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堵車是因爲道路規劃不好嗎?

烽火輓歌


堵車不是濟南的特例,堵車的原因也不能只用道路規劃不好來解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都是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當然啦,道路規劃是原因之一。

一是,車多了,私家車普及每個家庭已經不再能滿足市民需求了,有的家庭不只一輛車,現在幾乎是普及到了上班族的每個人,道路加寬的速度明顯和車輛增速不成正比,就更加重了早、晚高峰的壓力。

二是,道路管理,濟南之前存在一些斷頭路、瓶頸路等的規劃不合理,修建不完整的道路,而且在早晚高峰期間,交警對道路疏通的貢獻力不夠。還有市民指出紅綠燈佈局不合理,多條道路同時施工修理等問題,也是造成濟南堵車嚴重的重要原因。

三是,城市功能佈局,濟南市區面積大,且東西跨度大,西部新區居住的人們,需要到東部上班工作,居住地與工作地點距離不近,使人們步行,乘坐公交不方便。

四是,公交網絡線路有待改善,不能很好的服務市民出行,對交通的承載力和分擔力不夠。

四是,市民的出行習慣,電動車、自行車、三輪車、四輪車……各種車都能在道路上看見,不好統一規劃騎行規則,而且存在汽車等機動車停放在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佔用機動車道行駛、汽車頻繁變道加塞等的情況,不利於交通暢通運行。

五是,突發事件,陰雨等不好的天氣,交通事故,節假日市民的出行量大等的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將這些發生率不高的突發事件加在一起,發生率也不低了,加重了濟南的交通壓力。


濟南時報


中國堵城排行出爐 濟南排名中國賭城第一

11月27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發佈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中國堵城排行出爐 濟南排名中國堵城第一

在新一季的中國堵城排行榜中,濟南、哈爾濱、北京成為前三甲,成為今年第三季度三大“堵城”廣州、重慶、大連、長春、上海、西安、昆明躋身前十

報告顯示,排名第一的濟南,高峰擁堵延時指數達到2.065。據瞭解,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是指,城市居民在出行高峰時段平均一次出行實際旅行時間與自由流狀態下旅行時間的比值,指數數值越大,則表示擁堵程度越嚴重。

濟南堵車啥原因?道路規劃不合理成吐槽主要對象

堵車,是濟南人最頭疼的一件事。那堵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小編先來到了擁堵的山大路,濟南山大路,是對山大路科技商務區的俗稱。該商務區是濟南市最大的信息技術產品集散地,共有各類企業約2822家,從業人員35000餘人。

人機混行是擁堵另一重要原因

記者在這裡發現,山大路本身就只有兩個車道,所以平時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就非常容易造成堵車的現象。但是我們還發現,很多的私家車經常會把車停放在路邊,臨時停放的這個時候,就會造成這個擁堵更加的嚴重。

人員密集,早晚高峰車流量大,車道較少,違停,亂停現象嚴重,不可避免的帶來交通擁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機混行。

山大路,曾在一個月內連發3起交通事故,導致3人死亡。除了道路過窄,行人較多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山大路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這就使得兩輪的車輛“無路可走”!多起交通事故的發生,又賦予了山大路又名奪命路的稱號。

與山大路有類似情況的還有濟南建設路。建設路附近分佈著多個小區,周圍店鋪林立。同時建設路北至經十路,南至南外環。早晚高峰時候,電動車和自行車往往與汽車同行。

據居民們說,這裡原來是五車道,現在改成三車道了。原來自行車道在上邊,現在放底下去了, 所以汽車更堵了。

馬路窄,人員集中,車輛多,規劃落後,成為了許多市民抱怨的對象,面對交通擁堵的現狀,軌道交通也就成為了市民期待的一件事情。

治堵市民首選發展公共交通

最近,齊魯網整理了一份濟南堵車原因調查排行榜,總共有4323人參加了我們的調查問卷,從這個調查榜上大家可以發現,多條道路同時施工,公共交通不發達,是名列前茅,再就是道路規劃不合理也是大家吐槽的主要對象。

根據堵車原因的排行榜顯示,有2594名市民認為,濟南成為堵城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條道路同時施工,城市道路規劃不合理,公共交通不發達三個方面。人數分別是1006人,952人和936人。

因為車多,修路多,造成的道路擁擠已經成為泉城濟南不爭的現實,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情況,在記者的調查問卷當中,有很多市民則是希望能在制度上找到治理擁堵的出路。

除了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狀況帶來的交通擁堵,許多市民也都覺得,交通擁堵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應該從個人做起。比如文明駕車,選擇公共交通等等方式。

小編採訪了大概有100多位市民發現大家選擇最多的治理濟南堵車現象的措施,有這麼幾個,第一個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第二個是錯時上下班,第三個是增減公共停車場,還有就是提倡綠色出行。


更泰安


最根本的原因,肯定是道路建設沒有跟不上汽車數量的發展了,當然細究起來,個人感覺還是有幾點可以說道的。

濟南作為省會城市,雖說算不上山東的經濟中心,但是作為政治中心,其醫療、教育及旅遊資源還是不錯的,這就客觀上導致了路上實際行駛的外地車輛的比例非常高,這不是濟南汽車保有量是否突破200萬所能決定的。基於此還能得出一條,外地車輛往往對當地道路及交規不是很熟,容易走錯路或不敢走,曾有外地來濟南看病的朋友說上了經十路結果找不到出口下來了,被主道輔道搞蒙圈了。。。這種情況更容易導致擁堵。另外,濟南的大型醫院或者說外地人習慣就診的醫院如省立醫院(西院)、省中醫或齊魯醫院等基本處於市裡、且周邊道路及停車系統極不發達,以省中醫和齊魯醫院為例,兩個醫院捱得很近(好像還有個眼科醫院在一起)且都是全省著名的醫院、外地患者比例非常大,而周邊文化西路,趵突泉南路之類只能算大巷子有段還是單行道,一旦有車停邊或遇出租車上下課,都會影響整個道路的通暢。再說停車,我上次開車再那附近轉了四十多分鐘,愣是沒找到一個車位。。。旅遊景點也差不多的現象,泉城廣場、趵突泉、大明湖附近更是全天無休超級堵,一條大明湖南邊2公里的路,我也開出過一個多小時的記錄。。。總之就是人流量顯見集中區域的行車及停車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當然,主要程度上可能是歷史遺留原因吧。,,,

上面說的是市裡熱門地區堵車的原因,裡面很大的貢獻力可能不止濟南的200萬,但是就最受關注的早晚高峰來說,恐怕就基本是這200萬的力量了,,,

首先,濟南作為一個特長城市,其地形是可能是造成人們上班愛開車的原因吧。我的母校濟南大學(西校區)也是個特長學校,和濟南市差不多,東西特長,南北特窄,由此造成的一個很明顯現象就是濟南大學的自行車特別特別多,每個宿舍樓下都停的滿滿滿滿的(雖然每個暑假都一車一車的往外拉。,、。,。),大學倒騰過一段時間自行車,那銷量還是不錯的,,,跑題了,以小見大,可見濟南的地形也是造成私家車剛需的一大原因吧。

說完地形,再說可能就是濟南的功能區域劃分了吧,巧了,還以濟大為例,濟大的宿舍主要在西邊和南苑(勉強算市裡吧),而主要教學樓、圖書館等就在大東邊(高新區),這就造成了一到課間,僅有的東西兩條主幹道上那可就是是摩肩擦踵了。這裡畫個重點———僅有的東西兩條主幹道——,,,。濟南的東西幹道恰恰不多,居住區集中在市裡,二環內,工作地點集中在高新區,但是連接市裡和高新區比較順的路基本只有工業南路、花園路、工業北路和經十路。經常走這一段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工業北路已經好久不怎麼能走了,花園東路的瓶頸路剛剛打通,工業南路也修了有大半年了吧。。。。東西路少,巨能修,又是兩大要因之要因。

其他像紅綠燈之類確實也是很關鍵的因素,不再贅述。聽說最近聯手滴滴大數據搞了個智慧信號燈還是啥,希望有用。不過,跑滴滴不合法運管查,那滴滴大數據咋還能作為革命來宣傳呢??!!!,,,。。。

先寫這麼多,隨想隨寫,看到的朋友鍵下留情。。。。。。


夢如煙61


1大主幹道以一個路口起步以一定時速行駛到下一個路口時正好變綠燈,以此類推到下一路口,比如經十路以一個路口為點,東西方向延續到整個主幹道,然後大緯二路南北方向也是走燈機式設置,個別路口可以微調,整個大小路口都是這樣系統,這樣設計是大約我20年前在日本時看到的,人家n年前就有,我們的信號燈嚴重影響交通,各路口沒聯繫,總是處在汽車起步剎車狀態,大緯二路信號有聯繫但是各路口直行同時綠,也是浪費,應該依次變綠。

\n

2,丁字路口上順著直行的那個方向信號要黃燈。小路口要黃燈。

\n

3,路口提前不能壓實線提前變道嚴重影響交通暢行,這導致路口車輛一慢再慢,導致車輛離路口很遠就開始慢速找車道,車速降低成龜速,更擁堵。路口右轉車輛可以佔用最靠右轉的直行道右轉,可以佔用公交車道右轉。直行車可以佔用左轉車道直行但是在直行信號紅燈左轉綠燈時不能停止,當有這種情況時要順勢左轉。

\n


\n

4.左轉掉頭的車在左轉路口提前溜出掉頭口,設置黃燈。

\n


\n

5

我們的很多交通管理走進了誤區,路口需要快速離開,才能保暢通,但是目前我們的交通法規導致路口一慢再慢自己去看看監控錄像就知道路口車輛老遠就龜速過來,再起步離開,各位看看國外車輛是不是路口車速都很快,人家汽車也不少,難道不反思嗎?

\n

6如果真想交通暢通有個很容易的辦法找出租司機讓他們對交通提出意見,很多時候發生的問題是人個制度問題。

\n

7看看谷歌地圖,都有街景,上面的道路設計信號設計明擺著,相信政府有很多資源可用,但是被僵化住了。

\n

8我們的道路設計成十字,然後每個都有信號燈,這是個錯誤,看看巴黎幾百年前設計的道路,看看西班牙,很多道路是米子型,沒發現國外馬路為什麼很多路不是正的,都拐彎,那是道路交通設計,國外很少信號燈有人過路口就停車讓行,但是到我們這裡有信號燈的路口行人違章走出來也要停車又造成擁擠。


zmdatgjm


這個堵,源自盲目的“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道”!剛剛出臺不久的禮讓行人和非機,是好事,規定不禮讓的,扣分罰款,導致很多司機走也不是停也不是,但是目前中國交通亂象,沒有其他法規規範行人和非機,必然造成擁堵。

其實目前交通現象,不管機動車禮讓不禮讓,行人和非機早就我行我素,該怎麼走還是怎麼走。

禮讓政策的出臺,導致非機和行人更加肆無忌憚的搶行和違法。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我經常途徑山大北路的山大新校北門,哪裡有過街天橋,可是以各類大學生為主要力量的行人們,懶得不行,為省點勁偏偏不走過街天橋,非得橫穿馬路,橫穿也沒關係,機動車必須禮讓,可是作為回禮,我機動車讓你了,你們緊麻利的快速通過好不?這是對禮讓者的最大認可,我讓了,你抓緊過。可那些人,一個個陰死陽活,猶如在自己家後花園閒庭信步,慢慢悠悠的看著手機,而且行人分散,不說聚在一起快速過路,這幾個剛過去,又來幾個,導致壓車一片。

第二,很多路口,左轉車輛過來,卡在人行道前禮讓行人和非機,行人三三兩兩拖拖拉拉慢速通過,導致左轉不能順利前行,左轉壓車然後導致直行車輛也擁堵在路口,就這樣越堵越嚴重!

有序交通應當是相互禮讓,各行其道,交通參與者權利平等。行人和非機違法成本幾乎為零,交通事故機動車無責的情況下還要賠付10%,這些都助長行人非機的違法氣焰。

機動車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交系統運力不足,這些都是道路擁堵的次要方面,主要方面就是行人和非機的違法行路,一個電動車違法就是蝴蝶效應中那個煽動的小翅膀。


建立妄議


濟南堵車是一個客觀事實,雖然現在有所緩解,但是還是不能令人滿意,離市民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

堵車的原因有很多,道路資源和汽車保有量的矛盾先不說。堵車一個不容忽視卻又常常被忽視的原因就是,道路規劃不合理。在這方面,濟南也是有前車之鑑的,可以說,至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比如說,我多次提到的,僅在二環東路就有好幾處道路規劃不合理,華龍路二環東路下橋口,以往經常堵成一鍋粥,而且持續了兩三年一直沒有改善,最近重新規劃取消左拐後,道路沒變,路卻暢通了。另一個可以總結的路口是經十路山大路口,以往早高峰東向西也是擁堵嚴重,左拐車輛需要到山大路拐彎,後來在山大路東側設置了掉頭路口後,擁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這些說明了什麼,說明擁堵有時候並不是車輛多導致的,也可能是道路規劃出了問題。

道路規劃不合理,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發現的問題,為什麼很多時候要持續好幾年都沒有改進呢?其實這是交管部門工作思路和工作態度的問題,作為專業的交管部門,其實他們有時候是心知肚明的,為什麼不改,嫌麻煩,不願多事可能是一個原因。這就需要市民參與意見,督促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能真正發揮作用,讓道路暢通的同時,也讓自身工作的價值更好發揮。兼聽則明,理越辯越明,很多時候道路規劃需要聽取更多人的意見,而不是固執己見。


齊魯壹點


大家一提到堵車,很多人就把原因歸列到規劃方面的原因。其實堵車是有好多因素造成的。特別是對濟南,機動車保留量迅速增長的背景下,規劃、管理、運營過程中的任何一因素,都可以成為堵車的問題。

記得上學時候,各位教授對於交通擁堵的成因,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交通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以濟南市為例,濟南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200萬輛,機動車道增速近幾年是高速增長,如果僅僅依靠增加道路建設的方式,交通擁堵只是暫時的緩解,並且暫時的交通順暢再次刺激市民的買車需求和使用頻率,隨著汽車使用強度的增加,也將再次陷入交通擁堵的困境。濟南的北園高架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通過增加高速路建設的方案,在美國的很多城市已經被認為是錯誤的途徑。休斯頓的katy快速路,雙向共有18條車道,早晚高峰期間也是寸步難行。另外作為汽車高保有量的日本,通過提高小汽車使用成本,增加軌道交通的便利性,使城市交通維持在良好運營狀態,這些經驗和教訓也說明了,交通的改善不僅僅是規劃部門的責任。

另外歐洲等城市,都用實踐證明,構建交通與用地良好發展的TOD模式,控制小汽車使用強度,大力推進公交體系的建設,構建優質安全的慢行交通體系,推進交通結構的轉型,引導採用更加集約的出行方式,是改善交通環境,提高交通質量的唯一出路。

濟南目前受制於地理因素,東西狹長,同時大量的工作崗位在東邊,而大量人在西邊居住,造成了早晚高峰的通勤交通的嚴重擁堵,但是規劃方面正在努力改變現狀的弊端,濟南正在按照中心、次中心及十五分鐘生活圈的理念,構建以軌道交通為引領的發展模式,同時通過公交專用道的建設,為公交預留專用路權,提高公交運行速度,在慢行交通方面,積極貫徹還路權於行人的裡面,為自行車電動車及行人出行提供連續、安全的空間。

誠然,交通擁堵,不是一個部門的責任,是整個交通體系發生了病變,包括我們每個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秩序的理念,需要我們相關部門及每個參與者共同努力,積極構建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體系。






交通小博




苦瓜55007314


一是濟南市南北短,東西長。當前發展的重心又集中在東西兩頭,分別是濟南西站片區和二環東路以東片區。而且濟南東西向的交通路線太少,導致濟南上下班高峰期會出現明顯的東西向潮汐車流擁堵。

二是落後的平面化的交通路網,導致本來車流量並不太大南北向交通也受東西向主幹道讓行影響產生擁堵。

三是老城區由於規劃混亂,街道狹窄,瑣碎路口紅綠燈多,單行線少導致通勤效率低下。

四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省會城市,如此行政面積,如此人口規模,竟然到現在還沒有輕軌快速交通線。即使當前規劃的線路也是進展緩慢,而且施工對本來就不堪的交通狀況更是雪上加霜。現有幾條brt其實規劃也並不合理,在平面化路網中直接佔用兩條車道,對現有交通路線佔用率太高。


SuperC31569357


是的,道路規劃落後是造成濟南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拿CBD周邊來說,東西向窯頭路,新修的和平東路,解放東路都是斷頭路。南北洪山路和陽光新路是雙丁字口,姚家東路在經十東路又是斷頭,據說到工業南路和化纖廠路又不衝,奧體中路

到經十又是斷頭。數不勝數,這是不是濟南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