鼓勵原則

在孩子的教育中,提倡家長多多給予孩子鼓勵,言語或者物質上的都可以。當孩子受到鼓舞后,往往會加倍努力,以更高的要求約束自己,但同時也要注意適度原則。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家長們對孩子強化監護,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構建溫馨的親子關係,才是正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