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購物需謹慎,索賠維權請記住這幾點

微信朋友圈購物需謹慎,索賠維權請記住這幾點

近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原廠代理“面膜、精油、電子煙、乳膠枕、塑形內衣……”等各類產品,銷售額喜人,加入三個月就可以喜提“豪車、房產、五百萬”,這是人們對微商的調侃,這種利用互聯網空間,藉助於社交軟件推銷產品的模式,已經滲透到很多人的生活中。相信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都難免會有銷售商品的廣告,不可否認在微信朋友圈中購物,會有很多實惠又很不錯的商品,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微信購物中存在的一些瑕疵與詬病:假冒偽劣產品、惡意欺詐、維權艱難……

在很多微信朋友圈銷售的商品之中,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一些廣告宣傳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商品,或者一些假冒偽劣商品,甚至還會出現付錢後收不到貨的情況。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面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如何來維權:

第一,微信朋友圈是社交媒體,即便很多人已經把它當做商品買賣的平臺,作為平臺的經營者,他們是否有對這些交易的監管義務呢?據瞭解,其實微信平臺每年都會受理上萬件類似的投訴、舉報,“微信違規行為舉報受理綜合服務平臺”就是專門受理相關投訴的部門,很多投訴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協調處理。網絡交易平臺明知或應知賣家侵害買家合法權益而未採取措施的,或不能提供商家真實信息的,可向交易平臺索賠

第二,如果是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的“微店”進行購物的,可採取以下步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收集、保留證據。用手機從各角度拍下假冒偽劣產品的照片,將與賣家的聊天記錄截圖,以備投訴時使用。

(二)聯繫賣家進行退換貨。

(三)向微店所在地工商部門或消協組織投訴。

(四)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機關報警立案(銷售行為確實構成詐騙並達到5000元以上的就可以以詐騙罪立案)。

第三,微信朋友圈裡的代購和自然人的買賣是不受消協和工商部門保護的,消協對微信朋友圈代購和自然人的買賣的投訴是不受理的。另外,如果從事海外代購的人沒有辦理工商登記,就很難認定代購人就是經營者,買賣雙方一般都沒有簽訂的買賣合同,買賣雙方屬於私下交易,工商部門沒法介入,投訴也就很難被受理。一旦出現糾紛,難以適用新《消法》的規定。想要通過民事訴訟來解決,證據又很難蒐集,而且一般交易涉及的金額不大,相比較訴訟的成本,都會令人望而卻步。

因此,購物最好還是選擇實體店或正規網購平臺。如非要在朋友圈購物,一定要多個心眼,即便是熟人,也要核對清楚其銷售信息。對於陌生賣家,更要提高警惕。

在這裡也要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在購物時遇到上邊的幾種情況,留存證據很重要,務必做好以下幾點:

(一)穩定個人情緒,著手收集證據;

(二)瞭解對方是否真的騙財不發貨,還是延遲發貨;

(三)轉賬記錄先截圖,必須要有對方已收款的標識,轉賬備註寫清楚交易內容、金額等信息;

(四)與對方交易過程的截圖,包括付款、對方承諾發貨及商品信息確定等內容;

(五)餘對方交流過程中,儘可能問清對方真實信息,儘可能直接轉賬至銀行卡,因為銀行卡信息一般不會作假。

微信朋友圈購物需謹慎,索賠維權請記住這幾點

專業:法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