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你們都看錯了

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引發巨大爭議:一個服務四五線城市人口,賣“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竟然在美國上市了!本來不被輿論關注的拼多多,在上市之後,遭到輿論的狂轟濫炸。

網友吐槽:拼多多,坑多多,專門騙三億中國人的錢。媒體吐槽: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甚至有文章說“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如果說網友的吐槽還帶著調侃,佔有話語權的媒體吐槽無疑有點過於偏頗了。即使歷史真的倒退二十年,也不可能是拼多多的“功勞”,拼多多隻是在市場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

拼多多,你们都看错了

|| 淘寶“假冒偽劣”並不比拼多多少

看不慣媒體一邊倒的吐槽拼多多,美團CEO王興發話了:“一堆人質疑拼多多卻不質疑淘寶(是如何起家的),這已經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是多麼健忘。

王興的一席話再次將幼年拼多多和壯年淘寶聯繫在一起。

如果說,電商未出現以前,假貨只在各種地攤小範圍買賣。那麼,淘寶的出現,給了假貨肆意發展的平臺。對於假貨,或許馬雲最初只是抱著“以便宜為核心+適當容忍山寨貨”的想法,但是隨著淘寶網發展越來越大,山寨貨、假貨愈演愈烈。

2011年,淘寶因假貨被美國列入“惡意市場”名單;

2015年,美國服裝鞋類協會(AAFA)督促美國政府,再次將淘寶網列入“惡意市場”名單;

2016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在加入國際反假貨聯盟一個月後突然被暫停會員資格;

2016年10月,淘寶網等10家中國市場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名單。

這一長串的名單背後,“假冒偽劣”品的肆虐可見一斑。難怪王興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淘寶是怎麼發家的。

或許王興更想說的是,假冒偽劣問題,拼多多未必比當年的淘寶嚴重。

黃崢創建拼多多的初衷就是建立一個能夠惠及四五線城市和農村人口的平臺,這樣的定位,決定了拼多多產品的低價,當然也只能低質。只是黃崢沒想到,上市之後,因為平臺產品品質問題會被持續炮轟。

|| 一味指責拼多多“假冒偽劣”是射錯了靶

有學者認為,按照電商在中國發展的速度,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是發展中國家必然經歷的階段。然而現在,不管是用戶還是媒體,都將假貨歸罪於電商。細想一下,這樣粗糙的歸罪,無疑射錯了靶子,怪錯了人,忽略了問題的關鍵。

製假售假行為一直存在,在電商崛起之前,假貨多充斥於三四線城市、農村地區。在電商崛起之後,因為快遞的便捷,商品流通渠道變得暢通,商品可以銷售到全世界。假冒偽劣產品搭上電商的便車,被銷售到每一個角落。

可是消費者口中的“假貨”,大部分都有官方註冊文件,有合法的資質,比如康帥傅,超熊這樣的產品。這也是黃崢稱其平臺產品是仿品,而非假貨的原因。

這些仿製品被質疑,首先應該質疑這樣的品牌如何能拿到商標?又是為什麼會被許可生產?

拼多多作為一個平臺,所起的作用是審核,審核資質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按照常理不應該拒絕。所以完全拿拼多多的假冒偽劣產品說事,對於平臺方的拼多多其實沒那麼公平。

熊貓資本李論曾表示:“為了學習,我自己下單買了臺電視機,驗貨後除了名字比較接近外,產品還是不錯的,相關資質也都有,所以既然PDD是個平臺,那賣的貨只要是正規合法的,不至於大家都這麼diss吧!”並表示:“努力做到客觀看待市場,不要屁股決定腦袋,杜絕酸葡萄心理,否則永遠沒機會投到牛逼公司。

|| 被diss的“假冒偽劣”產品滿足用戶需

所以,拼多多的產品是否真的像大家diss的那樣不堪?可能這個問題,拼多多的用戶最有發言權。

打開拼多多的界面,隨便點一個商品進去,追加留言大部分都是物美價廉。畢竟用500元的價格,買到一臺智能液晶電視,已經改善了很多家庭的生活質量。對這部分人而言,使用什麼品牌不重要,需要的東西能夠買到才是關鍵。

所以黃崢認為拼多多做的事情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現在的拼多多無疑實現了這樣的“消費升級”,確實給大部分處在金字塔底層的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

拼多多,你们都看错了

拼多多正是面向特定的用戶群,按照適合的定價,提供適合的產品,通過適合的渠道,開展適合的促銷。不管這種消費是大眾口中的“消費降低”還是黃崢口中的“消費升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

正如網友薦見所言:“拼多多為什麼成功?其實就是‘沉默的大多數’的力量。拼多多的客戶在金字塔最底層,雖然卑微卻數量龐大。他們的需求並不比你少。你想要的他們也想要,只是支付不起罷了。假貨橫行是因為有巨大的需求,而不是因為有了拼多多。拼多多隻不過精準的把假貨和需要假貨的人匹配了起來。拼多多的危機公關並不是要安撫吐槽者,而是希望別把監管部門吵醒了。消費升級了那麼久,中國基層消費能力為什麼還是老樣子?拼多多的繁榮,其實就是中國基層消費能力潰敗、整體經濟外強中乾的寫照和實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