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了,尾苗的飼養還不趕緊?

今日立秋,龜苗出殼開始進入收尾期,但秋季出殼的龜苗體質相對較弱,尾苗養殖問題困擾著部分養殖戶,尾苗究竟該如何管理?小編總結了一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立秋到了,尾苗的飼養還不趕緊?

尾苗出殼後立即進入溫室養殖

稚龜嬌嫩,進入溫室內一下難以適應高溫、高密度、高汙染的環境,為逐步適應環境,必須將溫室池水溫與剛出殼環境保持一溫度致的基礎上開始加溫。特別注意要慢慢升溫,每天只能升高1℃,如果放養時溫度為25℃,要經過5天左右逐步將水溫升到養龜所需要的最佳水溫30℃左右,然後恆溫控制,水溫切勿忽高忽低。

立秋到了,尾苗的飼養還不趕緊?

放養初期的7天內,是稚龜進入溫室的敏感期,如果溫度控制不好,造成溫差太大,巨大的死亡損失將是必然的。在加溫初期,最好採用自動加溫控溫裝置,以便控制溫度,通過微調逐步升溫。還要特別注意的是稚龜下池後的水位控制,初期不宜太深,從10cm水深開始逐步加深,蓄水過深極易造成稚龜死亡。

餵食注意少食多餐,防變形

在尾苗出殼後20天內,儘量餵食豬肉、魚肉、蝦肉、紅蟲、黃粉蟲等高蛋白食物,這樣更利於增強尾苗的體質。如果尾苗出殼後不願意開口吃東西,可餵食0號飼料使其開口進食。

立秋到了,尾苗的飼養還不趕緊?

20天后,停止餵食上述高蛋白食物,轉餵魚漿加熟南瓜或熟紅蘿蔔。餵食過高蛋白質會使龜苗變形,養殖戶要注意控制高蛋白質食物的量。尾苗的餵食頻率是每天2-3餐,少食多餐更利於苗的成長。

體型差異較大的苗分開飼養

尾苗在溫室的整個養殖過程要注意觀察龜苗的生長情況,並及時根據龜苗體型的大小分開飼養。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體型較小的龜苗被體型較大的龜苗欺負而沒有足夠的食物導致體質變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龜苗咬尾。

溫室消毒

立秋到了,尾苗的飼養還不趕緊?

放養前對養殖池、工具和稚龜要進行嚴格消毒,同時亦可在溫室放一瓶開封了的醋,使醋在溫室慢慢揮發消毒,每月更換一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