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戶我們看見了七彩的世界。假如這扇窗戶被蒙上一層白紗,世界不再清晰,笑容變得模糊,彩虹變得暗淡,陽光不再耀眼,生活該如何繼續?

為了讓貧困白內障患者的世界清晰如初,今年6月,陝西省“光明扶貧工程”正式啟動。渭南市第二醫院(市眼科醫院)作為陝西省“光明扶貧工程”指導醫院和定點醫院,立即制定實施方案。如今,兩個月過去了,項目進展如何,實施效果怎樣……對此,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

用心——讓患者重獲光明

7月26日中午11時30分,記者見到市眼科醫院執行院長權菊玲時,她剛剛下鄉義診篩查回來,神態稍顯疲憊。沒來得及跟記者說上幾句話,她又馬不停蹄地趕到眼三科病區,帶著住院醫師查看剛做完白內障手術患者的情況,並不時地向護士交待著注意事項,忙碌的身影成為病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午飯時間,權菊玲匆匆地用一碗麵條對付完自己的胃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如果把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機,晶狀體的作用就是鏡頭,如果鏡頭變混濁了,就不能照出清晰的照片。”權菊玲形象地描述著白內障患者的感受。她告訴記者,自今年6月起,按照省、市、區衛計部門的安排,渭南市第二醫院為臨渭區建檔立卡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進行復明手術。活動開展以來,已使7名建檔立卡貧困白內障患者重獲光明。

用情——播撒光明的種子

政策一出,宣傳為首。為積極宣傳“光明扶貧工程”相關政策,醫院結合臨渭區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通過醫院微信公眾平臺、臨渭扶貧公眾號、印發海報、義診篩查等各種形式,宣傳文件精神。

“運用媒介宣傳的同時,入戶篩查也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個活動不僅僅是一項扶貧工程,更是播種下光明的種子,讓更多白內障患者的世界重回光明”,談及入戶篩查,權菊玲感慨萬千,活動開展至今,僅僅兩個月,醫護工作者的足跡踏訪了臨渭區50多個村莊。

“如今,藺店鎮、辛市鎮、官路鎮、故市鎮等很多村子都張貼著免費白內障手術的宣傳海報,我們醫護人員每天兩組、每組4—5人,和經開區衛生院、藺店衛生院等醫聯體醫院協作,奔赴各村進行政策宣傳、白內障篩查。”權菊玲表示,確診為白內障患者後,醫院為貧困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不用繳付任何費用,優先安排住院檢查及手術,由護理人員負責合療結算手續,併網絡直報到全國“光明扶貧工程”系統。

“光明扶貧工程要求手術方式採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植入晶體為可摺疊非球面人工晶體,確保患者術後視覺質量。”市眼科醫院副院長姚輝詳細介紹了手術過程,首先將渾濁的晶狀體皮質乳化並吸出,然後植入摺疊人工晶體,而完成這個過程僅需要5—10分鐘,患者便可重見光明。雖然聽起來簡單,可對手術醫生來說,手術時間越短對技術的要求也就越高,更顯示了他們醫術的精湛。

用愛——做好光明的使者

“看見啦,看見啦,真沒想到我這老漢還能再看見,你們真是好人。”7月26日,豐原鎮勝利村劉麥秦老人熱淚盈眶。今年79歲的他,顫抖的雙手握著包聯幹部市第二醫院質控科雷亞玲的手久久不願鬆開,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10年前,劉麥秦的雙眼突然模糊看不清,可隨著時光流逝,眼睛狀況越來越糟糕,劉麥秦起居不能自理,經常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曾幾次想做手術但因費用過高,無力承擔,只能作罷。

今年7月初,雷亞玲作為扶貧包聯幹部,瞭解到他家的情況,直接將老人帶回醫院就診。眼三科主任張敏檢查後確診患白內障,立即為其辦理入院,護士小張一邊拉著老人走,一邊耐心地說道:“您慢點彆著急,雙手給我,我拉著您走,我就是您的眼睛,您就安心地住院治療,把心放踏實了……”10天內,張敏給老人雙眼先後做了白內障手術。如今,左眼視力0.5,右眼視力0.6。

“10天前我右眼先做了手術,都能擇韭菜了,昨天做了左眼,今天看得很清楚,張主任手術做得好,啥感覺都沒有。一分錢都沒花就治好了眼睛,這下回去要好好過日子,對了,我啥時候能出院……”劉麥秦急著回家告訴親戚這個好消息。

“光明扶貧工程一直持續至2020年年底,我們將不遺餘力繼續做好光明扶貧工程,使更多患者重新看清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採訪結束時,市第二醫院院長徐兆宏告訴記者,在陽光的照射下,醫院牌匾上“光明使者”幾個大字熠熠生輝。(來源:渭南日報 記者 惠曉翠 通訊員 王秋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