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寫給山鋁的歌,大門向東200米……

這是歌手賈文愷唱給自己童年的歌,也是唱給山鋁的歌。

他說:關於童年的記憶停留在一個叫做山東鋁業公司三分廠新村的地方,那裡充滿了濃重的工業氣息,在我的記憶中那裡的人們都相互熟知。

1998年,上高中離開了那裡,二十年來再也沒能生活在那裡。那個地方就像一座有魔力的城堡,總是會在某個深夜闖入夢境裡。

2016年春節,在我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望向那個曾經生活了十五年的宿舍區,一片蒼涼。有些地方,再也回不去了。有些人,再也找不到了。

寫下這首歌,送給美好的童年。

大門向東200米,埋藏著我永遠也無法忘懷的童年。曾經幻想未來的模樣,只不過是如今喝著啤酒感嘆著的身材。

下面這些關於山鋁的文章也許你都讀過

今天聽著這首歌,再讀一讀吧!

我的家鄉是山鋁

人們都說自己的家鄉在山東、或者山西等等,說地名的多。而我的家鄉卻是在山東淄博市張店區南定的山東鋁業公司,一個國有大型企業,最早叫501廠。

之所以叫501廠,是因為當時這是中國第一個生產金屬鋁的國營單位,加個代號是產品用於軍用飛機的緣故。隨後就有了502廠、503廠等,在其他省份。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署名501廠的全家福照片)

501廠下設幾個分廠,還有自己的醫院、學校、幼兒園、俱樂部、招待所等,像是一個小社會。其中學校有3個小學、3箇中學、1個職工大學、一個職業中專。

學校的劃分源於宿舍區的不同,我當時畢業於山鋁第二小學,俗稱二小。二小是設在南宿舍,相對於西山的第一小學和礦山的第三小學。

南宿舍緊靠著2個村莊,崔軍和南定。當時我們住在工廠的平房宿舍裡覺得很了不起,是紅磚砌的磚瓦房,比農村的土房子好多了,還有專門的廁所在街區的中間。和崔軍、南定兩個村莊相比,工農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這還是1968年到1979年的時間。當時農村用馬車、手推車,公社有拖拉機。而我們則用自行車出行、鐵的手推車搬運一些煤炭、地瓜等貨物。工廠還有汽車每年送單身職工回家過年(貨車改裝一下,加上篷布),坐公共汽車去張店市裡逛逛。

我們家的對面就是一望無際的農田,夏天、秋天是漫過人頭的玉米陣,到春天則是時時飄香的麥浪起伏。農民珍惜糧食,到了收穫季節都派人看著農田,不讓人進入。因為這些農作物是他們的命根子,生活來源。

我們的宿舍距離農田有20米的距離,中間有一條3米寬的小路,然後就是一塊空地。由於我們家住第一排,便把這塊空地種上了向日葵,以後又種了蔬菜、綠豆、玉米等,但是主要以蔬菜為主。我記得當時的西紅柿、黃瓜、茄子、芸豆、韭菜等是細菜;而扁豆、絲瓜、山藥豆、吊瓜等由於產量大,叫做粗菜。也曾經種過西瓜、石榴,但是還是以天天需要的蔬菜為主。

我在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表現一般般,直到三年級的一次上黑板。上黑板是老師出題讓同學在講臺上向班級裡的所有同學運算,默寫等。我們的班主任是從工廠裡來的工代表,教數學。他讓我上黑板做數學題,我的表現特別突出,隨後我就被任命為了班級裡的學習委員。這是我的學生生涯中第一次成為班幹部,以前連小組長都沒有做過。

學習委員一個重要工作是每一天收作業然後交給老師去批註。我對作業特別頭疼,不願意做。每一次收作業我都不收自己的,自己為聰明。有一天老師把我叫出了教室,說你不用來上學了,你被開除了。和我同時開出的還有另外2個同學,他們是由於其他的原因。

我們三人從此開始了為期一週的遊蕩、輟學。為了不讓家人知道,我們每天到學校門口集合,今天轉一馬路,明天去六馬路;上午在馬路邊玩遊戲,下午去某一個人家閒扯。最後一天是週六,我沒有出門,而是趴在床上嚎啕大哭,委屈。爸爸不知道怎麼回事,趕緊過來問我緣由。知道事情後他領著我來到學校,向老師賠禮道歉,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同意我下週一來上學。

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輟學、逃課,從此我也就再也沒有逃過作業。

我的女兒小的時候是我媽媽帶大。媽媽說過,小孩子有錯誤不要緊,只要馬上糾正、改過。小孩子就像是一棵樹,小的時候有一個小枝子,要及時剪掉,這樣主幹才能成長壯大。小枝子不修,到大了就麻煩了,難以改過了。我的女兒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有自理能力的優秀大學生,以後也一定會超過我,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我們小學的體育老師記得的有兩個,一個叫田老師,一個叫小王老師。田老師一副銅板面孔,帶領著學校的乒乓球隊。小王老師人長得帥氣,只是沒有幾年就去讀大學了。後來我們知道他是被保送到了大學的工農兵學員。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小學時中國的乒乓球是所有體育項目中最突出的,在全國推廣、開展。我們如果能夠進入校隊打乒乓球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當時最便宜的乒乓球拍是光板的,沒有膠面。稍微好一點的是一面粘有海綿的球拍。很多同學都是拿著光板打乒乓球,球檯就是外面露天的水泥臺,中間用幾塊磚頭隔開。二小的體育項目中,乒乓球是最突出的,這主要是得益於田老師的任教。田老師是山東省乒乓球隊的教練,來到二小後建立校隊、建設乒乓球檯、組織學生練習等,使得二小不但每個人都會打乒乓球,而且學生中出了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進入到省隊、市隊打乒乓球,成績可圈可點。我也說不上是為什麼,我在學校中總是體育不好,別說選上校隊的乒乓球隊員,就是下課大家一起打乒乓球,我也是輸多贏少。總的來說,我的體育項目總是沒有值得一提的。

小王老師帶我們跑操、列隊、跳馬等,他走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後來他的新婚妻子來到了學校,做了我們的班主任,教語文。她叫呂老師,一直把我們送到了初中。到了現在,幾十年過去了,我在馬路上一眼就能認出呂老師,不會認錯的。

小學的日子平平淡淡,沒有什麼波瀾,但是在記憶中,那是我們成長的開端。

小的時候身體素質就算不上好的,每一次體育課都不太願意上,每一次學校運動會都沒有我的項目。到了中學時候,自己也覺得應該鍛鍊好身體,以便有充足的精力上課、自習。

我家是山鋁宿舍區的最南端,前面20米就是一望無際的麥田、玉米地。在田地的左右各有一條小路通往南方,據說是通往漫泗河村。小路是一條馬車路,以後也走拖拉機,是為了農民耕作時用的。聽大人說這兩條路在很遠的地方是相通的,但是要繞一個大圈。

一天的早晨,我起了個大早。穿上運動服,稍微洗了一下就沿著左邊的路向南面跑了進去,打算最終要沿著這個大圈跑下來。第一天跑了很短的距離就累得不行了,沿著原路走了回來。衣服全都溼透了,衝了一下涼,接著去上學了。晚上回來很累,早早就入睡了。

第二天,接著早起、穿上運動衣按照前一天的路線繼續跑步,找到了昨天折返的地方,堅持繼續多跑了一段距離,再折返走回家。就這樣繼續下去,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都不斷進步,知道有一天估計跑到了這個大圈的中間,沒有折返走回來,而是繼續往前走繞回了家。這是第一次完整的跑步加走路完成了這個路線。

往後每一天我就多跑一段距離,加上走回來,最後終於跑步完成了這個路段。當我完成這個計劃時,自己的體質有了明顯的進步。隨著以後跑步呼吸的調整,使得自己喜歡上了體育運動,為以後的羽毛球、籃球等運動打下了基礎。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山鋁記事:從大西門到東望山

大西門

在山鋁有這樣一個門。

走進這個門就意味著你的身份發生了改變,走進這個門,就意味著你將成為當代中國鋁業工人的一員,60年來,不知有多少風華正茂的青年從這個門內邁進,又有多少兩鬢斑白的老年從這個門內走出。

60年前,一場罕見的大雪覆蓋了魯中平原,從膠濟鐵路線張店火車站緩緩駛出幾輛馬車,艱難的在風雪瀰漫的道路上跋涉著,短短5公里的路走了整整兩個小時。車上坐著一群人,他們是膠東兵工廠的技工,在此之前,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為解放大軍造槍造炮,隸屬於華東野戰軍後勤部。大車最終在一個叫南定工場的地方停了下來,車上的那群人徑直走進這個工場,走進工場的大門,由此拉開了中國鋁工業建設的帷幕。他們走過的那條路後來被叫做五公里路,他們走進的那個大門被稱作五公里路1號——山東鋁廠。

每天清晨,居住在山鋁各個小區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在同一個時間匯聚到大西門內,人們快速的穿過大門,奔向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始一天的工作。儘管,人們的年齡、崗位、職業各不相同,但人們擁有同一個名字——山鋁人。

不光清晨,每一個黃昏、每一個子夜從事倒班作業的山鋁員工都要經過這裡,60年來,大西門見證了無數的日月星辰,它最懂得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赤泥堆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裡是赤泥堆,山鋁人親切的管它叫“金字塔”,因其外形酷似埃及的金字塔而得名。實際上它是氧化鋁生產的廢渣。

在他龐大的身軀之下覆蓋那個有著詩一樣美麗名字的村莊——仙州,豬龍河從他的腳下流過。

1930年臘月的初二,剛剛嫁到崔軍村不久的我姥姥一早從家中出發,準備回孃家去,我姥姥的孃家,也就是我的老姥姥家,是一個叫昌城村的地方,位於豬龍河中游偏南。

那一天, 大雪瀰漫,行至仙洲,漫天的風雪阻擋了我姥姥回家的行程,被逼無奈只得在仙州馬車店住了一宿,等到天亮後再繼續趕路。多年以後,我姥姥把這件往事告訴我的時候,我認為她的記憶出現了錯誤,因為我無論如何想象不出當時的情景,從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從崔軍村到昌城村騎自行車不過半小時的路程,就算是步行也用不了一個半小時,但我姥姥說的非常肯定。

崔軍村位於廠區南面,和南宿舍毗鄰,昌城村在赤泥堆東北,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莊。那時,山鋁廠區這塊地方是一片沼澤 ,由於地勢較窪,常年積水,蘆葦密佈溝壑縱橫,常有野狼出沒,她的東南面是泰沂山脈支脈東望山一帶,西面是玉泉山,往北則是張店, 地勢相對平緩,正好處在山區往平原過度地結合部上,豬龍河從中間穿過形成一小塊沖積平原。

1954年7月1日,山鋁正式投產,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產量逐年攀升,赤泥堆也開始了他長高的過程。

東望山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站在赤泥堆上,如果天氣晴朗,向東望去可以看見一片連綿的群山,那裡曾是山鋁的礦山所在地。這一片山,從地質學上講屬泰沂山脈,25億年前,地球上強烈的造山運動造就了這一地區儲量豐富的鋁土礦資源。

1919年,德國人首先在這一地區發現了鋁土礦。從第一次被發現到開採結束,經歷了近百年的光陰,整整一個世紀,也是當代中國地覆天翻的100年。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山鋁的歷史又與中國的近代歷史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這裡是灃水鎮北灃村,這座村莊的東面不遠就是東望山,這裡有一座的神秘的建築。和周圍的建築相比,它顯得與眾不同。整座建築,通體用青磚築成,哥特式屋頂上一枚十字架指向天空。這實際上是一座教堂,德國人在100年前修建。時過境遷,那時,德國人為什麼要在這裡修一座教堂,真正的答案無人知曉。100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山東半島為德國的勢力範圍,東望山的鋁土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其儲量之豐富為中國之罕見。這些或可成為引發後人聯想的證據。而後,隨著一戰結束,日本人覬覦已久的機會到來,取德國人而代之。也正式拉開了山鋁“建廠”的帷幕,那時,普遍的叫法是:南定工場。

今天站在東望山,首先看到的是第二赤泥堆場,它的前身就是東望山的鋁土礦開採場。60年不間斷的開採,已經讓這座山面目全非,把他叫成一座山已經極為勉強,它早已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巨大的礦坑,而後又用垃圾填埋,再然後,把垃圾處理掉打入赤泥,東望山有過的歷史是中國礦山開採必經的歷史嗎?他將走向何方?

山鋁人曾經用勞動和創造在共和國鋁工業的發展史上抒寫下可歌可泣的詩篇,山鋁不應該只成為陳列歷史的博物館……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來自濤走雲飛的博客,特此致謝!】

我驕傲,生在501!

圖 文 / 香樟樹

501——中國鋁業集團山東分公司。對於這個幾經更名的國營特大企業來說,我唯獨對“501廠”這個帶有軍工代號的名稱情有獨鍾。解放初期我們的父輩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建設這座國內唯一的有色金屬企業。從此,我們的命運與這座鋁城緊密相連。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們不能忘記他們,這張照片中不僅有我的母親(前排右二),或許有你的父親母親,他們是鋁廠上萬名建設者的傑出代表,他們為鋁廠的建設四處奔波,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硬是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在魯中這片熱土上崛起了一座鋁城,為我國的有色金屬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小時候沒有她們的陪伴,在耳燻目染和言傳身教中,他們的優秀品質卻融入了一代代山鋁人的血脈中。我慶幸生在山鋁,長在山鋁,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鋁人。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們從小出生在山鋁。這張1955年拍攝的照片,是我和姐姐。聽父母說我們很小的時候曾經在南宿舍住過。

我的記憶開始我們家住在西山,距離俱樂部最近的灰房子裡。房子向東是俱樂部,俱樂部南是我和姐姐一起度過幸福時光的幼兒園。俱樂部和幼兒園中間的樹蔭下,有個現在看來並不大的自由市場。房子北側是洗澡堂,再往北則是通往廠醫院的道路。家住在東頭,門口有棵大槐樹,每當週末總有人來到樹下坐著小板凳與在人事處工作的媽媽談工作,啦家常,親密的就像一家人,儘管她們當時說的什麼我並不懂得,但是那幅美好的溫馨的畫面,永遠都定格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人質樸單純,情真心順。

在五十年代末的計劃經濟的時代,生活一切都是那麼簡單方便,房子和所有的傢俱都是國家供給的,人們也沒有過多的利益訴求。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小時候傻傻的,爸爸媽媽不忘記給我們留下難忘的記憶。這張太有時代感的黃色照片,在當時也算是一種奢侈。那時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家裡所有生活打理和對我們姊妹的照顧都有奶奶承擔。冬天入睡前奶奶總是用熱水袋把我們的被窩溫暖,早起又會把棉衣棉褲在火爐上烤熱。我們小時候穿的鞋和衣服都是出自奶奶這位膠東女性的心靈手巧。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已經上幼兒園了,父親在山鋁醫院大樓的環形門廳處,用一部德國產135相機給我,姐姐和鄰家女孩潘傳玲拍的照片。父親從事物資供應工作,常駐北京,是我們周圍最見多識廣的人,他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接受新事物特快,記得高壓鍋剛剛問世,父親嘗試著用它在家裡為我們做各種美食。

我們家裡總有一些時尚的電器傢俱都是他從大城市帶回的。他從上海帶回的緞面花色被面用了幾十年,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當然攝影也是為數不多的父親所具備的能力。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也度過了一段幸福的童年時光。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是鋁廠第一中學九級七班的,因為我提前一年上學,在班裡年齡是最小的。中學開始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 和共和國的同齡人一樣,我們的中學時代經歷了國家的動盪,我的家庭同樣經歷了一場浩劫。父親被髮配山西陽泉礦,母親被打成所謂的"走資派"遊街批鬥坐牛棚。每當看到文革初期的這張紅衛兵照片,都會引發出那個時代我們家許多悲歡離合的故事。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照片中的小姐妹都是我們四合院住的鄰居,山鋁的四合院也許是最出名的前蘇聯專家設計的知名度很高的家屬宿舍,也是鋁廠保留時間最長的房子。當年鋁廠一些重要的活動都要經過這個大院,這個大院3號樓坐南,4號樓坐西,5號樓左北,6號樓坐東四座樓圍成。我們這幾個6號樓的孩子,現在除了我都當了奶奶姥姥了。其中辛文潔現在青島生活,徐萍姐妹現在哪裡生活就不得而知了。攝於1968年。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們姐弟四人生在山鋁,長在山鋁。姐姐出生在1952年,我出生在1954年,大弟弟1957年,小弟弟1959年。現在小弟一直堅守在山鋁。家還是在四合院改造後的原址處。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文革中我們家被迫遷至山西陽泉礦,我在陽泉一中學習生活了兩年。與這些山西的同學結下深厚的感情,儘管時間不長,她們在與我分別四十年後,千方百計再次找到了我。2009年我們得以在陽泉再次相聚。我也重返陽泉礦看了那座在生命中度過艱苦歲月的礦山和曾經居住過的小屋。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張小時候玩伴的合影是原鋁廠《前進報》攝影記者張鳳瑞叔叔拍的。前右為他的姑娘,前左是鄰居鄭麗芸。麗芸也是我們四合院一起長大的閨蜜。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們姐弟四個都是出生在鋁廠,只有小弟許斌在鋁廠工作時間最長,直到退休。這是在張店公園拍的照片,也成為我們四人青春時代最美好的回憶,我們儘管都六十歲左右,在每個家庭都重要位置都會看到這張放大的黑白照片,這是侄女許璐將老照片修改放大後送給我們每個家庭的禮物。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1970年12月進入山鋁二分廠,分配在機修車間當銑床工。和我同時分配到二分廠機修車間的還有於永年和丁青雲。於永年是鍛造工,丁青雲是鉗工。我師從杜恩祥師傅,賀長富是我們的車間主任,他也是我師傅的師傅。他們都技術高超,是技術革新的能手,他們鑽研技術的精神和能力現在的年輕藍領無法比擬(也或許時代賦予了現代人技術革新更智能的手段)。我的入黨介紹人是車間黨支部書記耿萬榮書記和班長耿殿禮師傅。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參加工作第五天,被厂部抽調總廠《智取威虎山》劇組。令我震驚的是這個劇組強大的演員和樂隊陣容,集聚了鋁廠各類藝術人才。主角全部AB角配備,樂隊40餘人,大多為高學歷人才。舞美道具燈光高手匯聚。加之總廠當年雄厚的物質投入,就連專業劇團的藝術指導也感嘆:渴望不可及。大半年的時間,我作為群眾演員之一,在這個集體中開眼界,受教育,豐富了人生的經歷。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受山鋁厂部委派,《智取威虎山》劇組前往山西陽泉礦慰問演出。陽泉礦離大寨幾十公里,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在文革那個時代是最響亮的口號。去大寨參觀學習,在當時是政治工作的需要。我們在大寨參觀展覽會,走進土窯洞,爬上虎頭山,感受大寨人戰天鬥地的大寨精神。照片清晰地記錄了當時大寨政治氛圍。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七十年代初是一個突出政治的年代,每逢節假日鋁廠都要組織全廠性的文藝匯演。這是1971年七月"慶祝七一"文藝演出的二分廠代表隊表演的節目。儘管與專業演員相比動作差別甚遠,但是一個個那個認真的神態透露出質樸與真誠。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1971年秋鋁廠開始籌備"淄博市一打三反巡迴展覽",我再次被調去工作。"一打三反"源於1970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國範圍內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開展的一場政治運動。其內容是: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反對貪汙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和反對鋪張浪費。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就展覽會的內容充斥著文革"極左思潮"。但就展覽會技術層面的資料準備,版面佈置到最後講解,整個過程的參與我受益良多。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展覽會開幕前夕,總廠領導前往展覽會聽取彙報並作最後的審查。照片中觀眾席的三位背影從左至右分別是時任鋁廠黨委書記王濤,廠長李寶石和軍代表於某某。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三位講解員留念。我是二分廠,小韓是四分廠,蘆惠琴是五分廠抽調的。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圖為在二分廠參加民兵訓練。這是在整流所旁邊的一塊空地,當時民兵輪訓也是常態,從各個車間抽調人員,十天半月的時間。記得當時的實彈射擊訓練用的步槍是三八大蓋和7.62型。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宣傳工作為當時年輕人提供了鍛鍊和提高的平臺,廠裡大門口的一排黑版,一個車間一塊。從稿件準備,黑版佈局,圖案美化,每週更新,重要內容實時更新。這裡不是戰場勝似戰場,無形的比拼非同一般。凡參加過此項工作的想必感同身受。同時,在車間的牆壁上,廠房的道路邊都留下了我們類似"抓革命促生產"標語口號的手跡。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分廠的廣播站是在廠宣傳科領導下的,我是業餘的廣播員。天天負責組織稿件,播出廠裡自己的新聞和好人好事。我的直接領導是科長名字叫王克仁,在此期間得到他許多關心和幫助。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廣播站里老式的電子管擴音器,電唱機,各種膠木和塑料唱片在當年都是非常時尚的,當然能夠親自操作它們也是非常有幸的事。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1974年三八婦女節,我被評為山鋁先進女職工,山鋁工會組織了座談會,鋁廠副書記劉洪喜,廠政治部主任徐竟生(我同學徐曉春的父親),廠工會吳美貞(我同學陳群燕的母親)和當年其它先進女職工參加。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已經忘記了這位師傅的名字,有印象的是,她的老公是我們當年的領導,杜連方書記。二分廠主要生產電解鋁,因為電解廠房的氟元素對女性生育的影響,南北電解鋁廠房工作的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他們每天有二角錢的生活補助,當時稱為吃保健,在當時算是很高的福利。因此廠裡的女性很少,且在附屬崗位工作。

當時就女性工作強度而言,企業流傳這樣一句話:重工業女性不重,輕工業女性不輕。在學徒期的裡我第一年的月工資是19元,第二年月工資是21元。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1973年全國批林批孔運動四起,隨一個特殊的事件來到北京。第一次到北京,一定要在天安門廣場留個紀念。照片中有鄒麗,蘆惠琴,另外的兩位男士一個姓孟,另一個記不清了。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是一張曾經在廠裡宣傳櫥窗展出的先進生產者照片。從車間被宣傳部門的人叫到會議室,找了一本當年最重要的《紅旗》雜誌擺拍了這張照片,從不自然的神態流露出了擺拍照片心中的不安。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二分廠機修車間團支部的年輕人。作為機修車間團支部書記,我和他們一起度過了難忘的青春時光。當時青年突擊隊和義務勞動就是團支部的代名詞。當然我也作為"鐵姑娘"榮耀一時。

我清楚地記得在毛主席和周總理去世的當天,大家都不約而同來到車間,開動機床及設備,一邊聽著收音機裡的訃告,一邊流著淚挑燈夜戰,默默地化悲痛為力量。和我同期的南電解鋁車間的團支部書記叫宋文清,北電解鋁車間的團支部書記叫劉雲鵬,後來聽說他們都成為山鋁總廠的領導。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我和逄志一都在二分廠工作,不在一個車間。二分廠的位置在崔軍公社附近,是距總廠相對獨立的一個廠區,上下班的路也相對遠一些,職工上下班除了步行就是騎自行車。我們是上下班一路的同行者。當年父親給我買了一輛永久牌2.6型鋼絲閘坤式自行車,每當下班後都會用棉紗機油把車子保養的油光錚亮,有時還會故意在下班的自行車隊伍中多捯幾次腳踏齒輪,讓大家聽到齒輪鏈條發出的流利的聲音,以炫耀自己心愛的坐騎。

在參加工作六年後,正值唐山大地震當夜,母親從外地出差回家,給我帶回來一塊瑞士的"梅花牌"手錶,當我還沉浸在無比喜悅中時,突然家裡的廚房內鍋碗瓢盆開始叮噹作響,傳來了大地震的信號。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鋁廠閨蜜~李莉。她曾經在一分廠化驗室工作,是除工作以外,無話不說的閨蜜。不管我們在誰家都可以吃飯和睡覺,在物資流通匱乏的年代,我們那時就會託人從上海天津或北京買來相同的服裝,讓其它同伴羨慕不已。

這張照片我們裡面的衣服是從上海帶回的花布中西式棉襖外衣,衣領處翻出的的確良假領子,是當時很多女性的必備,我們兩個的外套就是從天津買回的灰色毛花呢。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件我親自動手用白綠色毛線織成的"太陽花"的毛衣當年成為最愛。在鋁廠工作的六年中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那時所有的年輕人以清一色的工作服和的確良相伴。洗的發白的勞動布工作服上衣,的確良布褲子,腳穿一雙北京的白塑料底黑條絨布鞋,就是當時最美的搭配。

在那個用票證購物的年代,在那個追求美麗的年齡,能有一件不一樣的衣服是很多年輕女性的渴望。那時所有的毛衣毛褲都是親自動手織,而且千方百計花樣翻新,我還用專門的筆記本記錄下許多各種花樣的針法,也曾經有看著電影,二個小時織一兩毛線的記錄。我的這件毛衣織成後,至少有六個同伴穿著它拍過照片。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是和蘆惠琴專門去厂部大樓前拍的照片。那時候覺得厂部機關的三層樓內外太美了。樓外環形道路兩旁種植的冬青樹松樹綠樹成蔭,環形路中間分佈均勻的水池顯露的倒影,這裡彷彿就是山鋁最美的景點。記得一個週末,做好各種準備在總廠辦公大樓附近,用海鷗牌120相機拍了一組的紀念照片。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師妹~孫紹莉。她晚我幾年進廠,我們同跟杜恩祥師傅學習銑床。同時她也是團支部的組織委員。相同的追求與價值觀念使我們不是姐妹勝似姐妹。軍人家庭的根紅苗正和她自身的不懈努力使她進步很快,後來她調到區勞動局工作,直到退休。從我離開鋁廠至今我們保持密切聯繫。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樣的照片背景在當下不會被年輕人所青睞。那時我們的確把廠區和象徵企業的大煙囪作為一種美麗,在這樣的景緻中拍一張照片,把它與自己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一起。所以對美的理解及標準不能脫離特定的環境和條件。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山鋁醫院承擔了救治部分地震傷員的任務。在那個年代,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鋁廠黨委高度重視。不僅在物質上給予無條件的支持,為及時通報救治工作情況與信息,特別成立了一個報道班子,總廠宣傳部副部長李志秋為組長,我和四分廠小王(記不得他的名字了)參加的《抗震救災簡報》報道組。為我們專門制定頒發了特別通行證,在鋁廠醫院戒備後的傷員病房內外穿梭,及時通報救治工作的情況。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這是在總廠宣傳部外的平臺上拍的紀念照片。抗震救災簡報組圓滿完成任務後,我和小王也即將離開山鋁。1976年10月我到山東大學學習,小王也去了北京鋼鐵學院。大學畢業後,我被分別配到青島的大學任教。從此山鋁成為我一生中的難忘記憶。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儘管離開山鋁已經四十年多了,但是對鋁廠的情感始終未變。曾經為計劃經濟時期鋁廠的輝煌自豪,也為市場經濟時期鋁廠轉型擔憂,更為鋁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遺憾。尤其是退休以後常常懷念小時的玩伴和美好的小學時代。

回憶曾經學習過的第一職工子弟小學,第一職工子弟中學。想念那些和藹可親的師傅和同事,還有工作過的車間和廠房。有機會回到山鋁總想見見他們。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兩代山鋁人的情緣。今年五月回到鋁廠陪老媽,中學同學安寧知道後,第一時間告訴我,我要去看看你媽媽。安寧的媽媽今年92歲了,她和我媽媽一樣都是大半生奉獻給了山鋁。她說,我們一定和阿姨拍張合影,帶回去給我媽媽看看。我用手機的自拍杆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中傳遞了多少山鋁人的家國情懷啊!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回到鋁廠與我的中學同班同學安寧,李明英和喬桂芳相聚。還意外地見到了我的同事於永年,同學邱寶玉,還有張桂香。

在山鋁看到一草一木,就特別有感觸,每當回憶在山鋁生活的日子,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對自己說,山鋁,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給了你!你也同樣給了我一生中最寶貴的人生財富!山鋁,你是我難以忘懷的記憶!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衛星圖片

城市的發展總是一個過程,以往光輝亮麗的建築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破舊,飽含歲月記憶的山鋁片區正處在改造的邊緣。

據淄博易搜房產網瞭解,此次山鋁系統規劃(2017-2030)是由山鋁企業管理部具體負責,棚改建議方案已於上月進行論證,方案規劃效果圖如下: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此次改造結合山鋁社區規劃設計,建議山鋁片區改造分為四個階段進行,以此進行有序建設:

第一階段:開發商建設南六街、體育館北和職業學院北校區

第二階段:南宿舍2區及南宿舍3區拆除與重建

第三階段:山泉小區及南宿舍1區的拆除與重建

第四階段:北山小區、西山小區重建

这是写给山铝的歌,大门向东200米……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