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冒充「防癌藥」 全國至少數千人上了當

保健品冒充“防癌藥” 全國至少數千人上了當

相信不少讀者都對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不知何時起,父母開始對保健品情有獨鍾,家中不停出現各式各樣的保健品。甚至一些身體有病患的老年人,輕信保健品營銷人員的說法,選用保健品後把藥都停了。這些“高大上”的保健品有時不僅是坑了老年人的養老錢,還可能危及他們的健康和生命。

近日,武進區檢察院就受理了一起以免費旅遊、假冒名醫專家、虛假檢測等手段向老年人高價推銷保健品的特大團夥詐騙案,據初步查明,全國受騙人數有數千人,涉案金額達千萬元。現該院共受理移送審查批捕36人,已批准逮捕31人。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偵查之中。

2002年,蘭州某生物科技公司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授權武漢一公司生產了一種名為“同健牌益壽泰膠囊”(覆膜365)的保健品,主要用於延緩衰老、抗突變。據瞭解,該產品的生產成本為一瓶8.4元左右。

2011年,張某某夫妻在南京成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獲得了該產品的經銷權,開始陸續在全國各地成立旅遊基地平臺,招商售賣該保健品。

自2017年11月以來,經張某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排,由犯罪嫌疑人趙某某作為公司覆膜365產品總監,犯罪嫌疑人錢某某作為平臺主任,夥同犯罪嫌疑人袁某等20餘人在無錫某度假村成立旅遊基地,以“宋慶齡慈善基金會”“全國老齡化愛心工程”提供免費旅遊的名義,招攬、物色一些老年人帶到基地,後通過公司安排犯罪嫌疑人王某、沈某某、丁某某等9人假冒羅永章“熱休克科研成果”及大醫院專家身份,取得被害人的信任,採用虛假宣傳產品功效、虛假體檢、分析及診斷等手段,誘導被害人以每瓶415元的價格購買覆膜365保健品。今年3月,有部分被害人發現該產品存在誇大宣傳等問題,發覺自己被騙後報案,遂案發。

來看看這個團伙的套路是不是似曾相識?

免費旅遊哄你聽講座 “名醫義診”說你風險高

成本8.4元的保健品賣415元一瓶,價格翻了近50倍,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年人心甘情願掏出自己的養老錢“上當受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本案中嫌疑人都是怎麼“套路”老人的。

用免費旅遊當幌子,騙老年人去會議營銷

去年11月,張某某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無錫銷售平臺在無錫某度假村建立,公司招商人員通過電話營銷的方式聯繫全國各地的養生館、保健品商店,通過發展經銷商的方式,吸收這些養生館的客源為自己的客戶,通過這些經銷商,向老年人宣傳可以參加免費兩天一夜旅遊,將老年人帶到度假村。

66歲市民老王在今年4月27日,接到了自己常去的一家養生館銷售李某的電話,李某稱近期有一次無錫免費2日遊的機會,詢問老王是否願意參加,老王一聽是免費便欣然前往。到了度假村,有工作人員帶隊逛了附近的景點,然後組織大家做了一些互動遊戲,期間還會穿插贈送一些小禮物,吃過晚飯之後,便開始由自稱來自北京大醫院的醫生給大家進行癌症講座。該平臺的總監趙某某說,為了讓老人放下戒心,取得他們信任,所以不能一上來就開會講座,互動更容易和老人熱絡起來。

假名醫出假報告,去的老人幾乎患癌風險都很高

癌症講座一開場,主持人就會給大家介紹這次有幸請來給大家義診的北京大醫院的名醫。而事實上,這些名醫通常都是冒牌的,全靠公司的背景包裝。比如平臺的名醫之一小汪。小汪中專學的是辦公自動化,做過手機銷售,完全沒有醫學背景。應聘到平臺當講師後被包裝成為了“中科院研究員”。小汪交代,自己在平臺的身份包括名字都是假的,平臺的其他專家也都和自己是一樣的情況,年輕些的是研究員,年紀大一點的就是北京各醫院抗癌方面的專家。“領導說包裝了這樣的身份會增加顧客的信任度,增加顧客購買產品的可能。”小汪說。

講座結束之後,工作人員會安排老人們進行“一滴血檢測”,宣稱這是某位專家發明的方法,就只需要在手指上戳一下,取一滴血,連夜送到北京去檢測,隔天一早就能出患癌風險的結果。產品總監趙某某交代,用專業儀器檢測,連夜送到北京去出報告都是幌子,最後的檢測報告是工作人員根據瞭解到的客戶職業、收入、病情製作的。最後給客戶看到的報告上,各個數值分別代表客戶各個部位患癌症的風險,數值是編出來的,其實沒有任何依據。“這份報告的作用就在於老師可以利用這個假報告上的數值,來騙老年人說他們有患癌的風險,需要吃我們的藥。”

買藥錢不夠還有補貼,付100元定金經銷商還幫忙墊付尾款

老人們拿到報告後,聽專家們一分析,自己雖然現在還沒患癌,但是風險很高,加上之前講座上知道的藥物效果,大都會因為恐懼心理自掏腰包。“在那種氛圍下,周圍的人都在買,你肯定也不想得癌症吧,所以大多數老人多少都會買一點。”趙某某說。

市民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王女士之前患過乳腺癌,一側乳房切除了,在工作人員處登記了這些信息後,王女士在之後的專家諮詢中,被專家告知報告上癌細胞濃度很高,屬於重度風險,要強制預防,不然癌細胞會擴散。於是專家就給王女士開了一個療程24瓶的用量。王女士一開始聽說藥價高有些猶豫,專家立馬錶示可以為王女士申請“宋慶齡基金補貼”,於是王女士將身上僅有的100元付了定金,剩餘的錢由帶她來參加活動的經銷商墊付。第二天回家後,經銷商小李來給王女士送藥,王女士才將剩餘的九千多元給了小李。

多學一點常識 少受一點忽悠

針對近年來,檢察機關辦案時遇到的一些無良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對封閉、需要陪伴、渴望健康等特點,炒作概念,虛假宣傳,詐騙老年人養老錢的做法,本案承辦檢察官分析了此類騙子常用的“套路”:他們常扯上國家“惠民工程”“政府補貼”等光鮮旗號,假借境內外著名醫藥科研院所、基金會、行業協會等高大上名頭,扮演專家、名醫頂著博士、教授、研究員等各種頭銜,打著科技幌子,將其產品標榜為國內重大發明或國際科技領先成果。一般通過養生講座、專家訪談、有獎聽課、“專家”坐診、免費體檢、免費旅遊、家訪送禮、會員優惠、僱託銷售、飢餓營銷等方式,忽悠老年人購買誇大功能的高價保健品。

的確,這類保健品營銷的騙局具有很強的迷惑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辨識,預防受騙呢?承辦檢察官提醒:首先,老年人應該多儲備一些相關常識,要明白保健品不是藥品,並不能用於治療疾病。就算是藥品,功能也是有侷限性和針對性的,聽到那些被誇得天花亂墜,宣稱能包治百病的藥品時,就要警惕是否是虛假宣傳,有不懂得應與子女多商量。

其次,在選購保健品時,要選擇正規的藥店和大型商場,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藍帽子)及批准文號,最好選擇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商家購買,切忌通過路邊不知名的養生館購買。“正規產品的批號在國家食藥品監管總局的網站上可以查詢,自己不會查的,可以讓子女幫忙。”

最後,老年人也要克服貪小便宜的心理,不要聽到免費旅遊、免費禮品就去湊熱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不會掉下免費的餡餅,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