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苟麗萍專欄】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原創作者|苟麗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東關小學,心理將康教育專業碩士)

摘 要:一說到孩子作業時的拖延現象,十個家長九個怨,尤其是對於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研究人員發現,40%~60%的學生存在中等程度或者嚴重程度的拖延行為。大多數遭受拖延困擾的人認為拖延是壞的、有害的且是愚蠢的。學業拖延不僅會給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會給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本研究中的研究一本文采用Lay編制的拖延量表學生版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某小學420名3-6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1)3-6年級小學生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習拖延,而且總體處於中等偏低水平。(2)小學生學習拖延在性別和年級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本研究中的研究二中以3-6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記錄小學生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家庭訪談以及班級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學業拖延行為,總結出六種小學生學業拖延中存在的現象,並對這六種現象進行歸因分析,最後提出相應的糾正策略。

關鍵詞:學業拖延現狀;策略;調查研究

1問題提出

學業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是指個體總是或者幾乎總是拖延學習上的任務(Rothblum,Solomon,& Murakami,1986)。研究人員已經發現,40%~60%的學生存在中等程度或者嚴重程度的拖延行為(Solomon &Rothblum,1984)。此外,15%~20%的人長期遭受拖延的困擾(Harriott & Ferrari,1996)。儘管已有的研究表明拖延並不都是消極的(李淑媛,2008;王國燕,2008;胡春寶,2008;Chu & Choi,2005;Steven, Scher,& Nicole,2002),但小學是個體學習習慣形成、個性塑造和社會適應性養成的基礎階段,學業拖延是一種嚴重的不良學習習慣,不僅會導致小學生成績下降,甚至會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常若松,馬錦飛,2013)。本研究以3-6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瞭解其學業拖延的總體特點,比較學業拖延在不同性別、年級上的差異。最後通過觀察、記錄小學生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家庭訪談以及班級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學業拖延行為,總結出以下六種小學生學業拖延中存在的現象,並對這六種現象進行歸因分析提出相應的糾正策略。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2研究一:3-6年級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某小學3-6年級學生,具體歸到年級上以班級為抽樣單位、年級為抽樣層選取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學生共446人作為樣本,所選研究對象年齡為9-12歲的男、女學生,男生248人,女生198人。共發放問卷446份,收回問卷420份,佔收回問卷數的94.18%。其中收回問卷男生235份,女生185份。

2.2研究工具

學業拖延問卷,使用Lay編制的拖延量表學生版(Lay,1986),其由20個學業拖延相關行為項目及感覺項目組成。量表中各項目為等級排列,對“沒有”、“偶爾”、“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記1分、2分、3分、4分、5分。最後將各個學生在20個項目上的得分加,即得到其在學業拖延上的得分,其中總分20分為不拖延,總分在20-40分之間為輕度拖延,總分在40-60分之間為中度拖延,總分在60-80分之間為重度拖延。總分越高表明被試的學業拖延越嚴重。學業拖延問卷的中文版本目前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於我國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學業拖延量表的Cronbachα係數為0.85。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在測試前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讓其瞭解本次調查的問卷,熟悉指導語及施測過程,對學生在施測過程中可能提到的問題達成一致的回答,待學生完全理解要求後開始作答,遇到不解之處,耐心解答;然後採用分班測試的方式,由班主任組織測試,測試時間大約為15分鐘,問卷當場收回。

2.4數據分析

收集調查問卷,將收集到的有效問卷數據使用Excel2003和SPSS 21進行描述性進行一般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

2.5結果

2.5.1 3-6年級學生性別、年級基本情況

將小學生的基本情況按性別、年級、進行劃分。結果如表1所示。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2.5.2 3-6年級學生學業拖延總體情況

為了解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總體情況,本研究將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和頻數分析。如圖1所示。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圖1 小學生學業拖延頻數直方圖和正態曲線

從圖1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學業拖延得分均值為42.49,其標準偏差為7.559,總體上呈現為正態分佈。被試學生大部分得分是在30分以上,且分數集中在35-50分之間。使用的量表採用5點計分法,量表總共有20題,滿分為100分,40-60分是中度拖延。從結果可以看出,3-6年級學生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習拖延,而且總體處於中等偏低水平。

2.5.33-6年級學生學業拖延的性別差異

為深入瞭解不同性別的小學生在學業拖延情況上存在的差異,將性別作為自變量,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對不同性別被試學生的學業拖延情況進行比較。t校驗結果顯示,小學生學業拖延的性別差異方差為齊性,最終結果如表2所示。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2.5.43-6年級學生學業拖延的年級差異

為探索不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情況的差異,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方法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對不同年級小學生的學業拖延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從表3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學習拖延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性(p<0.01),且五年級在學業拖延得分最高,三年級的最低,六年級僅次於五年級。

2.6討論

我們從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總體特點及學業拖延在性別、年級、三方面進行比較,結果發現:

小學生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學習拖延,而且總體處於中等偏低水平。這與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類似(馬雪玉,張亞利,2016;紀紅豔,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馬雪玉,2015;李濛濛,2013;王榮,2012;李明德,2012;楊靜,2012;楊靜,2009),由於小學生年齡小的特點,其獨立能力和自覺性相對來說比較的差,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老師和父母安排學習和生活的,他們在學習中受到督促,因此具有較少的拖延行為。

小學階段男生的學業拖延得分高於女生,且學業拖延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性(p<0.01),說明小學階段男生年比女生更容易出現學業拖延,這與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類似(馬雪玉,張亞利,2016;紀紅豔,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馬雪玉,2015;李濛濛,2013;王榮,2012;李明德,2012;楊靜,2012;楊靜,2009)。 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可能由性別本身的特徵引起。在生理發展方面,彪勒夫婦認為女生早於男生髮育成熟,造成處於小學階段的女生其自我意識水平比男生高,自我控制能力較男生強。其次,在社會期許方面,女生通常被社會和家庭期望乖巧、認真以及保持自律,因而在學業上普遍比男生認真,導致其學業拖延現象弱於男生(紀紅豔,2016)。

小學生學業拖延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性(p<0.01) (馬雪玉,張亞利,2016;紀紅豔,2016;王金霞,王吉春,2015;馬雪玉,2015;李濛濛,2013;王榮,2012),且五年級在學業拖延得分最高,三年級的最低,六年級僅次於五年級,這與先前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類似(馬雪玉,張亞利,2016)。隨著年級升高,學生的學業難度和作業量會相應地增大增多,由此引起了學生對學業任務強烈的情緒反應,繼而引發學業拖延(王國燕, 2008),再者小學生自我意識隨年齡逐漸發展,其對完成教師所佈置學業任務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可能將困難的任務有意識地推遲,以避免遭受負面情緒的影響(王國燕, 2008),又或者是為了深思熟慮後以期更好的執行任務(Steven & Nicole,2002)。因此,在三至五年級,隨著年級的升高,小學生的學業拖延現象隨之加重。而對於六年級學生,由於其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大部分學生不得不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任務中以進入一個更好的中學,從而其拖延水平相較於五年級學生又有所下降(馬雪玉,張亞利,2016)。由此可見,小學生學業拖延的年級差異現象也會伴隨著學習壓力的改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2.7結論

1.3-6年級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學業拖延現象,總體處於中等偏低水平。

2.學業拖延在3-6年級學生的性別、年級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性。

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調查研究

3研究二:3-6年級學生學業拖延的行動研究

本研究通過行動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觀察、記錄3-6年級學生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家庭訪談以及班級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學業拖延行為,最後總結出以下六種小學生學業拖延中存在的現象,並對這六種現象進行歸因分析提出相應的糾正策略。

3.1小學生學業拖延現象

3.1.1丟三落四,缺乏條理

這類孩子的突出表現是:物品擺放雜亂、無章法;做事丟三落四、無調理。就拿寫作業來說:不是找不到書,就是缺了本子;不是丟了橡皮擦,就是筆管裡缺了墨水……為此,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找那個,一來二去,浪費掉的時間遠比用來寫作業的時間多。

3.1.2行為懶散,無責任心

這類孩子的突出症狀是:對事不關心,對物不愛惜,對人不感激,做事拖泥帶水,好壞一個樣。

3.1.3學習被動,不思進取

這類孩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孩子一回到家,就像是到了一個暗無天日的境地,沒有了生機。滿臉陰雲密佈,情緒低落,行動遲緩,做事磨磨蹭蹭。一會兒吃,一會兒喝,一會兒上廁所等。即便寫起作業來也是心不在焉,一邊玩一邊寫。

3.1.4困難重重,舉步維艱

這類孩子的表現是:書寫撩撩草草,作題馬馬虎虎。寫一陣,改一陣,擦一陣的。有時候矇頭蒙腦寫了半天,突然發現全都搞錯了,緊接著便是大刀闊斧的進行塗改、粘貼,甚至撕毀。到頭來時間花了,力氣費了,可連一道題都沒做出來,仍在原地打轉轉。

3.1.5貪玩好動,注意力差

這類現象多表現在年齡偏小的一、二年級孩子身上。本學期,自己接了一個一年級班,班裡就有兩個小男孩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上課很難坐穩當,東張西望不說,單就兩隻小手,總是忙個不停,如同小猴子似的,一會兒玩玩這個,一會兒玩玩那個,要不就是一會兒這裡抓抓,一會兒那裡撓撓,好像著實有點身不由己的樣子。常常讓人看著既好笑又好氣的。有時候為了教訓他一下,在小手上“打上兩板子”,可還沒等咱們回過頭來,他又動起來了,真有點束手無策的感覺。

3.1.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

這類孩子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眼高手低”,往往不滿足於現實,追求完美,給自己設定過高的要求。由於目標設置的過高而使得不易完成,所以在沒有十足把握能完成任務前不會輕易動手,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他們經常在一些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拖延了其他主要任務的完成,造成了一些不良結果。雖然動手完成了,但卻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而影響了其他任務的完成,導致拖延行為。

3.2小學生學業拖延現象的原因分析

3.2.1“丟三落四,缺乏條理”的歸因:放任自流,缺乏教育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家庭背景越好的孩子,這類現象就越少。反之,問題就越嚴重,特別是一些留守兒童,不要說家長沒法子,就連老師都奈何不了。這充分說明了孩子行為上丟三落四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結果。貪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年齡越小,自控能力越差,這就越需要我們做大人的進行正確引導與督促。可是,對於一些留守兒童或近似於留守的兒童來說,大都是在文化程度較低的爺爺奶奶的監護下進行的。本身就缺乏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再加之情感上的嬌慣,孩子自然就無所適從。如此下去,懶散慢的行為便生根發芽了。

3.2.2“行為懶散,無責任心”的歸因:嬌生慣養,缺乏鍛鍊

這類孩子由於在家從小嬌生慣養,如掌上明珠,大大小小的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去做,去碰。在家裡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扮演著小皇帝的角色。孩子的一切事務都被家長大包大攬了。結果,在孩子的思想上便形成一種錯誤認識——“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好像大人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有一些家長由於忙於自己的工作,對孩子缺乏耐心,引導孩子怕費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做又擔心搞砸。於是,便常常三下五除二替孩子操辦了。這樣,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讓做,大了的時候又不願做。結果是,孩子不僅缺乏自立能力,而且還養成了一種懶惰的習慣!

3.2.3“學習被動,不思進取”的歸因:被迫無奈,無聲抗議

其實這是一種有意識的磨蹭,更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是被父母逼迫的結果。有些家長總喜歡孩子在做完學校的作業後再附加些題目。孩子做的越快,增加的作業就越多。這就好比走路走累了,但又盼不到盡頭的一樣,孩子慢慢失去了信心,於是便想方設法進行對抗了。一開始,孩子是有意識進行磨蹭的,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慣。

3.2.4“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的歸因:上課不聽,課後不補

這類孩子一般都是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後又得不到及時補救,問題越聚越多,便慢慢掉下隊來。

3.2.5“貪玩好動,注意力差”的歸因:年齡偏小,自制力差

這類孩子一方面是實際年齡偏小,還不到學齡期就入了學,自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控能力)相應就差一些,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一方面是心理年齡偏小,有些孩子表面上看,雖然已到了入學年齡,可是,從孩子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出的現象來看,還不具備學齡期孩子所具有的能力、品質,所以,自控能力同樣表現的很差勁兒的。

3.2.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歸因:完美主義傾向

這類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期望超出實際情況,給自己制定了超過自己能力的目標而且苛求完美。通常在沒有完全把握完成任務時,是不會動手去做的,從而出現經常的學習拖延。因為太苛求完美,在某一件事上,他們往往在一些細枝末節上浪費時間,花費了過的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其他事情不能按時完成,進而造成一些不良後果。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特質也是造成許多小學生學習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3.3小學生學業拖延現象的矯正策略

3.3.1 “丟三落四,缺乏條理”的矯正策略

首先,要注重從孩子的生活點滴抓起,對孩子的日常行為要有一個明確規劃,讓孩子有章可循。如:早上七點起床,然後用十分鐘的時間刷牙、洗臉,再用二十分鐘的時間吃早餐等。晚上放學回家後,先洗手,再吃東西,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之內完成,之後開始寫作業。天天如此,慢慢地堅持下去,力爭形成一種固定模式。

其次,家長還應注重提醒、督促孩子做好作業前對學習用品的準備以及作業後的整理事宜。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習中途因找這找那而浪費時間,同時也為下一次的學習做了準備。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地變無序為有序。從而達到矯正之目的。

3.3.2 “行為懶散,無責任心”的矯正策略

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由 “我要做”變為 “教你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為不論遲早,總有你無能為力的一天。這個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

其次,要注重對孩子的思想教育。通過聽故事、講道理等方式方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在梳理孩子思想問題的同時,還要不失時機的為孩子創造更多鍛鍊的機會,藉此來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責任意識。如:整理書包、文具、玩具、床鋪等。

再次,平時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洗襪子等,通過具體的勞動體驗、感悟,使其真正懂得大人的辛勞與不易。這就好比是要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必須親口去嘗一樣。以改變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從而體貼大人,珍惜勞動成果。

另外,對於一些簡單的家庭瑣事要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來管理,有些家庭事務也可以讓孩子來參與,給孩子一個發表意見或建議的機會等,讓其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從而增強孩子們的責任意識。

3.3.3 “學習被動,不思進取”的矯正策略

把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家長要做一個大概的估計,然後再清楚地告訴孩子:“你若能在多長時間內認真寫完作業,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這樣,孩子就會有盼頭,有希望了,就會產生一種內促力——寫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孩子就會抓緊時間來寫作業了。不過一定要把好質量關。

3.3.4 “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的矯正策略

首先,要與老師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讓孩子在校專心聽講,認真做好作業。在家要勤檢查,緊督促,多激勵,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其次,要想方設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看在眼裡,並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嚐到進步的喜悅。為以後取得更大進步做好鋪墊。

3.3.5“貪玩好動,注意力差”的矯正策略

首先、家長陪讀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大多數孩子的通病。年齡越小,自控能力就越差。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的結果。因此,對於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家長一開始必須要零距離地進行引導、督促、幫扶。之後隨著自制力的提升,家長可依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再慢慢放手。

其次、作業化整為零

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再分割成幾個部分,然後分階段完成。一般將每次寫作業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當孩子的注意力有了提升之後再慢慢延長時間。

再次、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作業前還應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能在孩子學習時,隨意打擾孩子。

最後、自制力的訓練

其實,自制力與其它能力一樣,都屬於個人的一種能力,同樣也是可以訓練的。其方法多種多樣,其中“趣味遊戲”、“聽故事”、“創設情境”等方法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來說都是行之有效的。

3.3.6“小事磨蹭,大事做不了”的矯正策略

對於有個人完美主義傾向的這類孩子。首先,端正學習態度,認識拖延危害,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獲得能力,建康生活而不是苛求自己所有的事盡善盡美,更不可為了凡事追去完美而視拖延行為司空見慣,不引起重視。每當想要拖延的時候,從內心告訴自己拖延是不好的,從而自覺減少拖延行為。再次,培養孩子對時間有效利用的能力。凡事都有輕重緩急。當遇到一個有較大困難或需要付出特別多時間和精力的學習任務時,可以把學習任務先化整為零,把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把大的目標變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並養成無論目標大小都做學習規劃的習慣。再次,家長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拖拉,行為果斷迅速、乾淨利落,說話做事不拖泥帶水,做到“當天的事當天做”,這樣才能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做到學習不拖延。

總之,形成孩子寫作業時磨蹭現象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找準病根,方可對症下藥。希望家長們能夠耐下性子深入到孩子的具體生活中來,多觀察、多探究、多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是上策。

參考文獻

常若松,馬錦飛.(2013).小學生學業情緒與學業拖延的關係研究[J].教育科學,29(4):82-84.

胡春寶.(2008).碩士研究生學業拖延分析[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紀紅豔.(2016).中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與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31-34.

李明德.(2012).小學生學習拖延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李濛濛.(2013).小學生學業拖延的現狀與原因的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

李淑媛.(2008).高中生學業拖延及相關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馬雪玉.(2015). 父母教養方式和學業拖延對小學生學業水平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36(12).1896-1899.

馬雪玉,張亞利.(2016).小學生學業拖延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調查[J].教育測量與評價,3:34-42.

王國燕.(2008).初中生學習拖延現狀、原因及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

王金霞,王吉春.(2015).小學生學業拖延與父母教養方式、時間管理傾向的關係[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34(10):45-47,55.

王榮.(2012).3-6年級小學生學業拖延及其與師生關係的研究[D].溫州大學.

楊靜.(2009).小學生拖延行為與其社會性發展因素的相關研究[D].貴陽:貴族師範大學.

楊靜.(2012).小學生拖延行為的現狀研究[J].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101-104.

Chu,A.H.,Choi,J.N.(2005).

Rethinking pro-crastination:positive effectsof“active”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45(3),245- 264.

Harriott,J.,Ferrari,J.R.(1996).Prevalence of procrastination among samples of adults [J]. Psychological Reports,78(2),611-616.

Lay,C.H.(1986).At last 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4),474-4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