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看桃花杏花,“文艺男”会说什么?

1、张先:比欧阳修大17岁的著名“大V词人”

欧阳修一代文宗,从内心深处,可能不太容易把某位舞文弄墨的人放在眼中,可是欧阳修,非常崇拜一个叫张先的人。

张先,比欧阳修大十七岁,靠写风花雪月的香艳浮华之词,成为名重一时的大v。

这位张先有一个特点,就是活的长。“一树梨花压海棠”,说的就是他的故事。他八十岁的时候,买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跟苏东坡之间闹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传说。[ ]

张先跟欧阳修一样,也是进士出身,但是,做官做的不好。在浙江当过县长,在首都开封当过刑部的司长,当时的司长叫郎中,欧阳修给他起过一个雅号“桃杏嫁东风郎中”,这个雅号中的“郎中”,就是他的官职。

2、一个老男人,观赏桃花杏花,一兴奋,以小女人的口吻,写了一首打动欧阳修的词

“桃杏嫁东风郎中”,出自张先的一首作品,他的一首叫做《一丛花令》的词: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闺怨词,就是闺中女人抱怨自己孤单零丁,不见情郎。

这些词,几乎都是男人写的,而且是老男人写的,站在妇女的角度,诉说她们的苦闷。欧阳修的偶像张先先生,是个站在女人角度,写闺怨词的高手。他写的这首词,可谓闺怨词的代表作。

你不妨碍把这首词,理解成一个情景剧:

一个丈夫远离故乡的少妇,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登上村头的高地,瞭望远处,看看自己的情郎有没有回家?

那时候,没有微信,没有电话,也没有电报,看丈夫有没有回家,只能跑到村头眺望。

遗憾的是,这一次,跟往常一样,远处连个人影都没有。想当初,丈夫刚走的时候,骏马奔驰,呼啸而去,身后,尘土飞扬。而今,春天的景象一片和静,鸳鸯在 池塘戏水,双双对对,小船在水中,南南北北,你来我往。

这位思恋丈夫的妻子,就这样站在高台上,一会儿凝望着远方,一会儿看到身边的景象,直到夜幕低垂,一弯斜月镰刀一样挂在天上,低低地照着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窗帘,那种孤寂杀人一样的感受。

突然间,这位妻子无限离愁涌上心头,特别的难受,心下生出无限的怨愤,觉得自己,还不如桃花杏花。这些桃花杏花,在青春即将凋谢的时候,还能听从春风这个媒婆的安排,飘零到他处,寻找出一个归宿。难道,我的命,连草木都不如?

于是,她忿忿说道:“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这首词,就靠这句话,打动了欧阳修。

欧阳修觉得,这句写的太好了,就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叫“桃杏嫁东风郎中”。

3、听说偶像来访,欧阳修赶紧出门迎接,激动得鞋子都穿反了

那个时代,诗词的传播,要比人和人之间见面容易的多。

欧阳修久闻张先的大名,欣赏他的作品,但是无缘得见。有一天,有人告诉他,张先从南方来到京城,要来拜访你。欧阳修一听,兴奋的不得了,激动得鞋子穿倒了,赶紧跑出去迎接他。

范仲淹的重孙,在纪录祖辈往事的私家历史[“《过庭录》”]中,说过的“倒履迎之”,指的就是这件轶事。

欧阳修和范仲淹私交非常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当御史的时候,抨击欧阳修在濮议之争中不顾原则,讨好皇上,弹劾他。欧阳修对这个事情特别的伤心,他说我和你爸爸范仲淹那么好,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范仲淹的儿子则认为,他们之间有公仇,无私怨。

由此可见,范家几代人和欧阳修都有交往,范家子孙说的欧阳修的故事,应该不是没影的事。这个“倒履迎之”的故事,很可能是真的。

这个故事,借用了“倒履迎客”的典故。你知道这个典故,就可以推知欧阳修对张先多么崇拜。

履,就是鞋子。

倒履,就是把鞋子穿反了。古人在家的时候,不穿鞋子,坐在地上,出门的时候,才把鞋子穿上。一个人出门的时候,如果不慌不忙,鞋子就能够穿的工工整整,如果你很急切,就可能会把鞋子穿错了。

倒履迎客,说的是东汉时期蔡邕的故事。[蔡邕,就是曹操崇拜的才女蔡文姬的爸爸。]

蔡邕这个人非常有名气,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闲的时候还会弹琴、作诗。

很多人仰慕蔡邕,纷纷前来拜访。乘车的,骑马的,把他家门口的那个巷子,堵得严严实实。

有一回,有个叫王粲的客人,来他家拜访。

蔡邕听说王粲来了,兴奋的不得了,赶紧从床上跳下来,急急忙忙的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因为太兴奋,太激动,太慌张,把右边的鞋子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趿到右脚上,而且两只鞋子都穿倒了。

倒履迎客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表明某人听说自己敬仰的偶像来了,喜出望外。欧阳修听说张先来访,也是喜出望外,马上出去迎接。

4、欧阳修是个“两面派”,既要做一代文宗,又要做妓女们热爱的词人

欧阳修崇拜张先,当然不限于这首闺怨词。张先留给我们的诗词,将近200首,无外乎“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琼瑶的“心有千千结”,就是他的原创。

张先,不但词写的好,画也OK,反正,会玩,但是,跟欧阳修不一样。欧阳修成名成家,靠的不是香艳之词,是历史著作,是宏大的议论,是严肃的《诗经》研究,这张先,不是这样的,写的多是男男女女那点事,幸亏程朱理学还没来得及诞生,否则,一个哥啊妹啊多流行歌曲作者,怎么受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待见?

欧阳修那时候,地位不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按理,与张先不是一路人,但是,欧阳修抛开庙堂之上的宏大叙事,跟张先就是一路人。

张先写十几岁的小姑娘,欧阳修也写十几岁的小姑娘;

张先喜欢“一树梨花压海棠”,欧阳修也喜欢;

张先给妓女写词,欧阳修也给妓女写词;

张先喜欢吃喝玩乐,欧阳修也一样。

是不是宋朝文人都跟张先一样?

不是!司马光不是,王安石也不是,他们跟欧阳修一样,都是“一代文宗”,但他们一心想着工作,只做圣贤,不思禽兽。

站在那个时代,欧阳修算不得一个有毛病的人,怎么说呢,是一个正常的人。司马光王安石不正常,他们都是伟大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明后天,双休日,大家观花赏景,就不要惦记着伟人了,没毛病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