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爲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當詩和遠方最終定格,你尋找的說不定僅僅是一方小院。出走半生,歸來仍懷赤子,這樣的生活傳奇,很多時候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兩個北京人,走遍了半個世界,卻把自己交付給了一座川西小院。距離成都30公里的洛帶古鎮,因為當地的客家文化而獨具特色。如果不是張欣兩口子,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洛帶旁邊的博客小鎮竟然就是“博大精深客家文化”的意思。

在博客小鎮中,包含了晉派、徽派、川西派和海派四大門類的建築風格,這樣富有衝擊力的搭配一下子就擊中了張欣。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張欣的小院名叫厚齋·友竹,大門口題寫著“厚齋”的匾額,不少人看了都說這字兒瞧著眼熟,原來這題字出自魏向陽老師,他另外的作品成都人絕對不陌生,大名鼎鼎的“散花書院”就是出自他手呀。

進入厚齋,其實你很難定義這裡到底是中式還是西式,有時候看著材質明明是中式,表現手法卻是北歐的簡潔線條。張欣對此頗為滿意,這樣中西傳統文化的傳統四合院,一如他前半生的軌跡。

張欣10歲學芭蕾,17歲加入法國青年芭蕾舞團,演出的腳步遍及全世界,我們想得到的經典芭蕾舞劇,什麼《睡美人》《灰姑娘》《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等等,張欣都跳過,很多還是獨舞演員,擔綱挑大樑。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2010年,當了13年“法漂”的張欣回到母校北京舞蹈學院任教,在這裡,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王新慧。多年的芭蕾生涯,有輝煌有也有傷痛。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消耗的不僅是青春的熱血,為了練習,張欣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病——食指斷過韌帶,腳部粉碎性骨折,肩膀和腰部都做過手術。可這對芭蕾夫妻,卻選擇在別人眼中的事業巔峰期,放棄了學院生涯,走出象牙塔。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想給自己一點空間,一些時間,去體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大概是很多人的夢想,可是真的做到,卻著實不易。張欣兩口子就這樣從北京出發,輾轉了半個中國,一路走走停停,最後卻留在了成都。

一對芭蕾夫妻,卻把一座川西院落經營的有聲有色。小院的中心,放置了一排水泥燈,川西常年溼潤,經過一年的雨水潤養,水泥燈上生出一層不規則的青苔,反倒透出質拙淳樸的意味來。張欣說,“每十年,你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物件也是一樣。”有時間的催化,更有內心的不斷思考。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厚齋當中,有一個前廳,可以喝茶、看書,也可以休息發呆,中間是中庭,夏天有水,冬天則有四川人最喜歡的竹藤椅。除了廚房餐廳和五間客房,讓厚齋與眾不同的,便是一間芭蕾舞教室,妻子在這裡做芭蕾舞教學,不少學生慕名而來。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張欣自認是個標準的吃貨,在法國演出的時候,常常住在地板吱呀作響的千年古堡,只要一有機會就往廚房鑽,偷師學藝,做得一手地道的傳統法餐。

法漂13年的芭蕾演員,辭職花光900萬隻為在川西古鎮有個家

把川西時鮮融入法式沙拉,配上地道的波爾多農家菜和地道紅酒,這樣的小日子,可以慢慢地一直過下去吧。

厚齋·友竹

地址:博客小鎮3號地塊16-3 洛帶鎮三峨街998號

電話:18601128433

轉自: 更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