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聲音:「一帶一路」對緬甸有利嗎?

緬甸聲音:“一帶一路”對緬甸有利嗎?

圖片來源:Parallels Meridians

緬甸聲音:

下面是一篇在《緬甸時報》上看到的文章,作者為Andre Wheeler,翻譯後與大家分享。

“一帶一路”對緬甸有利嗎?

讀到緬甸的新聞報道,我總是被中國“一帶一路”的影響所吸引。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新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以及緬甸社會對此的爭論。

一些評論人士指出,允許中國參與緬甸關鍵基礎設施建設的具有一定風險。但我認為,“一帶一路”是可以雙贏的,並不存在說一人吃肉、一人喝粥的情況。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包含幾個關鍵目標,即確保基礎設施項目是可持續的,並通過綜合發展計劃在整個地區實現繁榮。

儘管是這樣,但還是有很多緬甸人還是對此保持懷疑態度,這是由於大家對可持續發展觀的觀點不同造成的。

從根本上說,緬甸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上產生的巨大分歧,源自不同的思考方式。

緬甸以西方的發展方式,即衡量商業上的成功,並尋求在三到五年內獲得經濟回報的思考方式看待“一帶一路”。相比之下,中國則採取了一種更長遠的眼光,即在投資上擁有多層次的回報,它會考察社會、環境和文化價值,以衡量10到20年的成功。

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揭示了幸福感背後的真正動力。

而且,在與中國合作的過程中,中國積累的專業知識肯定會使受援國受益,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嗎?

對於建設會產生的“債務陷阱”,這種觀點的存在是缺乏對長期投資方法的理解。它也沒有考慮到債轉資產是一個國家通過創造就業機會和建設經濟使其公民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

如今,關於能源和電力的爭論已經扭曲了緬甸的能源市場。

緬甸習慣於將西方標準應用於投資項目,正是這是一種思考的方式,將使緬甸陷入長期的困境。

但其實緬甸早就可以從中國獲得更多好處--中國在綠色和替代能源技術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這種“雙贏”的做法對於確保緬甸這樣一個擁有大量農村人口的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以多層次的投資回報方式--我始終相信,“一帶一路”能為緬甸提供一個“雙贏”、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