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論壇上的印度製造業問題

最近“外國知乎”的quora有一個答案在熱搜火起來。

https://www.quora.com/Why-are-manufacturing-costs-higher-in-India-compared-to-China

排名第一的回答分別說了這麼幾個問題

  1. 電力問題
  2. 補貼農民問題
  3. 勞動力成本問題
  4. 運輸成本問題
  5. 官僚問題
  6. 反大型企業的問題

很巧的是,我在知乎上回答的很多東西和這個有驚人的相似,我們一個一個剖析一下。

國外論壇上的印度製造業問題

我們把電力問題,運輸問題,歸咎於一個,這叫“基礎建設問題”,實際上製造業需要的基礎建設絕對不僅僅是電力和交通,它包括萬象,只不過在印度,電力和交通問題非常突出。

發電:印度的發電企業以極低的價格在向農民和居民供電,使得發電廠根本無法收回成本,而電力損耗又佔據了總電量的24%,偷電和免費用電佔據10%-15%,對比中國的損耗只有7%,而印度的發電有59%是依靠煤炭,而煤炭的運輸又依賴交通,這樣陷入惡性循環,實際上印度電力成本要比中國高約35%左右。

交通:印度在90年代末期才開始所謂的“國家公路發展計劃”,簡稱NHDP,到2013年,國家公路(以後簡稱國道)總長7.9萬公里,真正能稱得上“高速公路”的僅1000公里左右,兩車道的佔據5萬公里,其他是4車道,雖然國道僅僅佔據全國公路總長的2%,但是承擔了40%的運輸,而印度的公路運輸又佔據了總運輸量的63%,高於中國的46%和美國的42%,從成本看,印度公路運輸價格比美國公路高30%,比美國鐵路高75%。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沒有人來投資呢?

中國的公路建設很多是PPP模式,即政府和私營企業合作進行基礎建設,所以有“收費公路”,儘管這種模式曾經廣受詬病,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種模式對於吸收民間資金以及迅速擴大基建是有好處的,那麼為什麼印度沒有采取這種模式呢?

第一 徵地困難。雖然莫迪政府曾經在2013年搞出了《土地徵用法案》,但是方案太過於複雜導致徵地問題反而更加嚴重,雖然銀行可以為土地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土地卻不能在承諾的時間內準時交付,導致印度出現大量的爛尾工程無法施工。

第二 項目審批困難。由於又以環境審批最為嚴重,而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利益往往不能趨近一致,互相扯皮,缺乏協調。

第三 私人開發商問題。由於基建投資風險比較大,所以很多開發商粉飾項目成本,通過項目現金流以外的方式收回投資,這樣會導致政府私營特需經營公司之間的矛盾,然後印度又是一個法治國家,結果導致訴訟不斷,拖拉完工時間。

第四 政府無法兌現承諾。印度政府曾經承諾,煤礦壟斷企業向發電廠提供足夠的煤炭,達到發電廠使用85%,由於政府的承諾,結果發電廠開始擴容,結果擴容以後,印度煤炭公司無法向電廠提供足夠的煤炭,結果導致電廠長期不能滿負荷運轉,投資失敗,無法償還債務。

第五 競價招標問題嚴重,招標程序設計的不完善,投標人不負責任競標,導致很多流標,而競標上的企業又動輒以“不可抗力”要求更改合同,導致司法拖拉,拖延施工進度。

而印度又有司法胡亂介入問題,銀行不負責任的融資問題,銀行負擔過重的問題等等,莫迪很想改變目前的態勢,但是改革土地法已經連續三次失敗了,對印度基建的問題,怕是不能太樂觀。

那麼按照答案所說的反大型企業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這牽扯到印度的一個經濟管制問題。雖然在1991年的印度經濟改革放鬆了對產品的管制,但是實際上市場壁壘依然很高,實際上早在2013年,沃爾瑪因為管制問題和印度鬧翻,最主要的問題是印度政府希望沃爾瑪採購印度中小型企業30%以上的產品,而對於沃爾瑪這種跨國集團來說,全球採購是必須的,哪個地方價格低自然去哪裡,這樣沃爾瑪就和印度政府形成矛盾了,很顯然,印度的成本比中國高得多的多。

這背後其實是由印度的選票政治決定的,印度小商販,小的物流公司等等這種零售業的產業鏈人數高達5000萬人左右,印度各大黨派根本不敢得罪他們。

印度的反傾銷法是世界上最嚴厲的貿易保護法規,印度市場的國有比例比中國還高。

官僚問題

這個官僚問題恐怕還不是這名印度人寫的那麼簡單。

印度的情況是“政治分權,經濟集權”,簡單的說各邦是自由選舉的,但是各邦對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撥款又依賴,地方官員不會因為地方GDP增長而受到獎勵,而一旦接受了長期的基礎建設投資,反而成為地方官員的困境:他們無法從基礎建設裡面得到晉升的好處,卻要承擔失敗的危險。這使得官員們根本沒有動力去發展經濟。

地方官員在地方任職的期限一般都很短,由於印度比較民主,所以只要牽扯到基礎建設,都會有 一大堆的團體來干涉,包括環保團體,勞工團體,農民團體等等,各個團體只會從自己利益出發,一般西方國家對於這個的解決辦法大部分就是團體協商或者政黨協商,但是印度怪就怪在印度的街頭政治異常發達,拖沓的決策導致製造業成本高昂。

實際上以莫迪為首的人民黨表面上是以宗教凝聚,實際上是企圖在政治上集權,通過政治集權來打通社會不暢,不管是人民黨也好,國大黨也好,無論哪個黨集權是對印度有好處的,目前莫迪在稅收改革上已經取得成效,即在全印進一步統一稅率,這對產品流通有極大的好處,下一步大概是關於土地改革以及勞工法案,只要這兩個魔咒破除了,印度經濟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由於作者沒有提到關於勞工法的問題,所以我也不多說了

那就祝莫迪姬前途光明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