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拼多多,三億人都敢」騙「

如果不是因為拼多多上市,小編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接觸這個APP。

這不是說小編不差錢不需要一個價格“低廉”的購物平臺,而是因為當拼多多病毒式的社交營銷終於蔓延到小編的朋友圈以後,隔三差五出現的微信群@我去砍價的拼團鏈接,真的讓我不堪其擾。

小編也沒有想到,一個公司,靠賣山寨貨,居然能賣到去美國上市。

翻一翻拼多多的發展歷程,這是一家2015年9月才正式上線的創業公司,在上線後的第五個月,即創造了單月成交額破1000萬,付費用戶突破2000萬的戰績。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達到了240億美元。從上線到上市,拼多多前後只花了不到3年的時間,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

拼多多為什麼能爆紅?

1、社交電商的極致模式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並不複雜,就是一種社交團購的模式,例如一雙鞋子正常價格80塊,但通過拼團價便只要50塊就可以購買,用戶可以將拼團鏈接發給朋友共同拼團。

但就是這種看似並不複雜的模式,卻在3年時間做到了月流水400億的恐怖規模,創造了一個電商增長的奇蹟。

很多人因為拼多多而知道了社交電商,以為這是它的首創,但其實不是,之前的“小紅書”,“微店”也都是社交電商的一種,但是它們都不太成功。因為它們那種基於對網紅KOL信任的模式很難收穫除了自己的粉絲之外新的流量和客戶。換句話說,這些平臺中的用戶只有購買行為,沒有多少參與度,電商想要贏取更多人的信任、增加新一批的忠實用戶的成本較高。

但是在拼多多這種基於熟人社交的電商模式中,這些問題卻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團購,成為一個傳播源,他們可以隨便轉發自己挑中的商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參與拼團、砍價,電商通過這種裂變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新的流量,而又因為是熟人之間邀請拼團,不論是他們的購物傾向是否相似,還是礙於情分不得不幫忙砍價,反正連帶信用問題也被低成本地解決了。

2、擁有“3億人”的市場支持

拼多多的廣告自詡自己為“3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小編曾經以為這只是在說大話,但是等到拼多多在美國上市之後才發現,這3億用戶是真的存在的——拼多多上的活躍買家,其實高達3.43億。

在這些人之中,有一半以上是分佈在四五線城市及農村的,他們大都未曾接觸過電商,因為在微信群、朋友圈看到了朋友的拼團邀請進而接觸到電商,成為了拼多多的用戶。而在感受到拼多多商品的“低廉”便捷後,這些沒有足夠分辨能力的底層消費者很容易成為它的忠實粉絲。

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覆蓋,農村互聯網用戶已成為各大電商爭相想要挖掘的市場富礦,而就目前來說,拼多多已經打贏了第一戰。在未來市場上,若是拼多多能夠整改好自身亂象,健康發展,或可爭取到更大市場,甚至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目標也說不定。

3、山寨貨的非法氾濫和“旺盛”需求

在拼多多上市之後,網上曾經流傳一個段子,用來調侃拼多多平臺上假貨仿貨氾濫:

厲害了拼多多,三億人都敢”騙“

而在拼多多平臺上,類似於這種仿冒品牌甚至是三無產品的的商品,確實是氾濫已久了。

厲害了拼多多,三億人都敢”騙“

厲害了拼多多,三億人都敢”騙“

185包郵的熱水器、9.9的名牌奶粉、300塊的山寨手機、500塊的拼裝電視機,這些對於廣大底層消費者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他們並不懂得名牌和山寨之間有什麼實質性的差距,反正能用就行,而倘若在短時間內商品出現了質量問題,他們也並沒有太多的維權意識和機會。“反正錢花的也不多,不如碰個運氣。”

就這樣,諸多的消費者以為撿了便宜,中了那些無良商家的圈套。資本家賺的盆滿缽滿,擾亂了整個市場秩序,而底層消費者可能面臨著劣質商品將帶來的安全隱患。

貧窮現狀:對於電商來說,其實賣什麼不重要,賣的出去什麼才最重要,而就拼多多這麼一個充斥著假貨的電商平臺被3億中國人推上市來說,也證明了我們國家的人民對於假貨的需求仍是多麼“旺盛”。

監管缺失:中國的山寨貨曾經一度氾濫到臭名昭著,全球聞名,甚至影響到了國家形象,被稱為“假貨王國”,後來經過了十幾年的整改,也沒改好,直到每年的315晚會都淪為大家看熱鬧的一個平常日子……

錯了就是錯了

針對網上出現的諸多質疑和批評,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黃崢在7月31日發佈了一封致全體員工信,表示拼多多過去的實踐表明了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前景,呼籲大家要牢牢抓住消費者導向,為最廣大的消費者創造價值才有未來。

隨後,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又對創維的維權聲明做出回應:對於山寨機,拼多多(售賣)的規模很小,這些東西其實在其他平臺上都有。

在一次發佈會上,達達又說:“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這些回應,看似義正言辭,其實沒有在正視問題,反而是在說:

1、假貨有人需要就有價值,我們要不忘這個初心,才有未來。

2、別人家的孩子都犯錯,我也只是個孩子。

而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如果只是為了牟利,以虛假廣告欺詐客戶,欺詐商家來獲得增長,枉顧消費者權益和安全問題,小編覺得這樣的公司是不可能走的長遠的。

8月2日,針對近日媒體報道的拼多多平臺內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牽頭召開行政約談會,

要求拼多多平臺經營者嚴格履行主體責任,正視問題,不以任何理由推卸責任。

希望拼多多能夠兌現自己諾言,加強平臺管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解決問題,認真整改吧。起碼,自己不願意喝的9.9包郵的臨期奶粉也不要再坑賣給那些沒有辨別能力的消費者了。

如果你深有感觸,就分享給身邊人!

如果你每天都想看到這樣的文章,那就關注我吧!

【注】本文觀點由老師團隊(執業編號:A0740617090009)編輯整理,內容來自Wind資訊等互聯網公開渠道。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買賣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負。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