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比克泰德:我們做不了人,卻想要做個哲人

本文選自《愛比克泰德論說集》,質樸的語言,道出知行合一的真諦。老實說,哲學家的境界,我遠遠做不到,但我把學習哲學當成是我人生的修行。

愛比克泰德:我們做不了人,卻想要做個哲人

人到底會保持人的本性還是丟失人的本性,其中的關鍵同樣也正在於此,這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我們每個人,只有發揮相符的作用,才能保持自己的本質,改善自己的人格。

木匠之所以是木匠是因為他做木工,語法學家之所以是語法學家是因為他研究語法。如果一個語法學家書寫總是不合語法,那麼,他作為語法學家的才能也就必然會受損和喪失。

同樣,自尊的人之所以是自尊的人,是因為他行為自尊;如果他行為不自尊的話,他也就不能成其為自尊的人呢了。誠信的人只有誠實守信才能保持自己誠信的品格;只要他行為不誠不信,他就不能成其為誠信的人了。

同樣,反之亦然,一個人之所以成其為無恥的人,是因為他的行為厚顏無恥;一個人之所以不誠實,是因為他的行為不誠實,一個人之所以是一個造謠中傷別人的人,是因為他總愛造謠中傷別人;一個人之所以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是因為他脾氣暴躁;財迷之所以是財迷,是因為他貪得無厭。

正因如此,哲學家告誡我們,“不要只滿足於學習知識,我們還要進行實踐和鍛鍊。”

因為,長時間以來,我們習慣於做與自己學到的知識相反的事情,習慣於使用與正確的認識相反的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使用正確的觀念的話,那麼,我們就只會闡釋別人的認識和看法。

當然,什麼叫善,什麼叫惡,現在我們當中誰不可以談的頭頭是道:“在所有存在的事物中,有些是善的,有些是惡的,有些是無所謂的。善的事物包含美德以及與美德有關的事物;惡的事物與此相反;無所謂的事物包含財富、健康、名譽等等?”

可是,假如現在我們正在高談闊論,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或者旁觀的人群中有一位嘲笑我們,於是,我們便一下子變顏變色,情不自禁起來。那麼,哲學家先生,你的高談闊論哪裡去了?再說,你的高談闊論又是從哪裡來的?恐怕你大概只是嘴上說說罷了。

你為什麼要玷汙這些很有教益的原則呢?你說的這些道理沒有一樣是屬於你的。本來非常重大的問題,可是你為什麼偏偏要把它說的輕鬆隨便,就好像在玩擲骰子的遊戲一樣呢?

因為把麵包和酒擺在櫥櫃裡是一回事兒,吃掉它是另一回事兒。你吃下去的東西經過消化和吸收,可以轉變成你的筋、腱、肌肉、骨頭、血液,使你的膚色健康、呼吸舒暢。

可是,你如果把這些食物存放在櫃櫥裡,表面上你似乎隨時都可以向別人吹噓炫耀,而實際上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任何益處,你只不過是徒具佔有的虛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